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清朝末年国家动荡,政局飘摇。隆裕皇太后和末代小皇帝成为了众矢之的,她也想像婆母一样极尽淫奢地享受太后的大权。可是时代已变,新的时代变革让她对生命都产生的危机感,更别说享受荣华的皇家生活了。袁世凯作为一个两面派,一面为清政府效力,另一面又极力推崇革命党的共和目标。在最后清朝倒台的刹那,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成果。自己成为了民主共和的领导者,成为了故宫的统治者,开始了袁大总统极富传奇的旅程。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但是在他逼迫溥仪母子之时,隆裕太后也没有甘愿将皇权拱手让给他。而是小小的埋下了一个炸弹,仅仅几年的时间,袁世凯就将它引爆,自己也随之粉身碎骨。共和制已经是大势所趋,而想要在共和制的新国里当上统治者,那么就要将旧体制下的皇帝赶下台。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袁世凯为了极大的权力也放出了不留余地的大招。他先是瓦解皇帝的势力,命令北洋军将领上报朝廷,以军需紧急的理由,让皇室的王孙大臣们奉献家财,先国后家以保证军需供给保家卫国。这无疑对那些达官贵人是致命的打击,个个都成为了缩头乌龟不敢出头奉献。他继而又让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革命党进京,主战派必死无疑。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这让很多主战的大臣闭口不敢言语,为求自保开始闪烁其词,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携家潜逃、皇上变成了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袁贼见时机成熟,就开始向皇家的这对孤儿寡母发难。他暗中指示亲王奕劻在朝会上提出,皇帝主动退位就会得到优待诱惑皇帝。

而这却遭到了良弼为首的宗室大臣们反对,袁世凯见这些人不开窍就真的联合革命党将良弼杀害,宗室首脑的毙命,让这些保皇派的老臣们胆战心惊,开始了动摇不敢再极力捍卫皇权,袁世凯借机威胁太后,给她举了很多的先例,说各朝各代的更替都是正常的变革,顺应历史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想想负隅顽抗的没有一个好下场。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这无疑就是明目张胆的威胁,话外之意就是听话的退位尚且可以保命,反抗只会玉石俱焚。这让太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拟定了退位的诏书,从此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彻底消失。大清朝268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从此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而这份退位诏书也是非常具有历史地位的,它相当于一份契约,完全就是拿皇位换得爱新觉罗一脉的性命。也非常具有历史意义,是封建制向共和制的妥协,也是清王朝将国家交给共和立宪体制的鉴证。证明了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皇帝没有经过浴血的挣扎就悄然让位,顺应了世界大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这份文件重最重要的一句话,将当时的袁世凯送上了统治的巅峰成就了他的人生,但是仅仅几年后就成为了一张催命符,把他送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威逼利诱皇帝写下一份诏书,四年后自己也被诏书内容害死

这句话就是君王正体再也不会在中国复辟,这无疑就是彻底的毁灭皇帝这个职位,封建王朝的君主制再也不会恢复,这让袁世凯成为了第一总统。可是四年后欲望的膨胀让他也想过把皇帝瘾。正愁抓不住把柄的革命党就拿出了这句话,将他弹劾下台并且迫害致死,善恶轮回谁也逃不出命运的轨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