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瀋陽故宮遊覽記

瀋陽故宮是我們民族的歷史瑰寶。是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國家的第二個宮殿。有著考古價值和旅遊觀瞻價值。

遼寧省瀋陽故宮遊覽記

位於遼寧省省會瀋陽市市中心的清王朝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太皇太極營建的皇宮,也是除北京故宮以外全國僅存的一座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始建於1625年,從1625年到1644年清都遷到北京後改為瀋陽故宮改為陪都。共有20年是清王朝的都城宮殿。據導遊介紹共佔面積達460000平方米。比北京故宮的佔地面積還大得多。

進入大清門分三路。中路是主體建築,依次為崇政殿、鳳凰樓和清寧宮三院落,即大內宮闕崇政殿,也叫“金鑾殿”,是當年皇太極接受朝賀、處理政務的地方。

1630年清朝的開國大典就是在在這裡舉行的。

崇政殿兩側另有小型宮殿建築,叫做東宮和西宮。

遼寧省瀋陽故宮遊覽記

再有最值得一看的是清寧宮,四周高牆圍繞,獨成一組,是帝后妃嬪的寢所,建築保存了滿族人居住的特色和習俗。在這能看到古代滿清貴族女人的生活痕跡。

東路主體建築是大政殿,金頂彩瓦,是不是真的黃金做的房頂?導演也沒說出肯定的答案。殿內有漆金寶座,殿前東西排列十座方亭,通稱十五亭。是王爺和大臣們辦公的地方。

西路是文溯閣,這是後修建的,是建於乾隆年間的,專作收藏《四庫全書》等文學書籍的。

其他建築仿照江南樓閣的特色,一看就是後來修建的。與金殿相比是兩種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格調,也算是別具風格了。

遼寧省瀋陽故宮遊覽記

整個建築殿閣巍峨,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大氣磅礴,勢吞河山。這座清代入關前的建築,保持著濃厚的滿族特點和地方特色,也吸取了蒙族、藏族的宗教色彩,後來滿族入統中原,又增加修建了很多江南漢族人的建築特色。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現陳列有清代各種文物和珍寶,供人參觀

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國內各民族大團結,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是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繁榮昌盛的標誌。滿清王朝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多年,最大的貢獻就是把長城變成了內城。可以說沒有大清朝,現在的東北、長城以外不一定是中國的領土。歷朝歷代都是以長城為界,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侵擾。長城就是防止入侵的城牆。現在長城成了中華民族內城。這是滿清王朝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

長城外地的瀋陽故宮是我們民族的歷史瑰寶。是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國家的第二個宮殿。有著考古價值和旅遊觀瞻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