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政府签订的卖国条约都是99年而不是100年?

电视剧蜜蜂君


多给一年就是天壤之别,九十九年的约期,这地在九十九年之后还是你的,要是过了这个期限,比如说一百年、一百零一年,按照国际惯例,这土地就不是你的了。


比如说香港岛,英国原来只有使用权,过了九十九年还不还,就不用还了,人家连所有权也给拿走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说清政府签订的卖国条约都是“99年而不是100年”,这事用香港这个案例来说实在再合适不过,因为,香港作为清政府最早割让给英国的殖民地,是以后列强欺负中国,割让土地的范本!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说“99年”就必须归还,香港是9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打在1840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其中规定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里面并没有“99年”的字眼,而且从时间上来看,1842年到1997年,整个时间流程都超过了155年,远不止99年这个数字,100年都包不住了!


割让的领土怎么要?国际上的确没有相应的规定,不但香港岛是割让出去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甫定,《北京条约》签订,割让九龙,这两地都是割让出去的,而且在条约中还有一条――“自愿割让”,相当于这俩地你都没办法要。

其实香港能要的只有新界,为什么呢?新界是租借的1898年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租新界,注意这里的措辞――强租,跟前面自愿割让是两个概念,也是以后在外交上化被动为主动的根由所在!

香港岛指一地,而香港则包括九龙和新界,后来是按照新界的租借合同要的香港,这也就是为什么超过99年的香港岛、九龙能够一起回归的原因。

99年是清政府在签订卖国条约时给子孙留的最低的底线,虽然卖国贼当了不少年,但清政府的确留了一手,做了件好事,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历史三日谈


大家都知道在十九世纪的时候,香港部分领土被英国强占成为租界,期限是99年。而当我们查阅其他租界时就会发现,大多租界的期限都是99年,为何不是整数100?难倒西方国家会视100为不吉利?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国际上规定,一个国家占领一处地方时间达到了100年整,则就能对那块土地有着绝对所有权!就是说,如果当时清政府签订了100年的租借条约,就意味着这些土地就彻底的被割让了出去。所以胶州湾德国想签一百年,李鸿章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同意。

如果当时清政府“租借”出的土地,超过了100年还没有收回,就再也无法收回!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香港被租借99年后,中国当时用强势的态度,必须于1997年实现收回香港的原因。


Ta说我非良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可以说明问题:

话说1965年春,苏联总理柯西金来北京时,向毛主席提出,希望苏中两党停止公开争论。毛主席不同意。柯西金问:“要争论多久?”毛主席答:“一万年。”柯西金说:“太长了吧。”毛主席说:“看在你的面子上,减一千年吧,从一万年减到九千年,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

至于为什么租界是99年,而不是100年,无他,列强在谈判中给清政府一个面子而已。

至于有些人说超过100年就丧失主权,这是无稽之谈。看看香港岛,从1842年割让,到1997年,是155年,该回归还是回归了,不靠国际法,靠实力。还有澳门,从明朝开始被租让,到1999年有多少年了?


象眼观天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落败,之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台澎和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看透了清政府的虚弱本质,谁都不甘示弱,掀起了攫取中国土地的狂潮。

德国首先发难,占领了胶州湾,清政府无力对抗,只好谈判。谈判过程中,“文明”的德国人自认吃相要比日本人好看一些,提出了租借100年的方式,让清政府放弃胶州湾。清政府谈判代表据理力争,争回了1年,是的,只有1年,1898年,《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将胶州湾

租借给德国人,期限是99年。

有的资料说当时也是因为有一条关于“事实占领的”国际惯例,占领的领土以100年做为一条分水岭,过了100年,就会成为实际领土。此说存疑。现在通行的国际法中,倒是有50年的类似说法,近现代的实例中,只有1941年百慕大群岛中的摩根、特克尔、圣大卫三岛租给美国

99年用于建设军事基地等不多的实例

同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的"新界"租给英国,租期亦为99年。

英国与德国的租期一致,并非巧合,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1、英国国内惯例,当时的英国国内,关于土地租赁是有这样的传统惯例,999年,99年,这两个数字都是很常见的,这跟现在的超市里卖菜带着99的零头是一样的道理。

2、与德国的横向借鉴。各国之间奉行在华“利益均沾”的原则,其实也是互相监督、互不相让。

1899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也同样为99年。


历来现实


清政府签订的卖国条约并不都是99年期限的,清政府签订的99年的割地条约实际上只有三个。

第一个:1898年3月6日中德订立《胶澳租界条约》

第二个:1898年6月9日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第三个:1899年11月16日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

