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組部筆桿子總結的年輕幹部「八缺八不缺」

中组部笔杆子总结的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

CFIC導讀:

透視當下一些年輕幹部,大致有這麼“八缺八不缺”,不妨對號入座,抓緊“拾遺補缺”!

不缺學歷缺閱歷。

眼下的年輕幹部學歷早已經不是問題,學士、碩士、博士大有人在,比比皆是,高學歷也可謂普遍現象,然而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依然不少,他們缺乏基層一線的摸爬滾打,缺乏急難險重事件的不斷歷練,閱歷、經歷的缺位,是“致命傷”,遇到一些重大的突發性事件往往容易心中無數、沒招沒譜,甚至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有的甚至成了只會處理文件而不善處理事件的“稻草人”。

不缺思想缺感情。

年輕幹部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思路開闊,他們大多受過很好的教育,理論水平較高,有思想、有見地。“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有思想當然是好事,問題是,不少年輕幹部長時間“宅”在高樓大廈,“躲”於深宅大院,或“浮”於文山會海,與基層幹部群眾漸行漸遠,感情越來越淡薄,與群眾隔有一堵無形的“離心牆”,以致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麻木不仁,視群眾的冷暖與己無關、袖手旁觀。這種感情的缺損已經越來越影響到黨群、幹群關係,侷限了年輕幹部說話辦事的立場、方法和態度,使得不少年輕幹部即使走近群眾卻走不進群眾,面對面卻很難心貼心。

不缺幹勁缺韌勁。

年輕幹部大都有激情、有幹勁,大凡事業心責任感強和有抱負的都想趁年輕多幹事、幹成事,有火一般的熱情和很強的衝勁。但是,也要看到有些年輕幹部激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碰到困難、遭受挫折、面對矛盾時,一旦受到委屈、遭遇不公、陷入困境時,則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棄,心理承受力和抗壓力顯得脆弱,很難始終保持“精神不倒”,缺乏一種堅持和堅守,缺乏一以貫之、一抓到底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氣概。

不缺知識缺文化。

年輕幹部知識層次高、知識面廣,有的說起新名詞、新概念頭頭是道,但近年來因言惹禍、因行失範的卻不在少數,“雷人”“雷語”頻現,讓人大跌眼鏡,有的還時不時耍威風、擺闊氣,“衙內”氣、貴族氣很重知識是學來的,文化是修來的、悟來的,是“骨髓裡的東西”,它比知識更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年輕幹部如果缺少文化修養、文化涵養和文化素養,不能夠有學識、有見識、有膽識,那麼雖有知識,也走不遠、飛不高。

中组部笔杆子总结的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

不缺想法缺辦法。

講思路一套又一套,可謂振振有詞,有的不但有想法,而且也有說法,這樣的幹部不可謂少。但是,這些思路和想法如何既與中央精神對標,又與基層實際對接,更能解決問題、務實管用,則有不少差距。人有兩次素質上的飛躍,一次是把想法變成說法,另一次是把說法變成辦法,不少年輕幹部還是停留在第一次飛躍上,如何實現第二次飛躍,還需假以時日。

不缺能力缺魅力。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幹部很能幹,也很有魄力,多謀善斷,才氣高、本事大,但卻很難讓人親近,不能使人心服口服、心悅誠服,難以有很強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缺少一點氣場。究其原因是人格魅力不夠,換句話說是個人品格、形象作風包括性格有缺損,而這恰恰是一個人最好的本錢,是有沒有底氣的重要資本。

不缺活力缺定力。

年輕幹部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一個群體。然而,他們又往往容易分心走神,內心的堅強和篤定不夠,往往容易被幹擾、受影響、遭裹挾。在涉及個人名利問題上少了“定海神針”,在紛繁複雜、眼花繚亂的社會里,顯得心浮氣躁,缺乏一種從容和淡定,特別是在個人遭受委屈、不公時,缺乏一種忍耐、忍讓和忍受,吃不了虧、受不了氣等。這都是內心定力不足的表現。

中组部笔杆子总结的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

不缺情感缺情懷。

情感更多是個人化的一種自發性心理情緒,情懷則是更高層面的一種自覺性理想抱負和追求。一些年輕幹部個人情感豐富,甚至被“七情六慾”所惑所擾所困,跳不出來走不出去,很重要的原因是少了一些“家國情懷”,人生站位不高,思想立意不深,不是民為重、家為輕,事業為重、名利為輕。“家國情懷”的淡化和缺失,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的淡化和缺失,是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精神的淡化和缺失。多一些情懷和情操,就會少一些個人的卑瑣和私利,多一些高尚和大氣。

李強:誰有本事誰來、誰有潛力誰幹、誰先成才誰先上

中组部笔杆子总结的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

上週的大部分時間,李強是在出差中度過的。

8月21日上午,他在北京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第二天一早,他又率上海市代表團遠赴新疆喀什,用3天時間就深入推進對口援疆工作進行學習考察。

北京之行和新疆之行之間,李強見縫插針,在上海會見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一行。他向對方傳遞中國和上海擴大開放的決心,希望其為維護促進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還直接同多家在滬經營的知名美資企業代表交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這次看似尋常的外事會見,顯然並不普通。

在此之前的8月20日,李強對上海的幹部們,作了一次1個半小時的講話。

做一切事,終究是靠人。自去年10月底出任上海市委書記以來,李強在不少場合提起過對上海乾部的期望。8月20日上午的這場全市組織工作會議,則提供了一次系統闡述“幹部觀”的機會。

全市組織工作會議一般5年才開一次,分量可見一斑。而每次會議的最大看點之一,就是闡述一個問題:上海需要怎樣的幹部?

