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X光片又讓做CT、MRI,是不是多此一舉?

上週六小明去大夫山騎車摔傷了。

摔倒時他的腿被自行車重重壓著,

導致膝關節腫痛,路都走不了了。

拍完X光片又讓做CT、MRI,是不是多此一舉?


醫生先讓小明拍X光片,

發現存在骨折的現象後,

又建議進一步做CT和MRI檢查。

拍完X光片又讓做CT、MRI,是不是多此一舉?


小明有點不解,

為啥拍了X光片又要做CT、MRI?

有沒必要一下子做這麼多檢查呀?

如果你們恰好也有類似疑惑的話,

就不要錯過今天的分享哦。

相信大家對X光片、CT和MRI檢查都不陌生,但如果讓你分別說出它們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檢查,大部分人可能都會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在給大家分析小明這個案例之前,安安想先讓大家對X光片、CT和MRI檢查有個初步瞭解。

X光片:對骨骼進行簡單平片成像

X光片,俗稱拍片子,是使用X射線對人體內部進行透視攝影,由於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不同,所以在底片上的顯影也各不相同,最終形成一張明暗不等的黑白照片。

X光片是一項對判斷是否發生骨折、關節脫位、骨質改變、骨腫瘤和骨關節畸形等情況的基本檢查,而對臟器、軟組織結構的觀察效果較差,同時也無法實現多角度觀察。


拍完X光片又讓做CT、MRI,是不是多此一舉?


總的來說,X光片檢查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對骨質結構、結石鈣化灶等高密度結構顯示效果較好,而且觀察起來簡潔明瞭;二是成像速度快,幾乎是即拍即可得結果;三是價格相對便宜。

CT:對骨骼進行三維成像

CT,又叫計算機斷層掃描,從本質上來講,它也是一項使用X射線進行攝影的檢查,但相比X光片,它可以通過多層面觀察,多角度掃描,並藉助電腦的3D重建功能,形成骨骼三維圖像,密度分辨率也較大幅度提高,讓患者的病情更加直觀。所以可以這樣理解,X光片檢查只拍一張“照片”,CT檢查是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分別拍多張“照片”。


拍完X光片又讓做CT、MRI,是不是多此一舉?


在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骨折情況時,可以採用CT來做出整體的觀察,便於判斷病情。

MRI: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病變

MRI是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簡稱,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腦程序處理獲得圖像。

MRI與X光片和CT檢查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沒有X射線輻射,對機體損害很小,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病變。但MRI具有對骨組織的成像精確度不如CT、檢查速度慢、費用相對較高等缺點。


拍完X光片又讓做CT、MRI,是不是多此一舉?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X光片、CT和MRI都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這三種檢查是完全不同的檢查方法,那麼它們都常用於哪些檢查呢,安安用一個表格告訴大家。

檢查應用X線骨骼外傷和骨折、胸部體檢、尿路結石和腸道積氣、積液篩查、體內異物等

CT顱腦外傷、急性病症篩查、骨關節病變、肺部病變、實質器官異常、冠心病等MRI脊椎病變、骨骼腫瘤定性、MRA血管成像、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關節病變等

回到文章開頭小明的案例,根據各檢查項目的特點,醫生先建議小明拍的X光片,主要是為了小明是否發生骨折;隨之做的CT檢查,是為了查看小明骨折損傷的具體部位,碎成了幾塊;最後做的MRI檢查,則是為了排除是否有半月板和韌帶的損傷。

從中可以看出,X光片、CT和MRI的檢查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三者是不可互相替代的。醫生也是根據小明的具體情況和自身的經驗,對小明開具不同的檢查以明確診斷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