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想,很多人在心底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名声,或是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孩子。

每个人都会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活,但如果这一切都不存在呢?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余华的这本《活着》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当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失去以上所说一切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活着。而这是很多人都办不到的事情。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贵人家,就像他爹给他取得名字一样,希望他一生都有福又贵,可终究是负了这个名字的意义。

少年的福贵,不知生活艰苦,大肆挥霍家里的财产,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上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整天调戏女同学,先生说:朽木不可雕也。放学后,把家丁视为牲畜,骑在身下,感觉自己好不威武。再长大一点,变本加厉,出入风花雪月场所,他嫖,嫖完之后骑着妓女,到丈人面前脱帽致敬。他赌,赌得家财将尽,也不可自拔。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只学会享乐的福贵,不仅情商低下,智商也不在线,有心之人想要得到福贵全部家产,设计赌局,将福贵套在里面。

他将最后一点家产败得一丝不剩,终于家丁散尽,衣食无着,老爹气死,母亲病重。

最后只有瘦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依旧在他身边,而此时的福贵陡然醒悟,想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然后生活是艰难的,不学无术,毫无江湖经验的他求得一个安稳的生活该有多难。

贫穷足以改变一个人,福贵身上的纨绔之气也不复存在,他变成了一个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丧家之犬。

福贵终于戒了赌,租了五亩田,开始安安稳稳地生活。

但好景不长,在帮老母亲抓药的时候,稀里糊涂地被国民党军官抓去当炮兵。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他所在的军队被包围住,看着身边的战友成百上千地死去,曾经鲜活的人儿变成一具具尸体,福贵并没有感觉。因为比起生死,肚子的饥饿更加难以忍受。

福贵想要活下去,他的战友都想要活下去。当身处绝境,似乎一无所有的时候,求生的欲望却显得如此强烈。因为在家乡还有母亲、妻子和孩子们。

当福贵终于历经千辛回到家乡时,已经物是人非。

母亲病重,没钱医治,早已过世,女儿发高烧,妻子没有钱也没及时送她去医院,导致最后成了哑巴,当年将他害得倾家荡产的龙二也被枪毙了。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贵的命运也并没有因为他的逆来顺受而变得好过一点,他的老年经历了人间最痛苦的离别。

先是妻子患了软骨病,家里的重活全都落在福贵和女儿的身上。

然后,因为儿子的血型与县长夫人相同,被医生抽干血而亡。

很快,女儿嫁了人生孩子,却因产后大出血死去。

福贵的妻子因受不了精神打击,也跟着去了。

福贵视为生命的三个人都相继死去,更加讽刺的是在同一家医院,同一间太平间看到已故的亲人。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一连串的苦难,就像是一块块巨石,压在福贵身上。让他的人生没有了希望。

福贵应该会时常想起,女儿怀孕时,他和妻子、女儿、女婿坐在炕沿,边笑边哭时说的话:

“我也想不到,先前最怕的就是我和家珍死了凤霞怎么办,你娶了凤霞,我们心就定了,有了孩子更好了,凤霞以后死了也有人收作。”

他幻想着一家人带孙子的场景,期盼在未来开启全新的生活。

却没成想,孙子刚刚出世,女儿和妻子便一起走了。都是他亲手送走的。

如今,只剩他一个孤独的老人,扁头的女婿和嗷嗷待哺的孙子。

可命运好像开玩笑一样,孙子四岁那年,女婿在工地上干活,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

还是在那个医院,还是在那个太平间,他又送走了自己的女婿。


福贵的身边只剩下凤霞的儿子,苦根,这孩子生来便命苦。

没了娘,死了爹,苦根是福贵唯一的亲人,福贵也是苦根唯一的亲人。

对这个徐家唯一的血脉,福贵为他注入了全部的心血。

家里穷得吃不上饭,但福贵还是带苦根吃了一次面条。

田里的菜到城里卖不了多少钱,但每次进城福贵都要给苦根买糖。

家里吃不起饭,平常最好的加餐便是豆子。

一日,苦根生病,福贵给他煮豆子吃,结果吃的太多,苦根撑死了。

截止到这里,福贵送走了他的小儿子,他的女儿,他的妻子,他的女婿,他的孙子。同一个太平间。

福贵活着的意义在哪了?这大千世界,却也容不下福贵的一个亲人,哪怕一个也好。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小说《活着》中有一句话特别悲伤:“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佛说:人生是苦。

道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我们如此艰难地求生,却屡屡被世界背叛。

看看福贵,和生命中许许多多像福贵一样的人们。他们或许生活困苦,或许屡遭不顺,或许家人尽逝,但依旧在坚强地生活。

他们不曾想见,也无力享受活着的境界,因为仅仅是活着本身,便已经拼尽全力。

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

就像余华自己说的:

同一个太平间,他送走了5个至亲,人为什么活着?值得你深思!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很多人说,更加喜欢《平凡的世界》因为他带给人希望,不太喜欢《活着》,是因为书中看到的都是绝望。人啊,这一生,有很多东西都是必须经历的,那是命。不管是《平凡的世界》还是《活着》都值得一读,这都是对人生的解释和思考,爱读书的你,如果没有多余时间慢慢细读这两本书,可以在“流书”平台,看大家的书摘,也就是文中最精华的部分,这样不仅能在短时间了解到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也能看到别人阅读时的感受,还能和别人互相交流人生经验,可谓是一举三得,总之,这个软件,你值得一试!

流书:捕获阅读灵感,分享创作优质书摘,让你学习更加有趣,更加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