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斷鉤跑魚,如何選鉤大有學問|乾貨技巧

鉤,作為與大魚角力的最直接的部位,雖小,卻至關重要。

魚鉤被拉折、或斷造成跑魚屬於常見現象。質地稍次的鉤,釣魚老手多以軟、或脆來形容,追溯製造工藝,才能清楚原因。

臺釣鉤以鋼線為原材料,經過鉤尖研磨、熱處理等工藝,再加上圖層改變顏色而成(圖層具備一定防腐作用)。熱處理決定了鋼線的碳含量,碳含量高則易脆,碳含量低則易拉直。這是極具考究工藝水平的地方。

魚鉤顏色對魚吃口影響較小,不詳述。造成脫鉤跑魚,除去鉤子本身質量,魚個體大超出魚鉤強度範圍,鉤號選擇錯誤之外,鉤型選擇也是重要原因。


遠離斷鉤跑魚,如何選鉤大有學問|乾貨技巧


「臺釣鉤結構」

臺釣鉤型主要分為,袖、海夕、溪流、新關東、伊勢尼、伊豆、丸世、千又、小磯等(命名源於日本),隨著品牌對魚鉤的理解,也不斷有新型鉤研發出來。

如圖所示,瞭解臺釣鉤的結構及其作用,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做到遊刃有餘。


遠離斷鉤跑魚,如何選鉤大有學問|乾貨技巧


鉤條:條粗強度大,魚大魚兇用粗條寬鉤門的鉤;條細進嘴好,冬釣或釣猾魚缺少不得。

鉤把:防止脫線,如今鉤把有凹槽設計,目的也是綁線更為牢固。

鉤柄:長鉤柄易於綁線、取鉤,短鉤柄入口性更優,魚攝食更為方便。

鉤門:有寬窄之分,寬鉤。大的鉤門有掛魚牢、掛魚機會多的特點。鉤門窄的鉤子入口性好、容易進嘴,但鉤中的組織少,容易拉豁跑魚。

鉤尖:短鉤尖的魚鉤入口好,長鉤尖的不易跳動跑魚,但進嘴難度偏大。向外倒的鉤尖,容易掛中魚,也容易刺得很深;鉤尖向內摳的,進嘴後不容易掛中魚,魚吐鉤的機會多,但一旦掛住就不容易跑魚。


「鉤型特點」

遠離斷鉤跑魚,如何選鉤大有學問|乾貨技巧


每種鉤型都有各自的特點。

袖鉤:競技常用鉤,鉤條細,鉤門寬,鉤柄長,有無刺、有刺之分。對鉤的重量、強度、鉤尖鋒利值有較高要求。

伊勢尼:垂釣大魚鉤,鉤條粗,鉤門寬,鉤柄較短,鉤尖內斂。休閒野釣大鯉魚、草魚最常用的鉤型,也用於爆炸鉤。

伊豆:大小通殺魚鉤,鉤型偏小,鉤門窄,鉤條、鉤柄長度適中,鉤尖向外傾斜。初學者經常使用的鉤型。

新關東:垂釣綜合魚的常用鉤,鉤尖較直,長度適中,鉤底鉤門較寬。由於鉤條粗細適中,鉤型較大,並且無倒刺,在垂釣各種大中型魚類中被廣泛使用。

海夕:鉤底較寬,鉤尖稍微內斂,屬於鉤條較細的一種鉤。鉤條細、輕有利於穿刺,特別適合垂釣中、小型魚體。在魚受天氣、環境等影響,攝食不積極,魚口變輕時使用,也很容易入口。


遠離斷鉤跑魚,如何選鉤大有學問|乾貨技巧


丸世:適合垂釣中小型魚類,鉤尖內斂,鉤底較圓。由於鉤型細長,容易串掛蟲餌,有利於口形較小的魚類吸入,不容易脫鉤,適用於打串鉤,也稱為蛇頭鉤。

小磯:適合垂釣大中型魚類,鉤條粗,鉤型偏大,類似於伊士尼,但鉤條更粗,鉤柄短。

千又:適合搓餌釣底的魚鉤,鉤型較大,類似於伊勢尼,但鉤尖內斂,鉤條適中,鉤底寬大,鉤門略窄其鉤尖長,中魚後不容易跑魚。

如今市面上很多品牌鉤,在鉤彎、鉤底處進行了平打處理,一定程度山增強了縱向抗拉力強度,但同時也減輕了橫向抗拉力強度。

淡水垂釣魚種主要是青、草、鰱、鱅、鯽、鯿等,清楚目標對象大小、及吸食特點,即可選擇相應鉤型,鉤號選擇,遵從大魚大鉤,小魚小鉤,能小盡量小的基本原則即可。


遠離斷鉤跑魚,如何選鉤大有學問|乾貨技巧


鉤作為易耗品,品牌多,價格差別大。追求質量,有自家生產線的大品牌商,更為可靠。如國內的BKK(黑金剛)、日本的伽馬卡茲、土肥富、 挪威慕斯達等。貼牌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終究是無法保障質量。

瞭解魚鉤的結構,清楚鉤型特點,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並且距離垂釣大師又進一步!


今日問題:大家平時都用什麼鉤,效果如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