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是海子的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它也激勵了無數的年輕人去擺脫塵世的功名利祿,追求簡單的生活,同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平淡如水,幸福日子的遙望,然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1983年秋在北京的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任教,1989年,在山海關的一段火車慢性道上“臥軌自殺”。

他自殺時候,身上帶了4本書,《新舊約全書》、《瓦爾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說選》。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儘管海子一再強調“自己的死和任何人無關”,但眾多的民間傳聞依舊四處飛竄,有人說,他的死因為戀愛失敗,也有人說他的死是因為執著於氣功,追求氣功而入魔了,總之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確切的定數。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從他的詩作來分析,海子死亡的真實原因。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就像與他同時代的顧城。

海子去世時候年僅25歲,在短短七年的創作史上,留下了幾萬行的詩,完整的有三百首抒情詩,三部長詩,一幕詩劇,和一部幻想、儀式劇,另外還有大量的未來得及展開的斷章等。海子的詩歌生命,表現為那種衝擊極限,在寫作的速度與壓力中創造,將生命力化為一派強光的情形,他單純敏銳,富有創造力,同時又急躁,容易受傷害,迷戀於荒涼的泥土,所關心和堅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將在永恆的高度放射金輝的事物。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他的詩歌單純簡潔,流暢而又富於想象力,語言在浪漫夢幻中飛翔,少年的鄉村生活經驗,在詩中構成一個質樸詩化的幻想世界。海子雖然有不少的抒情短詩歌,但他的理想不是感性的,由天賦支持的抒情詩人,可能意識到飛翔的抒情短詩難以持久,於是他轉變思路,從抒情出發,經敘事,達到史詩的地步。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他探索著激情與理性,個人體驗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並集中到對真理與永恆的探索,追問的焦點上,但對於海子的多部長詩,以及詩句,詩體小說等的創作,評價一直存在分歧,這究竟是屬於已被取代而消亡的藝術還是那種不是一種終結一種輓歌,而帶著朝霞藝術興致的事物。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一連串的詩人死亡事件,是被廣泛討論的事件,而具體的原因,也沒人能夠說出個究竟,但詩人的集體自殺,很明確的是,詩人大多都是敏感的,他們敏銳的神經超前的感觸到自己與時代的緊張關係與矛盾,而這種關係與矛盾又是無法調和的,矛盾的心愈發的糾結纏繞,最終只能期待另外一個世界能容納他們的靈魂。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而斯人已逝,討論太多其實意義不大,反而不如去拿起他們留下的經典詩作,倒杯茶,找個安靜的角落,像一個親切的老友一樣走進他們的內心,傾聽他們靈魂深處的聲音。

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背後,海子身上究竟蘊藏著多麼大的絕望?

好啦,晚安各位,祝好夢。

記得隨手點個關注喲。筆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