为什么这三个条约不是100年,而是99年呢?这是因为总理衙门向英国驻华大使海靖求情的,海靖说:“可以缩减一年,但其他条件一概照旧,否则就别怪我们直接攻占整个东三省。”就这样,《胶澳租界条约》变成了99年。

之所以总理衙门要减少一年是因为百年不好听,百年耻辱嘛,将来史书记载多戳心啊。所以后来的两个条约英国和法国都答应中国这样的要求。

网上还有种传言,说这是国际惯例:100年还没收回,表示你就失去了这块地的主权。

这种说法你不要信,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国际惯例,如果有人下次再告诉你这是国际惯例,你就这样反驳他:国际法还规定他国主权不容侵犯呢!


历史洞察线


在近代史上,我国与西方列强总共签订了大小条约章程共有1182件(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大多数以租借为名的条约规定租借期都为99年。

首先我们先盘点一下有哪些租借99年的条约

一·德国强占胶州湾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经过清朝官员的交涉,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这也为后来列强租借中国土地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二,法国强占广州湾

1898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强占广州湾及其水域,租期为99年。

三,英国强占新界

法国强占广州湾以后,英国立即以“利益均沾”为名,要强租九龙半岛作为“补偿”,189869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把新界租给英国,租期为99年。

四,俄国强占中东铁路

同时,俄国见状,也出兵威胁,租让中国的中东铁路99年,中国东北基本上被俄国控制。


为何租期都是

99年呢,

国际惯例说

这种说法认为根据当时国际惯例,一国如果占领一个地区100年及以上,则该地归占领国所有,因此清政府力主缩减租借期限为99年。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不甚可信,因为当时清朝普遍愚昧无知,连最惠国待遇,驻外大使制度等最基本的国际法常识都不懂,不懂得一个近代国家的权利和主权,因此,清政府不太可能知道国际租期的惯例,而且并没有指出记载了国际租期惯例的国际条例,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当时确实存在这样的国际惯例,因此,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不可信;

条约规定说

另一种说法是说,189711月,德国借口传教士被杀,于是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的总理衙门慌忙去找德国驻华大使海靖交涉,海靖说了几条要求,其中就有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期限为100年,总理衙门央求海靖能不能让一点,海靖于是威胁说:“租借100年中,让掉一年,总算99年,别的方面不能减轻,否则,德国立即就要占领东三省”。总理衙门只好应允,于是18983月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借99年就这样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了。其余法国,俄国,英国都是追随德国侵略脚步,因此他们的租期都是99年,名为租借,实则侵略也,这就是在上文中我用“强占”一词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租借99年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并非是“国际惯例”。


欢迎大家的批评,我是鸿都进士,记得关注我哦!


鸿都进士


有一说法,外国列强认为九就是中国话久的谐音,它们想借此达永久侵占中国领土的目的。这种说法不管是否存在,但有一点假不了。就是遇到一个软弱的卖国政府,就是签不签什么合同,也可轻而易举的长期占领!但遇上了强盛的中国,那吃进的,还得吐出来。胜者为王,是永远的真理!


干杯安德烈


因为没到三位数显得英国很慈善


好吧,其实只是给清政府一个面子


MC反迷你自卫反击队


呵呵!只是据说是世界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一个国家对于一块有争议的领土,失去了有效管辖到达了一百年。那么?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这块领土。这些东西都是扯淡的!99年?没有满一个世纪,100年满整整一个世纪了。这样在面子上好看一些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不同。香港岛是割让出去的,九龙新界才是租界。香港本岛连同九龙新界一起被收回来的。香港岛在收回来时?早就超过了一百年了,应该一百五十多年以前就被割让出去的。


爱看爱思考


这是偷换概念,100年与99年相比,几乎等同。但在数学上相差一个量级,是百年与几十年的不同概念。吃定你的人表示了虚伪的大度(几乎无关痛痒),被吃定的人有了一定的心理安慰,也便于更容易向世人交待;大家都心照不宣。习惯成自然,然后成为了惯例,就这么简单!

同样的招数常见于商品减价促销,100元的东西标价为99元,10元的标价9.9元;虽然跌破了价格整数关口,但销售者收入损失非常有限,而择购者心理感觉便宜很多,自然被套上钩,掏出了钱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