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重新起跑

3月21日晚,傅盛發佈了5款機器人產品。作為一個起家於海外市場的工具,後轉型內容,如今試水機器人。他知道,這個轉折有多難。

這件事是雷軍鼓勵的。“我一定要做出來。”傅盛告訴《中國企業家》。

據說雷軍在香港,沒有親臨現場,但是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代為表示支持。

2017年,他經歷了獵豹股價大跌,被資本市場質疑,內容轉型不利的艱難時刻。公司股價跳水20%那天,他心情最糟糕。第二天就是股東大會,作為這家公司CEO,他必須承壓。在獵豹股價低點,傅盛賣掉一部分股票,為旗下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籌款。

早在2016年夏天《中國企業家》採訪傅盛時,雖然談到很多獵豹轉型內容的思路和路徑,但當時他已經把很多精力放在機器人研究。AlphaGo完勝李世石,傅盛激動地寫道,“就像萊特兄弟的飛機晃晃悠悠在天空劃過20秒,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他從長城會那裡“強買”了一臺日本軟銀研發的機器人Pepper,因為日本轉運回國需要多等兩個月。為此他飛了幾趟日本,一度想挖幾個牛人。當時他甚至已經想好自己的墓誌銘,“我是機器人公司的創辦者”。

但最初傅盛對機器人的熱情並沒有與團隊產生共震,“大家無動於衷的比較多,覺得機器人引領AI這事還挺遠的。”

最重要的是,他要為機器人選定落地場景:必須是用戶真正有需求,且能做出來的產品。

Pepper第一批產品只有50%的合格率,因為他們追求產品像人一樣可以彎曲扭動。獵戶星空的團隊也曾嘗試做一款有手的機器人,原型做出來了,大家叫嚷著去CES驚豔世界,但因為太複雜,最後被砍掉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手該放多高?放高了要拿地上的東西,機器人得彎腰。彎腰得增加很多原件,一斷電還會倒。”傅盛說。

即便是定位服務型的機器人,他也將其細化到接待這一件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傅盛坦承,他並沒有完全知道破局點在哪裡,所以多發佈了幾款產品看市場反映,一旦找到機會,就會進行更大的投入。

目前發佈的5款產品主要分別是,前臺接待兼保安豹小秘;行走售賣機豹小販;陪伴童年豹豹龍,小豹AI智能音箱,以及機械臂和豹咖啡。

但接下來這些產品依然存在量產問題,這也是傅盛的焦慮所在。機器人領域,上千臺的出貨量都算是不小的挑戰,Pepper在日本已經有兩三萬臺的銷售。如果獵戶星空能做到1萬臺,傅盛就覺得很不錯了。

以下為傅盛回答媒體部分問題:

問:從今天發佈的這些產品來看,是不是意味著獵豹移動正式轉型機器人領域了?

傅盛:是要轉型。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格局確定,這時候已經變成紅海領域了。跨界,重新把戰略升級,這是必須要做的。

問:獵豹之前一直轉型要做內容。

傅盛:內容轉型的考慮是,獵豹有那麼多用戶,把用戶的時間拉長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而且我們做的也不只是News Republic,還做了live.me、遊戲。今天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本質都是流量和時長。當然內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用AI的技術做出個性化,其實也是AI的應用。

但內容跟機器人不是強相關的,前一件事是要做好,後面是重新崛起。在一個體系做新的東西,思維都會不一樣。

所以,這就是我的戰略。一方面是工具屬性,就是機械臂總能幫你幹活的。另一方面就是內容屬性。所有戰略本身還是要去想自己的點能夠做多大,而不是一定要有多麼強的邏輯關係。

問:你們在判斷機器人應用場景落地的時候,標準是什麼?

傅盛:這是一個太難的問題。首先得保證我做得出來,比如說跟隨的功能,其實在我們的功能介紹裡面都沒有。有些技術在Demo階段可以,但不一定都能達到可用。豹豹龍為什麼那麼高的價格?因為,不是這個價格根本就做不出來在家裡移動的機器人。

第二,要找到一個用戶真正有需求的點。為什麼要去做機械臂,因為我們發現有一些公司做出的咖啡機成本太高,如果能降到幾萬塊錢一隻手,甚至是用單手就能泡咖啡,這是很明顯的一個成本理論。

問:這次跟前面幾次的轉型有什麼不一樣?

傅盛:跨界跨得太大了,真正做機器人以後我才理解什麼叫跨界。都講中國話,就是互相聽不懂。做AI的人和互聯網其實是兩撥人,他們的思路構架都不太一樣。你要去理解他們的很多路徑、思路,又要讓他們去理解互聯網的思路。

比如說我們去招一些做硬件的人,每招一個,他第一句話說我們和互聯網不一樣,不能那麼快發佈,做不到每週發佈一個版本。那就要跟他講,我們不是每週要發佈一個版本,我們只是要跟用戶結合起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為什麼很多公司在做跨界產品的時候容易失敗,因為你的思維體系要改變,而且不是你一個人,是整個團隊都要變。

問:對接下來哪些事情會焦慮?

傅盛:量產,要真的把它穩定的量產。我相信我對用戶和場景的理解,用戶體驗都不太擔心,最焦慮的就是量產。因為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我也找了很強的一個團隊,這是之前完全不具備的空白的地方。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