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武功為什麼叫武功?長寧為什麼叫長寧?貞元鎮為什麼叫貞元鎮…讓小編來告訴你武功縣各鎮的由來,長知識哦!

武功縣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武功縣因境內有武功山得名。東漢初,廢入眉縣.永平八年(65年),復置武功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年),廢郡設縣.五代後晉時,置武功郡,後周改郡為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縣名為武亭.元代複名武功縣。武功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設郡縣。縣域位於關中平原腹地,東接興平市,南臨渭水與周至縣相望,西靠楊凌高新農業示範區、扶風縣,北和乾縣接壤。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也是大漢忠臣蘇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誕生地。

武功鎮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相傳,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農業師祖后稷在這塊熱土上教民稼穡、 樹藝五穀。武功鎮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今留有關中四臺之首的后稷教稼臺紀念后稷的功績。武功原為古有邰國,現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城建歷史,留有以"武功八景"為代表的名勝古蹟。北周建德三年(公元621年),廢武功郡,別立武功縣於中亭川,即今武功縣舊城--武功鎮,武功鎮始為武功縣治,即"宇文造周,易治中亭"。

遊風鎮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遊鳳鎮位於陝西關中平原,是古城咸陽地區武功縣西北角的小鎮。西與扶風接壤,北與乾縣交界。1956年3月遊鳳鄉設立,1958年11月併入武功公社,1961年9月遊鳳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5月改稱遊鳳鄉,1998年改稱遊鳳鎮。遊鳳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現初步形成了以油菜、小麥繁育,辣椒、中藥材種植,雜果林及“二牛”養殖等產業格局。 遊鳳鎮名字遊鳳的來歷是個傳說。當時楊貴妃和唐明皇因為叛亂而逃離了長安。往西行進,但是沒有行進多遠,就有大臣逼著楊貴妃在馬嵬坡自殺。當時楊貴妃往西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現在叫做遊鳳的地方。就是取有鳳凰來到此地一遊的意思。

貞元鎮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西漢時,大將韓信先現駐軍貞元的鋪邑村,人們給此時取名大韓店,後駐軍貞元鎮街道,人們取名小韓店。唐貞觀元年,李世民回武功,途徑西伊店村的乾元寺,在此上香拜佛。之後人們將小韓店改名貞元,沿用至今。

普集鎮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普集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72年5月,1984年5月,原車站公社的李大、田桂、屈家村劃歸普集鎮,2001年11月,北營鄉併入普集鎮。2015年8月,正式撤銷普集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普集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普集鎮政府駐地。

長寧鎮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長寧鎮位於武功縣城東北十公里,東鄰興平馬嵬鎮,南連武功縣小村鎮,西接貞元鎮、南仁鄉、北靠河道鄉。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4.4公里,面積28.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長寧街道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修建風馳大道時,就在長寧屯兵,以此確保國都咸陽長久安寧,遂有‘長寧’一名。因唐初曾一度在此設扶風縣,所以至今人們習慣稱長寧為“東扶風”,現在好多老年人經常說走到長寧東風上會走。

鳳安村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武功縣蘇坊鎮鳳安村坐落在漆水河畔。相傳在很久以前,在和鳳安村隔河相望的遊鳳鎮,有個遠近聞名的白雀寺,當時人們都在那裡修心成佛。當地員外有個聰明善良的女兒,不滿父親為她包辦的封建婚姻,因而削髮為尼,入住白雀寺。老員外知道後十分生氣,就反覆勸阻女兒,希望她能夠回心轉意。可是任員外怎麼勸阻,女兒都不為所動。

於是員外一氣之下讓人放火燒了白雀寺。當時火光沖天,狂風大作,劈劈啪啪聲震耳欲聾。員外的女兒在大火中口誦佛經,咬破手指噴血滅火,但無濟於事。最後她口吐鮮血化作一縷青煙直升空中,越升越高,最後變成一隻亮光閃閃的金鳳凰,在白雀寺的上空飛來飛去。

最後,她實在沒有一點力氣了,就向河對岸飛去,落在漆水河對岸的山崖上,這就是現在的鳳安村。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落鳳凰的山崖邊修了一座寺廟。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方圓幾十裡的人們都在這裡燒香許願……二十多年前,在蘇遊路南側還有一座酷似鳳凰的山崖,其頭部還有一株崖柏,酷似鳳冠,後來山崖崩塌,崖柏也不復存在。

洛陽村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位於武功鎮小北河北岸的洛陽村,屬於關中平原,據說原名為“落煬村”,其來歷與隋煬帝密切相關,後來變為洛陽村。“落煬”,即落葬隋煬帝之意。

蘇坊村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漢武帝天漢年間,長安城人口巨增,其因有二,一是關東災民大量湧入長安,二是連年匈奴戰爭,不斷擴軍於長安。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長安城有居民和駐軍50餘萬人,加上流動人口和修建章宮的工匠民夫約計60餘萬人,這60萬人的衣食供應都要由全國各地用車船運來,為了減輕長安城軍民衣食供應的壓力,漢武帝於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下詔遷徙長安城人口,令官吏有封地的遷往封地,無封地的遷回故里,令居民遷往地廣人少的鄉下去。據今長安縣將軍廟村蘇姓村民相傳:“當時平陵侯蘇建原想將家遷回故里杜陵縣長水溝,因為這裡有宗廟。後因友人建言:當今皇上年老,喜怒無常,大臣無罪被殺者數十家,還是將家遷遠者好。因而他就將家遷於封地平陵,住地取名蘇坊。只讓一支子孫遷回故里看管祭祀宗廟。”以上所言只是相傳,可在1978年該村村民劉振東建房斬崖時,挖出一孔漢代磚達碹的窯洞,洞裡有坐檯,臺上有一武將塑像和祭器等物。經專家考證是蘇氏宗廟的一部分,卻是千真萬確。

怎麼?

沒有你家?

問問村裡老人,咱村名來歷吧。

其實每個村都有著一個傳奇故事,等你挖掘。

武功縣各鎮、村名的來歷!有沒有你們村?

武功人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