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钱币虽小,但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历史兴衰,风雨往事都会在它们身上找到影子。今天是日本投降73周年纪念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日本本国近代铸币的发展与日本战败的必然联系。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成为亚洲第一个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明治维新与日本封建势力长期并存,导致逐渐强大的日本畸形发展,走向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工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日本在明治时期的铸币完全与资本主义国家接轨,都是整齐划一的机制币。银币、铜币、镍币相辅流通,金币在明治时期同样流行。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一厘铜币·明治十七年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五钱镍币·明治二十三年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一圆银币·明治二十七年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十圆金币·明治三年

从以上明治时期各类铸币我们很容易看出,当时日本的铸币无论是工艺还是材质都非常精致,而同时期的中国铸币,正从传统制钱向机制币摸索,即便清末出现的机制币,工艺也很难达到日本同时期水平。

日本对外侵略,绝非一时所起,大正(1912-1926年)时期的铸币,也向我们表明,日本筹划这场罪恶的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事情。

大正时期出现双凤五十钱银币,重量与以往旭日五十钱比较,减少一半,含银量也降低10%。后将十钱银币改为镍币,圆孔辅币逐渐盛行,为侵华战争初期的日本货币作了铺垫。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五十钱银币·大正十四年

1931年,即日本昭和六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在中国东北挑起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

这一时期,日本基本以小银币及铜币、镍币为主要流通硬币。期间,铜、镍材质也发生改变,纹饰不及以往精细。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铸币随后又发生巨大改变。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十钱镍币·昭和九年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十钱铜币·昭和十四年

日本昭和十六年(1941年),日本铝币开始出现,银、铜、镍币已无能力铸造。铜、镍作为战争主要耗材,二战时期美国甚至出现以银代镍铸币的情况。

此时的日本十钱铝币,纹饰粗陋不堪,工艺明显不及以往。

昭和十九年(1944年),侵略路线走向穷途末路的日本,开铸中孔锡币。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十钱铝币·昭和十六年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十钱锡币·昭和十九年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壹钱陶币

小钱币大历史:日本近代铸币揭露侵略必败端倪

五十钱炮弹铜铜币

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沦为铸造陶币,但这类货币并未大范围流通,日本侵略路线已走向绝路。战后日本以炮弹铜铸造货币五十钱铜币,钱币上的国名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大日本”,改为了“日本政府”,再后来直到现在,一直以“日本国”注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