這場會議的任務被確定為“貫徹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激發黨員幹部的奮鬥精神,為新時代上海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就幹部工作而言,其中既有一些普遍性的東西,亦有切合新時代、新環境的新要求。

“對於處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幹部,既要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應當具備一些個性化的特質。”李強在會上坦言,這是他“經常在想”的問題——作為上海的幹部,現下所處的發展階段、所追求的發展目標,需要什麼樣的“個性特質”?

他的答案是12個字:“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

李強對這12個字分別進行了闡釋,其中不乏一些富有個性和激情的語言——

天高雲淡、無牽無掛不行,必須用心用情、念茲在茲;

慢騰騰、篤悠悠不行,必須只爭朝夕、雷厲風行;

熱一陣冷一陣不行,必須堅韌不拔、永葆激情。

要有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氣概,不能上推下卸、推諉扯皮;

要有動真碰硬、克難攻堅的勁頭,不能圓滑世故、明哲保身;

要有任勞任怨、盡心竭力的情懷,不能偷奸耍滑、敷衍了事。

……

這些“要”和“不能”,不少也是對於黨員幹部的普遍要求,有些還具有底線性質。但此時在上海予以強調,仍有特別的考慮。

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存在於部分幹部身上的一些現象,雖為少數,卻同李強眼中這座城市應有的作為和形象並不匹配。

“上海的幹部文化層次高、見識廣,既有專業能力、又善操作落實,同時還比較講規矩、守紀律,這有口皆碑。上海發展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局面,也是廣大幹部帶領群眾一起幹出來的。”但他同時表示,相對時下上海工作的“三個高”——承受的期望之高、需對標的標準之高、許多複雜工作的難度之高,“存在一些與事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現象”。

首先的不適應在於學習。不久前剛剛參觀過上海書展的李強直言,自己被市民群眾濃厚的讀書氛圍深深打動,而相形之下,有的幹部讀書熱情卻不夠高,一年到頭,“除了中央要求必學的書外,就沒再看別的書了”。

更大的問題在於觀念和作風。李強在會上透露,自己曾與滬上一些幹部進行一對一交流,不少人反映,部分幹部有安於現狀、幹勁不足的問題;有的幹部則自認為難以承受實職工作的壓力,“寧願幹個虛職”。

會上還講到,現在有的幹部不敢動真碰硬、闖關突破,有的習慣於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遇事先作“有沒有個人風險”的“技術判斷”,而不是“該不該去做”的“價值判斷”;還有人信奉“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日常工作“走在前面怕出頭,走在後面有壓力,最好走在中間”……

這些或多或少存在於官員群體中的心態,均被李強拿到會上現場剖析。“我們不是要怪這些同志,”他說,“但要想想,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反思什麼?”

他提到了援疆、援藏、援青、援滇等對口支援幹部,並希望滬上其他幹部多向他們學習。“他們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幹過,往往都是拼著命幹活。那樣的條件下,你不拼命不行。”

而在李強的期望中,上海廣大幹部都應有“那麼一股子氣和勁”。這是“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本意,亦符合其心中上海歷來“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特質。

“創造,就是要善於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前面沒有路,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趟出一條新路;沒有資源或資源不足,就是要借勢發力、借雞生蛋、借船出海,甚至無中生有。”他強調說,“什麼叫資源?有的地區沒有什麼特別的自然資源,為什麼發展這麼快?最重要的就是把人自身的創造變成了最大的資源。”

這種“從不可能中創造可能”的精神意志,需要貫徹於各項重大改革、重大事項,更需要體現在日常工作的細節之中。某種程度上,一個個幹部的作風如何,會決定各地區、各單位和條塊之間、部門之間的工作效能,進而影響全局的效果。

李強特別提起一些地區和基層幹部向其表達的呼聲:希望上級部門和有關方面,多為基層出出主意、想想辦法、解解難題,“不要總是說‘這不行’,要多說說‘怎樣才行’”。

這句話,也被視為是推進各項工作的一條準繩——總是說“不”,這座城市難有前進。

說得出“怎樣才行”,需要的不僅是態度,更有能力。李強曾數次提到,作為超大城市的幹部需要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其中包括對新事物、新問題、新趨勢的判斷力、敏銳度,以及對複雜問題的梳理和駕馭能力。無疑,這建立在持續而系統的學習之上。

“我們有些幹部,原來基礎很好,學歷很高,但要是不學習,照樣跟不上形勢。”李強告訴臺下的幹部,當社會上已經形成濃厚的讀書學習氛圍時,在座各位更要自覺讀書,並且不能滿足於刷微信這樣的碎片式閱讀,必須原原本本、成系統地學,並形成習慣。

在知識更新速度遠超過往的今天,這顯得尤為必要。“你可能一年,甚至一個月不學習,原先掌握的就落伍了。”

而關於幹部選拔、培養、任用等等一系列制度設計,亦被要求把“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作為一個基本標尺。

李強表示,上海需要讓真正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有機會有職位有舞臺,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培養選拔年輕幹部,亦要本著“誰有本事誰來、誰有潛力誰幹、誰先成才誰先上”的原則,“論資歷而不唯資歷,講臺階而不唯臺階”。

當然,其前提是讓幹部在基層崗位、一線崗位、艱苦崗位上加強實踐歷練,真正以實績說話。而對願意且能夠“幹事”的幹部,李強的講話釋放了明確的積極信號。

“要注意用當其時,不要搞論資排輩,”他說,“只要德才兼備、能力突出、業績過硬,該提拔就提拔,不能讓優秀幹部熬著、耗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