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是海子的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它也激励了无数的年轻人去摆脱尘世的功名利禄,追求简单的生活,同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平淡如水,幸福日子的遥望,然后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1983年秋在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任教,1989年,在山海关的一段火车慢性道上“卧轨自杀”。

他自杀时候,身上带了4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尽管海子一再强调“自己的死和任何人无关”,但众多的民间传闻依旧四处飞窜,有人说,他的死因为恋爱失败,也有人说他的死是因为执着于气功,追求气功而入魔了,总之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数。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作来分析,海子死亡的真实原因。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就像与他同时代的顾城。

海子去世时候年仅25岁,在短短七年的创作史上,留下了几万行的诗,完整的有三百首抒情诗,三部长诗,一幕诗剧,和一部幻想、仪式剧,另外还有大量的未来得及展开的断章等。海子的诗歌生命,表现为那种冲击极限,在写作的速度与压力中创造,将生命力化为一派强光的情形,他单纯敏锐,富有创造力,同时又急躁,容易受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他的诗歌单纯简洁,流畅而又富于想象力,语言在浪漫梦幻中飞翔,少年的乡村生活经验,在诗中构成一个质朴诗化的幻想世界。海子虽然有不少的抒情短诗歌,但他的理想不是感性的,由天赋支持的抒情诗人,可能意识到飞翔的抒情短诗难以持久,于是他转变思路,从抒情出发,经叙事,达到史诗的地步。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他探索着激情与理性,个人体验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并集中到对真理与永恒的探索,追问的焦点上,但对于海子的多部长诗,以及诗句,诗体小说等的创作,评价一直存在分歧,这究竟是属于已被取代而消亡的艺术还是那种不是一种终结一种挽歌,而带着朝霞艺术兴致的事物。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一连串的诗人死亡事件,是被广泛讨论的事件,而具体的原因,也没人能够说出个究竟,但诗人的集体自杀,很明确的是,诗人大多都是敏感的,他们敏锐的神经超前的感触到自己与时代的紧张关系与矛盾,而这种关系与矛盾又是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心愈发的纠结缠绕,最终只能期待另外一个世界能容纳他们的灵魂。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而斯人已逝,讨论太多其实意义不大,反而不如去拿起他们留下的经典诗作,倒杯茶,找个安静的角落,像一个亲切的老友一样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灵魂深处的声音。

山海关“卧轨自杀”的背后,海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绝望?

好啦,晚安各位,祝好梦。

记得随手点个关注哟。笔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