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了!史上最「直男」高考志願城市填報指南!

來不及了!史上最“直男”高考志願城市填報指南!

來不及了!史上最“直男”高考志願城市填報指南!

Photo by Shubhesh Aggarwal on Unsplash

文章來源:羅天昊國與城(ID:Luotianhao99 )

來不及了!史上最“直男”高考志願城市填報指南!

中國十大城市大學生密度排名(每萬人中在校大學生人數)

數據統計:羅天昊國與城

數據說明:

國家標準:每萬人在校生人數217人

城市數據:個城市2017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整體排名解讀

此榜單對於學生的意義:

瞭解中國主流城市大學生分佈,作為高考志願填報參考。

此榜單對於城市主政者的意義:

敦促城市提高軟實力,寬容人才,吸引人才,善待人才。

兩個一流,一票難求。

教育部主導推出了中國首批“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名單。引起巨大震動。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國家之興,首在人才。

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比資本、勞動數量的增加更為重要。

美國1929年至1957年的國民經濟增長額中, 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做出的貢獻。

在當下中國經濟增長下降,並且勞動力人口亦下降的關鍵時刻,龐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將是扭轉頹勢的決定性力量。

2006年至2016年十年間,中國的技術革新速度突飛猛進。十年中,中國人口增幅僅為5%,GDP增幅255%,全但是,授予國內的發明專利從2006年的2.5萬件,飆升至2016年的30.2萬件。增幅超過1100%。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

十年間,中國的發明專利增長速度狂飆突進,奧秘何在?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自本世紀初的擴招潮之後,大學生大規模湧入社會,提高了中國精銳人口的知識水平。至今日,中國22歲至35歲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學生。中國大學生在校生人數,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一。

創新能力,出自青年,出自人才儲備。是否擁有足夠的大學生,考驗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的深度。

城市競爭,人才的爭奪也成為關鍵。而大學生作為傳統人才的代表,成為城市競爭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誰能搶得更多大學生,誰將成為創新時代的贏家。

大學生具備兩大來源,一個是自產,一個是靠自身魅力去搶,雖然像深圳這樣的繁華富庶之城,歷年都是中國大學生的收割機。但是,這樣的城市畢竟是少數,在富庶程度接近的情況下,能夠自產大學生的城市,近水樓臺先得月。為此,誰能成為擁有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誰將贏得先機。

為此,我們特推出“中國十大城市大學生密度”排名。

鑑出於統計的便利性,我們首期統計了2017年中國GDP前十強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況,在中國最強十大城市中,進行了相關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十大城市大學生密度。用以衡量其大學生產出率。

這十大城市,是中國經濟總量最大,實力最強的城市。平均富庶程度超過了全國,甚至超過一半的城市人均GDP超過10萬。它們在創新方面的競爭,具有標杆意義。而進行大學生方面的排名,

旨在引導一種軟性競爭。提醒各個城市,要贏得未來,不僅需要硬實力,更需要軟實力,要吸納人才,寬容人才,善用人才。

排名方法:

在校大學生人數,除以當地常住人口,得出該城市每萬人大學生在校生人數,也就是大學生密度。

其它城市都可以按照這個計算方法,自行計算本城市的情況。

二、各個城市分項解讀:

1、武漢_

武漢的每萬人高校在校生人數獨步天下,其高校在校生總數多年來居全國第一,近年才被廣州超越。

最近十年來,武漢為社會培養的大學畢業生,高達250萬以上。此前,武漢的最大遺憾,是高校畢業生流失率非常高,孔雀東南飛,至今幾人回?南部的深圳,東部的上海杭州,很多人才就是從武漢過去的。

最近幾年,隨著武漢經濟的強勢提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產業的興盛,高校畢業生的流失率已下降,未來縱用一半楚才,武漢就不得了。

武漢高調推出了兩個一百萬工程,號稱要在5年內留住100萬大學畢業生,迴流或者吸引100萬青年。

武漢不僅每萬人高校生人數高居十大城市之首,接近達到1000人,其對於移民的吸引力,近年也非常強勢。2017年,武漢的淨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達到21.6%,在中西部大城市中比例最高。

經常拿來與武漢比較的是鄭州,鄭州因為不是十大城市,未入此榜,但是其萬人高校在校生人數,也超過了900人,唯一的缺憾,是此前沒有一所985高校,此次國家的雙一流計劃中,鄭州大學入選一流大學B檔,河南大學也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大學,可謂是大豐收,武漢與鄭州的長期競爭中,鄭州逐步補齊了文教方面的短板。

參考數據:

大學84所。冠絕全國。其中:

一流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2所。

擁有一流學科的其它學校:5所

總計雙一流學校:7所

2、廣州_

近十年來,廣州培養的大學生總數超過了250萬。2017年大學生在校生總人數,超過110萬,並且超越武漢,臨時加冕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城市的掛冠。

廣州經濟繁華,且珠三角的高校相對長三角少,深圳,佛山竟然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十個城市中,大學生人數最少的城市的前兩名。未來,按照廣東的繁華程度以及財政負擔能力,人口聚集度,應該設立更多大學。

關鍵問題是,未來廣東的大學,是繼續向廣東聚焦,還是分流到深圳、佛山等城市中?

