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在四季的不同养生法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内向外走,整个自然界也处于万物生发的时候,在这个季节里, 一定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早起”,就是要早睡早起,有助于阴气的闭藏,恢复气血,“广步于庭”,就是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 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 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在四季的不同养生法

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对应的季节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疏发的作用,它能够调节气机,让体内的气血有序运行,肝气的特征就像春天一样,要求调达、升气、疏发,如果精神不畅快,气机不升发,人就容易郁闷,从而使气血上涌,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吐血、呕血, 基至昏厥,也会伤到脾胃,引起脾胃消化功能的失常。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按照药王所示,春天可适量吃些大枣、 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还要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胡萝卜等,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也可吃些葱、姜、蒜、韭菜, 祛阴寒且助阳气升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在四季的不同养生法

春天宜食的食品还有山药,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补胃的作用,晩春气温日渐升高,饮食应注意清淡,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体内积热,邪热化火,导致疔疮疖肿等疾病。 总之,清淡爽口的饮食利于春季养生。

到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容易心情烦躁,动辄可发脾气。这是因为夏天人体内部的气血不足,这时大家一定注意,要“晩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应晩睡(最好不超过23点)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来取卧姿,时间以30分时为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在四季的不同养生法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样意、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黃、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 如咸鱼、咸菜等。以下几种夏日常见养心瓜果,适宜多食, 一是西瓜:除烦止渴、清热解暑,二是黄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三是桃子: 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适用于烦渴、血瘀、大便不畅,小便不利, 胀满等症,四是苦瓜:能除热邪、解疲劳、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在四季的不同养生法

到秋天的时候,养生之法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进窝了就睡觉,鸡出来了就起来。这时候,人的气血正好是从外向内收的时候,而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晩上阳气归于内,如果按照与鸡俱兴、早卧早起的生活方式,那么人的气血就会保持良好状态。俗话有“一夏无病三分虚”之说,因此在秋季应该注意适当进补,在饮食上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以养肝气,以温、淡、鲜为宜,不吃过冷、过辣、过黏的食物,多食芝麻、核桃、糯米、 蜂蜜、乳品、梨、甘蔗等食物,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都是秋令饮食佳品。

在水果中,秋季食养首选梨,梨有百果之宗的美誉,入肺、胃经,具有两大效用, 一是滋阴润肺,二是清热化痰,生食或捣汁饮服,或熬膏调服都可,古代就有针对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晩晩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晩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在四季的不同养生法

到冬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早卧晩起,必待日光,大意是冬天的三个月,是天地之气闭藏的季节,是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时令,我们应该顺应这一季节的变化,不要扰动人体闭藏的阳气, 安事操劳,适宣早睡晩起,最好待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远离寒冷,接近温暖,避免频繁出汗,以免人体阳气不断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季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手足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疾病。

冬季食补佳品有胡桃肉、桂圆、牛肉、狗肉、大枣、莲子、羊肉、栗子、花生、黑木耳、豆浆等。冬三月忌食和少食绿豆、生藕、香蕉、莼菜等,另外,由于白酒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血、 抵御风寒的功效,加入补益强壮的人参、鹿茸、海马、杜仲、肉桂等中药服用,更具有温补健身之效,不过切记要适度。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当季养生不当, 必然会影响到下一个季节,现在我们知道该如何健康地度过每个季节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