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期,美/蘇簽訂了《中導條約》,該條約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被譽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這一協議對蘇俄和美國的歐洲盟友都有利,因為這一射程的導彈主要是被應用於歐洲鐵幕下的對抗,而對美俄戰略導彈的直接對抗態勢影響不大。所以在1987年12月8日,老美最終決定簽署中導條約,與來自歐洲盟友的戰略壓力是分不開的。
冷戰結束快30年了,世界格局早已從兩強並立變成了一超獨霸。除了核武庫的家底之外,俄羅斯的常規軍力已經與老美徹底拉開了距離。戰略轟炸機、戰鬥機、航母、驅逐艦等關鍵武器幾乎都落後一代甚至更多。最大的問題是,俄軍沒有足夠的預算支撐,用以保證海陸空三軍的裝備更新換代。俄羅斯軍事學者承認,沒有資金就無法保證裝備技術研發更新,留住軍工領域科技人才,更無法保證軍事力量的完備性。
俗話說人窮志短,細化到一個軍事大國,就只能精打細算,以最大限度地維持相對完備的戰爭和戰略威懾能力。說白了就是要把有限的錢都花在刀刃上。而相對於耗資龐大的航母海軍建設和戰略轟炸機力量建設,導彈核武器是性價比最高的武器裝備。面對老美在東歐“肆無忌憚”的“北約東擴”戰略和更隨性的軍事部署壓力,俄羅斯可能不得不在中短程彈道導彈發展上做文章。
其中已經公開部署的“伊斯坎德爾” 導彈,既讓歐洲大國忌憚,又讓中導條約的對象國老美惱怒。不過按照俄羅斯軍方的說法,伊斯坎德爾導彈射程不超過300公里(自用型射程為480公里)。不在中導條約規定的範圍之內,而且俄羅斯還準備對外出口這種可以實施精確打擊的戰術導彈。不過美歐專家認為,俄軍自己裝備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存在1500公里射程的型號,在加里寧格勒州部署後可以覆蓋歐洲全境。
俄羅斯對於這些說法的態度是不置可否。還有媒體稱,俄羅斯為伊斯坎德爾導彈設計了核彈頭,用以反制北約(美國)把戰術核武器部署地點前移到更靠近俄羅斯東部的羅馬尼亞軍事基地。近日,美國的一位女高官倒是真把話挑明瞭。美國駐北約大使凱.貝莉.哈奇森10月2日稱,俄羅斯必須停止秘密研發被禁止的導彈系統,否則美國將尋求在該系統投入使用前將其摧毀。
哈奇森還強調說,華盛頓仍然致力於外交解決方案,但俄羅斯若不停手,繼續研發這種中程導彈系統,華盛頓考慮發動軍事打擊。冷戰結束至今,像哈克森這樣的“玄話”真不多見,美俄是兩個勢均力敵的核大國,對俄羅斯動用武力,無疑是引爆美國自己頭上的這顆幾十年都不敢觸碰的雷。而且歐洲盟友也不敢領情。歐媒坦言,俄羅斯發展中程導彈必然會威脅歐洲,但是老美若因此動武,歐洲也必然首當其衝遭遇報復,並會引發世界大戰甚至核大戰。
閱讀更多 阿狸里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