廣州的大學是繼續增強,還是會被削弱?一切未知。

參考數據:

一流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2所

一流學科建設大學:3所

雙一流大學總數:5所

3、杭州_

同為長三角重鎮,杭州的教育被南京遠遠超越。

南京因為不是十大城市,未入此榜單,但是南京的萬人大學生人數,與武漢、廣州是一個檔次,基本也千人左右,密度大約是杭州的兩倍。

在一流大學中,杭州只有一所,在十大城市中,算是比較少的。所幸的是,杭州的搶人能力突出,近年來成為中國著名的雙創之城。同時,浙江大學也成為中國前五左右的大學,聲望飆升。

參考數據:

大學39所,其中:

一流大學:浙江大學

入選一流學科的大學:中國美術學院

4、成都_

成都每萬人高校在校生人數位居十大城市的第四位,佔比為西南第一。具有不可撼動的比較優勢,在全國領域,也有相當的影響力。這是未來成都打造西部創新中心的根基之一。

成都共有大學56所。

其中,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兩所大學入選國家一流高校,與武漢、廣州、天津等同,但是其入選一流學科的大學卻最多,達到6所。近年成都與武漢經濟總量不相上下,誰能優勝,就看人才方面的競爭。

5、北京_

北京出人意外。

其實北京無論在大學生總人數,還是密度上,在十大城市中,都只是中游。

但是,若論頂級高校資源,北京獨步天下。

北京共有大學56所,不及武漢和重慶等地,但是,北京有88個研究生招生機構。

在全國36所頂級高校(一流A類)中,北京獨佔8所,佔比超過20%,密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倍以上。雙一流大學則達到了30所。

最主要的是,雖然北大清華與其它34所大學同為中國一流大學A類,但是,北大清華的聲望,遠遠超越其它一切學校。

近年北京房價飆升過快,對青年人有巨大擠出效應,而且其戶籍政策在全國來說,改革相當滯後,將對創業創新形成巨大阻礙。

雄安新區的設立,使北京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此前,北京擁有昌平和良鄉兩大高教園,未來若將部分大學遷往雄安,北京高校資源,或將被削弱。

國家用雄安垂釣北京,敦促其深化改革的意圖明顯。

6、天津_

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天津的科教實力,向來強大。

南開大學在天津的影響力,不可替代。在全國也是舉足輕重。同時,天津大學亦是中國一流大學。

天津需要增加開放度,與北京形成錯位競爭,北京抬高戶籍壁壘,天津可以開放戶籍,北京限制外地車進入,天津可以開放車牌,不要與北京比特權,要比開放。比改革力度。

雄安的設立,直接影響到天津未來的地位。

天津最大的機會,在於成為北方開放之城。

7、上海_

上海的高等教育,也出人意料。

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強市,第一人口大市,上海的大學生人數卻並非最多,甚至在十大城市中,連中流都不夠。

但是,上海與北京一樣,勝在頂級大學資源。

上海有大學64所。

上海一流大學達到4所,僅次於北京。入選一流學科的其它大學,達到10所。雙一流大學總數達到14所,幾乎佔全國總數的10%。

最重要的是上海經濟發達,且是國家性中心城市,不僅本身擁有巨量的高校生,而且也是很多高校畢業生的優先選擇之地,對於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強。

唯一的阻礙,就是近年房價飆升過快,成本太高,對未來創新創業造成傷害。

8、重慶_

重慶擁有大學64所,大學生人數超過90萬,若保持當下速度,

未來十年左右,超過100萬有可能。

當下,重慶的在校生人數超過成都和西安,高居西部第一。不過,鑑於重慶人口眾多,其每萬人在校生人數不及成都。同時,重慶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大學,只有西南大學一所,遠不及成都的六所。

一個勝在總量,一個勝在密度,重慶與成都的人才競爭,將是長期的。

9、蘇州_

蘇州喜憂參半。

憂的是,擁有如此龐大的經濟總量和人口,大學生總數在十大城市中卻排名倒數第二。密度也是倒數第二。

略可慶幸的是,同為省會之外的經濟重鎮,長三角的蘇州比珠三角的深圳、佛山相對幸運一點,大學生總數達到25萬左右,密度也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深圳的兩倍以上。

以蘇州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所擁有的雄厚財力,巨大的人口優勢,未來應該可以興建更多大學。

南京將面臨與廣州類似的處境,江蘇未來的大學,是繼續集聚在南京,還是將逐步分流到蘇州、無錫等經濟重鎮?

10、深圳_

孔雀東南飛,至此不徘徊。

數十年來,深圳不僅是中國最大的人口熔爐,也是中國最大的人才熔爐。

深圳人口超千萬,民間更盛傳真實人口接近兩千萬。同時,深圳是中國第四大城市,人均GDP更達到主流發達國家的頂級城市水平。深圳經濟發達,草根企業與巨頭企業共存,富有活力,就業吸納能力強大,華為一張嘴,能吞十萬人。

深圳擁有數十家大學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國內頂級的清華北大,都在深圳開設了研究生院,不過,深圳本土大學卻乏善可陳,產量也低,在校生僅在10萬+數量級。

本次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入選中國一流大學B類,可見國家教育資源的分佈上,也開始兼顧人口總量,戰略地位等方面的平衡,

深圳作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也應該至少有一所以上一流大學;雖然善於搶人,但是也應增強資產能力,大學生密度,起碼也應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一旦高校開放,深圳將成為高校投資熱土。

就大學生就業而言,深圳仍是首選城市之一。

留言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