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谷歌、海底撈,都怎樣對待離職員工?

點擊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藍字關注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MBA智庫商學院,鏈接全球優質商學院資源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作者丨李洪建

來源丨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topduty)

員工離職,本來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如何對待離職員工折射出一個企業的文化。

對於企業來說,員工離職當然會造成一些損失,同時給企業帶來一些風險,比如商業機密的洩露、客戶的流失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當今社會,即使是再優秀、福利待遇再好的公司也不可能避免員工的離職。而如何對待離職員工,則是門很深的學問。

馬雲說,員工離職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委屈了。這說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


員工臨走還費盡心思找靠譜的理由,就是為給你留面子,不想說穿你的管理有多爛、他對你已失望透頂。


這話看似是站在員工的立場分析原因,其實也是在為管理者提醒,要時刻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避免員工的流失,人才的流失。”

01

阿里巴巴

作為中國頂尖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是怎樣對待離職員工的呢?

1. 每一位離職員工的工號都予以保留。

2. 舉辦“阿里校友會”,重聚前員工。

3. 離開公司的員工們仍然可以跟阿里巴巴傾訴他們的工作方面的訴求,阿里會評估雙方是否有機會合作,去主動支持他們。

4. 馬雲曾說,他希望世界五百強公司的CEO中有二百位來自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種種做法折射出其對前員工的態度,其實也是其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02

海底撈

餐飲行業的佼佼者海底撈又是如何對待離職員工的呢?

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張勇(海底撈創始人)解釋:因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海底撈至今十幾年的歷史,店長以上幹部上百,從海底撈拿走嫁妝的,卻只有三個人。這充分說明了海底撈員工的忠誠度之高。

而究其原因則是,真誠地善待員工。

試問有幾家企業在員工離職時會額外支付給員工一部分費用?不用說額外支付,就算是不克扣離職員工的工資就不錯了。

想要留住員工?那就善待員工。

03

Google

如果哪家公司能夠稱得上偉大,那麼谷歌應該是其中之一。

這家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潮流的企業,其企業文化也總是為人津津樂道。那麼她又是怎樣對待離職員工的呢?

2016年4月,飽受優秀員工離職之苦的Google,著手在內部建立創業公司孵化器Area 120。

Google團隊成員可以申請加入孵化器,全職研究喜歡的項目,工作幾個月之後,提交具體的商業計劃。

他們有機會收到Google的投資意向書,由Google投資建立一家新公司。

這一措施成就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雙贏,它不僅可以減少員工因創業而離職的行為,而且為Google拓展市場和業務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員工創業提供了機會和支持。

04

麥肯錫

管理諮詢界的巨頭麥肯錫,將員工的離職視為“畢業”,畢業之後麥肯錫的前員工都是“麥肯錫校友”。

這些校友在畢業之後無論去世界上哪一處麥肯錫的辦公室,都會收到熱情的招待。

從麥肯錫走出的這些人中,有一些甚至成為了世界五百強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而且,麥肯錫將離職的人視為潛在的客戶,而非競爭對手。

如何對待離職員工體現了一個企業對待員工的態度,表明了企業視員工為何物。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當今互聯網行業的挖牆腳現象屢見不鮮,而作為高技術行業,優秀員工的離職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和潛在的風險也自然不可低估。

05

如何將離職員工

發展為合作伙伴?

任何企業都要面對員工離職的問題,而離職之後,兩者之間的關係大概有這麼幾種:

1. 形同陌路,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2. 前東家出於對商業秘密、技術等方面的保護,而設法打擊離職員工;

3. 離職員工進入了競爭對手的公司,為競爭對手效力;

4. 前東家與離職員工依舊保持著良好的感情甚至保持著聯繫,更有甚者離職員工與前東家成了合作伙伴。

顯而易見的,也許第四種關係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但是如何做到呢?

1. 企業與員工能夠形成良好的關係甚至感情的原因並非多高的工資、多好的福利待遇,而是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能夠贏得多數員工的認同,那麼這種文化就能夠形成一種感情紐帶,將員工與企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即使是某天員工離職,這種感情也許會依舊存續,而這恰恰能夠降低員工離職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比如,滴滴出行CEO程維是從阿里巴巴離職。曾經和同樣是阿里出身的王剛說,“我們絕對不能拿騰訊的投資”。

儘管騰訊在B輪進入到滴滴。但是程維與阿里之間的良好關係,對於阿里而言仍然是一筆良性資產。

2. 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是維持企業與員工之間良好關係的重要手段。

阿里和谷歌相信員工能夠做出成績,有所創造、有所創新。

因此它們會為員工的創新行為提供支持,即使創新失敗,也不會打擊員工的士氣。

谷歌是個創新氛圍濃厚的企業,但是在其歷史上創新失敗的案例也並不鮮見,比如谷歌眼鏡、wave、Google Video等等。

即使對於失敗的創新行動,谷歌依舊給予創新團隊以相應的獎勵,從而避免創新動力的減弱。

3. 建立與離職人員的聯繫機制,真正的將離職人員群體視為一個人才庫,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吃“回頭草”。

馬雲說,除了3萬在職員工,他還有5萬多後援。這5萬多後援,其實就是離職的“阿里人”。

這些人有的離職創業、有的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但無論怎樣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於阿里都是有利的。

阿里一開始拒絕投資離職員工的創業項目,但是後來它的政策改變了,開始投資離職員工的創業公司,而它的這一政策也恰恰得益於其於離職員工的良好關係。

畢竟沒有哪個企業會對好的投資項目說不(除非它沒有資金)。

人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在商業社會里, “相忘於江湖”也許會讓人(企業)失去機會。

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topduty)”,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智庫商學苑”立場。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如果你喜歡本文

歡迎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

阿里、谷歌、海底捞,都怎样对待离职员工?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這65條工作和成長建議,你將受用終生!

985名校院長演講火了:審美力,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斯坦福心理教授:壓力面前,除了逃避和死扛,你還有第三種選擇

今年最犀利的演講刷屏: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強烈推薦)

知乎高贊:七種應刻意訓練的思維方式,讓生活慢慢變好

(點擊藍字可直接查看,記得分享出去哦~)

MBA智庫聯繫方式: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