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紫园,位于绩溪上马石村,距县城仅1.8公里。这里原名叫莲花塘。传说元末朱元璋被元兵追杀,骑马狂奔。跑到在居此地五里处,见战马疲惫不堪,立刻下马。然而马即倒地身亡,化成一尊岩石。元兵穷追不舍,朱元璋换上卫兵战马继续奔跑。到此地,马又毙命。也化成一尊岩石,因此这里就叫“上马石”,而原先死马地方就称“下马石”。如今,上、下马石都已被毁,仅留下传说。

紫园是将散置徽州各处的古建筑构件汇集一起,重新组合的景区,开发者为朱紫荣。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仪门五凤楼。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仪门前石鼓高耸,门上绘一对门神。横匾由启功题写。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紫园旁边的石板路口,是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饱经沧桑,实乃旧物,是从县城迁移而来的明代“程定进士坊”。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紫园由待云阁、徘徊亭、十部通转院、官厅、戏台、六部通转院、朱氏宗祠、小姐楼等组成。是一座浓缩而逼真的集徽派民居、祠堂、园囿于一身的庭院。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进入园内,但见山水亭阁,花木碑石,琳琅满目。皆是主人从徽州各处收集而来。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望柱,莲花基座,八面形体,柱身刻字,柱头宝瓶。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仪门背面,正中三间皆置隔扇。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枋侧木雕。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四面云山,胜境重开王维画;一坞星月,良游独乏杜甫诗。引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入句,气魄宏大。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五凤楼水中倒影。这一池碧水,形似葫芦,当地叫葫芦塘。塘左侧以自然风光为主,亭阁、碑廊镶嵌其间。徽派民居群成横“U”形,布局在塘的前后及右侧。松枫掩映,高屋敞轩,古亭回廊,书院画舫,小桥池水,相映成趣。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徽州的围墙,总是那样多情的样子。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待云阁。阁内是通廊,供游人行走、休憩,壁墙上挂曾经在紫园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彩照,其中有《徽州女人》、《双凤楼》等。

待云阁像是只漂浮水面的船,唐代诗人李端《提崔端公园林》诗:“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作者寄情向往,身处青翠掩映幽深处,与日月相伴,观云彩变幻,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待云阁”想必是取其意境。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待云阁、环翠桥、徘徊亭。“徘徊亭”缘于明代大理学家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祖籍徽州,他的理学统治了我国思想界六百年。 据传朱熹与朱元璋同根共祖。唐末朱师古为避黄巢起义烽火,自南京徙居歙县黄墩,生有四子。长子玉,次子瑰,三子璋,四子王革。朱元璋是长子玉之后,是朱师古的十九代孙;而朱熹则是次子瑰之后,是朱师古的十代孙。紫园景区是由朱氏后人修建的,当然会“光宗耀祖”。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十部通转院,在徽派民居中属于比较高级者,三进两天井。小姐楼居前,主人屋正中,高堂在后。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正屋,敦德堂。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后屋清风堂。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倒爬狮。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在假山上远观十部通转院。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石阶。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官厅,清中期建筑。门匾书写“竹苞松茂”。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官厅内部,二层阁楼。实为明厅暗阁楼结构。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腰檐刻人物和八仙图案。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花木清香庭院深,琴书雅趣花室幽。渔樵耕读,是徽州人向往的悠然生活。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月梁、撑栱、元宝墩。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方门正中是圆形八仙石刻,颇有天圆地方之意。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戏台。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看台,左边靠墙方亭是彩楼。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看台背影,临水而置。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游廊假山。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方圆门,体现思方行圆的儒家思想。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朱氏宗祠。为明代中期所建,牌坊式门楼。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朱氏宗祠门楼,飞檐翘角,其它实物中似无此夸张者。三间五楼清水墙牌楼式,上方正中龙凤版镶嵌有“圣旨”二字。既然是皇帝的圣谕,可见朱家地位显赫。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立柱用楠木及银杏柱,正厅前檐横匾“紫阳世家”。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正厅后檐横匾“承泽堂”。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曰读曰耕。堂中四柱,统称显柱,中间两根分别称金柱、银柱,梁上有一斗三升斗栱,金银二柱上方置有“云昂”。昂,本来头如天鹅,这里却雕成了象头,头后加了一块云版,如象之两耳,寓意“气象更新,鹏程万里”。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屋顶梁架。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前院天井,中间甬道。两厢为隔扇遮挡的厢房。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六部通转院,清中期建筑。并附前院,后楼。主结构为上下对堂,天井两侧有阁厢。厢廊相通,民间统称此类屋为通转屋。两边设置有四曲门,这种装置称金巷。两金巷间各设一小堂,这就是四堂;上堂设置房间四部,下堂设置房间两部,合称六部。这里六部暗寓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四堂暗寓槐堂、玉堂、琴堂、黄堂。槐堂指太师、太保、太傅三公之堂。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门罩。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前院外墙木制门楼,别有洞天,亦属罕见。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六部通转院天井。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前檐月梁,撑拱。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回望六部通转院院门。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顺墙登阶而上来到“小姐楼”。“小姐楼”是元末明初古民居,是绩溪目前最古老的民居。原址在临溪镇孔灵村,是陈姓官宦人家的。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二进五开间,门拱两阁厢结构。堂前四根梭柱,将明间隔成三间。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楼上天井前设立美人靠和排窗,镂空如意撑、荷花宝瓶组合,兆彩“平(瓶)安如意”。月梁下有插栱。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这大约是丫鬟的床。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看得见风景的小窗。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登上二楼,俯视前院。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小姐绣床。踩着清脆的木地板,似乎听见心跳的声音。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插栱,这在一般的徽派民居建筑中也已罕见。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小姐楼外观。白墙黑瓦,高墙飞檐,内敛而低调。徽州民间流传“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官家也像官”的民谚、马代表的就是官,马头墙是一种图腾,是徽州人心中的吉祥物。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紫园旁边,程定进士坊背面。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石坊花板题刻“乙丑进士程定”,上下额枋有高浮雕,定盘枋以上已残缺。程定是绩溪人,字静夫,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进士,一生未仕,但著有《后野集》、《金台遗稿》留于后世。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抹角方柱柱身漏出许多榫洞,说明当初的牌坊比现在要繁复的多。夹鼓石和基座身上也刻着如意纹等吉祥图案。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正面枋间浮雕。下楣是狮子滚绣球,上楣刻花卉凤凰。

徽派建筑的原乡——紫园

程定进士枋,前方是紫园山庄。

紫园虽然是人工后期砌置,但确是精心造就的徽派建筑集合,说明造园人的品味和格调不低,深得徽文化脉络。朱氏宗祠的门罩、六部通转院的木雕门罩、小姐楼的美人靠,以及柱头插栱,在它处实物很难看到,令人难忘。被遗弃的徽派建筑,在这里终于找到原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