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国一卡通”骗局遭曝光,形形色色的旅游卡,还能信吗?


“印象中国一卡通”骗局遭曝光,形形色色的旅游卡,还能信吗?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称,“印象中国一卡通”以138元购卡,免费游国内3800余个景点为噱头,设立各级代理层层发展下线,“拉人头”售卡并从中分红。这样的行为不仅是个赤裸裸的骗局,更是涉嫌传销。

与此同时,中新网也曾报道,郑州绿博园发布声明称“印象中国”涉嫌欺诈消费者,并未与其开展过合作。而早在8月,新京报也曾发文称,中国旅游协会、驴妈妈、同程艺龙等官方机构和知名旅游企业纷纷发表声明,澄清并未与“印象中国旅游一卡通”及其出品方“印象中国”产生过任何联系。


“印象中国一卡通”骗局遭曝光,形形色色的旅游卡,还能信吗?


成都某景区负责人也对TBO表示,随着新闻事件的发酵,已经将所谓办理、派发旅游卡的人士从业务对接群中踢出。“这种类似的骗局在云南早就有了。”某云南旅游业者对TBO表示,早在数年前就有同行来推销类似的所谓“旅游资源整合商”,做的也是让消费者办旅游卡套餐的生意。

不过面对B端合作方,他们更多是以帮助景区、旅游公司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为由,说服相关机构与他们展开合作。但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样的骗术挺没技术含量的。景区只要直接发声明抵制,这种所谓商业模式就进行不下去,所以抛开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商业外衣,剩下的必定是欺诈了。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郭旸对TBO总结了事件背后反映的几个问题。第一,骗局的发酵也从侧面表明了用户对于景区优惠联票的潜在需求,景区间联动消费合作可以成为值得探讨的方向。第二,是事件发酵很久后,景区和相关机构、企业才相继发布警告,说明市场监管和舆情反馈制度还不完善。第三,是暴露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信息发布问责制度。第四,旅游企业的失信欺诈行为的违约成本不够,需要建立政府、协会、信用机构、大众舆论的协同信用监管体系。

而从景区角度来说,有业者对TBO表示,在这种骗局中,景区其实一般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有着许多难言之隐。

首先,得为景区说一说公道话

“景区也是不容易的。”汇景天下旅游服务公司总经理曹恒对TBO表示,景区其实一直希望丰富自身的销售渠道,当然这也很容易被骗子钻空子,尤其是那些打着半官方旗号,宣称有各种正规机构背书的组织,景区确实难以分辨真假。

对此,某景区负责人张震岳(化名)也表示赞同。他介绍称,市场不景气,管理和约束的机构多,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带来的诸多事端,这是外部环境;内部是传统僵化的体制限制,亟待提高的团队水平层次,更多的还要涉及到偿还巨额债务等的问题。

以游客事端为例,比如游客在景区明确提示禁止进入的区域去偷偷上树摘果,一旦摔伤了,景区便要陷入到赔偿纠纷中;比如驴友团体进入景区未开放山区、水域,一旦遇到危险,景区在贴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救援后,还要背负不安全的骂名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使用假记者、假军人、假残疾人要免票的,职业找茬索要赔偿的,某些上级单位摊派拉赞助的等等。所以,在这些重重压力之下,景区很容易因为急功近利扩大营收的心态,而上了骗子的道。


“印象中国一卡通”骗局遭曝光,形形色色的旅游卡,还能信吗?


另一方面,曹恒对TBO介绍了一个细节。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印象中国一卡通”宣称免费游的景区实际只有1900家左右,这其中5A级不过寥寥几家,且门票价格普遍在50元以内,此外还包含大量免费景点。

这也说明了,好的景区不愁客源,也不大容易上当,例如并未列入名单的绝大部分5A级景区便是如此。“资源整合、全域旅游、秩序整顿等等,真正能为景区带来客源,助力发展的项目,景区肯定是欢迎的。”曹恒认为,景区不能陷入盲目寻求外部助力的误区中,归根结底还是要修炼好产品、服务的内功,通过打好自身硬实力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另一位景区从业者对TBO总结称,其实“印象中国一卡通”只是打着景区的旗号而已,实际上景区方并未与其发生直接关系,这件事本质上从头到尾都是披着免费旅游和高额返利外衣的传销,放在哪个细分市场都是这样的套路。

景区、酒店、客栈民宿,下一个要办的卡会出现在哪?

确实,“印象中国旅游卡”的行骗模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其模式与2017年3月被国家工商总局与原国家旅游局联合通报的网络传销项目“WV梦幻之旅”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所谓各种旅游折扣、下线返佣体系来行传销之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层出不穷的旅游卡骗子看来,名字起的好,显得相当重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曾经请了一堆明星站台的“环球黑卡”了。据其官方介绍,环球黑卡(BLACK MAGIC)是一种国际会员制特权俱乐部会籍卡。它由谛听网络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及杭州冒险元素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运营。

从名字和卡片设计上,所谓“环球黑卡”简直就是美国运通百夫长黑金卡的孪生兄弟,只不过后者被誉为“卡片之王”,拥有无限额度与全球最顶级的会员专属礼遇、权益和服务,持卡人多为美国运通邀请办理的各国政要、亿万富豪及社会名流等。而“环球黑卡”则是任何人以199元便可购买的卡片,其众多权益、功能中比较被大众所熟知的,便是是享受各大经济型连锁酒店门市价的88折,注意是门市价。


“印象中国一卡通”骗局遭曝光,形形色色的旅游卡,还能信吗?


其实自2015年诞生以来,就不断有媒体揭露“环球黑卡”各种宣传与实际不符的现象,例如其宣称的各项旅游出行折扣、优惠以及管家服务多为“扯淡”,有时甚至还不如自己预订来得直接和划算。不过,“环球黑卡”依然在今年3月份时公开宣称,持卡会员正式超过100万。这也说明,“环球黑卡”光是卖卡的销售额就已超过2亿元,这在普遍赚辛苦钱的旅游业,真是个令人“羡慕”的数字。

无独有偶,今年4月份猎云网便报道了一家做着类似服务的旅游创业公司,其产品名称为“旅行黑卡”。价格同样为199元,主打的合作青旅线上价格淡季5折,旺季8折的优惠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其用返利方式鼓励会员作为所谓“代言人”,进一步推广销售“旅行黑卡”。

所以,套路是不是都很像?其实回顾来看,无论是景区、酒店、民宿客栈细分领域还是所谓的“旅游一条龙服务”,这些形形色色的旅游卡骗局,总会不断变换名字,时不时就出现在旅游行业中。而每一次,也还是会有一拨一拨的“韭菜”用户给他们上交“智商税”。

对此,无论你是被割过的“韭菜”,还是这套模式的信徒,抑或是吃瓜旁观的旅游业者,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