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都制是什麼?首都與陪都之爭——長安和洛陽的角色互換

兩都制是什麼?首都與陪都之爭——長安和洛陽的角色互換

漢朝是由劉邦(高祖)建立的劉姓王朝,是前漢和劉秀(光武帝)的王朝合稱。後來的歷史學家習慣稱前漢為“西漢”,後漢稱為“東漢”。該名稱是由於各自首都的不同而決定的。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中之王”。在“楚漢爭霸”中,劉邦擊敗了項羽並在公元前202年創造了漢朝。同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省定陶舉行隆重儀式,定國號為“漢”。在定都洛陽時,大臣們相信“其固足可恃也”。

兩都制是什麼?首都與陪都之爭——長安和洛陽的角色互換

但很快,劉邦改變主意,將洛陽定為陪都,並將長安定為首都。原來,張良的分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漢書·張良傳》記載,張亮認為洛陽“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長安則“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洛陽終於迎來了轉機,“陪都”又變成了東漢“首都”。在當年10月的冬天,劉秀和王莽的政權開始終於正式決裂。劉秀在鄗舉行登基儀式,他成為皇帝,為了昭示自己的劉姓正統和漢族的復興,“漢”仍然定為國名,也就是東漢。在劉秀確定洛陽是首都(東都)後,長安成立了陪都,稱為“西都”。

兩都制是什麼?首都與陪都之爭——長安和洛陽的角色互換

兩漢都是中國古都城市體系中“兩都制”的代表,並進一步說它是東西控制型“兩都制”的代表。所謂的“兩都制”就是建立設一個首都、一個陪都。它是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主體。它始於三代之中的周朝。在周初,首都鎬京,另建陪都洛邑(今河南洛陽)。

劉邦在長安建立首都,劉秀建在洛陽。劉秀的將長安、洛陽的作用是互換的,這實際上是周朝實施的中國首都東進戰略的延續。劉邦之所以選擇長安作為首都,洛陽作為陪都,是因為秦朝的舊勢力根本沒有消失。首都位於秦朝舊都附近,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傳統的堪輿術叫作“壓王氣,鎮龍脈”;劉秀選擇了洛陽是因為現實需要,定陪都長安則因為長安是漢代的開始,表明不忘記根本,這對於崇尚正統的古人來說非常重要。當然,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關中的資源不再能夠支持首都長安的消費需求;而洛陽地區則相對富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