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壹哥曾在北京東四十條的老平房,住過些時日。

在那些衚衕閒溜達的懶散回憶裡,總是忘不了大院裡,和我比著賽閒溜達的貓。

它們每一隻,都有各自的主人。或者說,它們才是這個大院的主人。

花色不同,胖瘦不一,但相同的是,它們從不會被關在家裡,方圓兩公里,都是這些懶貓的地盤兒。驚奇的是,日日在外,它們卻也各個毛色順滑,腳步輕快,眼睛中,透著滿是生命力的亮光。

或許是因為甚少出現陌生人,它們也從不認生,總是不經意地出現在你門口,或窗外,喵喵地叫著,所有人,也都自覺地遞上食物。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這大抵就是住平房的好吧。時間久了,懶人如我,雖不怎麼開伙,也討好似的買些上好的貓糧,準備只精緻的小碗,盛得滿滿,擺放在窗臺之外,期待著它們的出現。

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這些優雅的傢伙們,都在衚衕裡溜達。玩累了,或者吃飽了,偶爾會睡在我房間的窗臺。

在需要被疼愛的時候,貓看起來和人無限親近;當它們開始嚮往外面的陽光,便立刻頭也不回地跳上屋簷,揚長而去。

貓,讓我們看待生活的目光,變得柔和而悠長。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好像已經有段時日了,看了一部關於貓的紀錄片《愛貓之城》。上週六,又得幸在大銀幕上重看。

從小屏幕到大銀幕,所有細小的細節都被放大,那些醉人的異域風光,和那些可愛的小生命。

最重要的,和上百個“貓奴”集體吸貓的感覺,實在棒極了!

於我這個向來與貓講求“君子之交”的中庸人士,竟也被撩撥地,起了些許養貓之意。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本週六,擼貓起

片名叫做《愛貓之城》,這世界,愛貓的人太多,但或許,也的確再找不到,比伊斯坦布爾更愛貓的城市了。

如果你到過這座城市,或許會驚訝地發現,貓,無處不在。

它們自由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房簷屋脊,這座千年古城,就是它們的家。

這不免讓我憶起東四十條的那些老相識的貓友,而戳心的是,電影中出現的貓,每一隻,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而每隻貓,也確都如人一般,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

本古很敏感,和這家服裝廠老闆生活八年,它享受主人的撫摸,同時,如果主人撫摸了其它的貓,本古會嫉妒,像個醋罈子似的,生起悶氣來;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小獅子被餐館的老闆稱為“貓中之王”,因為嘴邊的黑毛神似人類的鬍子,更顯霸氣。

它白天在海邊四處“巡邏”,入夜,便開始捕捉溝渠中的老鼠。這是它的本能,也是它的職責,當它氣勢十足地臥在海邊的石階上,彷彿真的如帝王一般,俯視著它的領土。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瘋子是個貴婦與悍婦的結合體,它只偷魚,生活“奢侈”,且對於任何出現在“老公”身邊的潛在情敵,均第一時間出手趕跑。它在自己那一帶,享有絕對的權威,連老實的狗見到它,都躲避三分。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性格之外,壹哥也從這一段段人與貓的友誼中,看到了貓身上更多不一樣的、甚至堪稱奇妙的特質。

一位大鬍子船長,一次海上事故讓他船沉破產,身無分文。

走投無路之際,街邊的一隻貓——這故事無論講述多少遍都一定有人不相信——指引他找到一個錢夾,錢夾裡面的現金,不多不少,正好是他當時需要的120里拉。

他說自己從那一刻起,對貓的感情再也不同以前了。在那之後,他每天都來到海邊喂貓,樂此不疲。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有人說,我們對貓的認識,還太淺太淺。

“貓知道上帝的存在,而狗不知道。狗認為人類是上帝,而貓則不這麼認為。貓,是在以中間人的身份,執行上帝的旨意。”

“它們並非不知感恩,只是懂得更多而已。”

人類和貓,如此不同,卻依然能在彼此間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甚至人們在貓身上,看到許多人類正在逐漸喪失的亮點,比如,一份優雅生活的態度。

或許,從現實角度出發,生活地並不富足的土耳其人,為生活之苦奔波,而這些從容優雅的貓,正是為他們的生活帶來陽光的天使。

“它會釋放所有的正能量,然後吸走你的負能量。”

當你在擼貓時,又何不是在從貓那裡,獲取能量。

這大概,就是對治癒二字,最簡潔的解釋吧。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影片最後,伊斯坦布爾的市民告訴我們,

“一隻貓在你的腳上喵喵叫,抬頭看著你,其實這正是生活對你的微笑。”

《愛貓之城》中,人與貓之外,貓與城市之間的情感,出乎意料的,更顯出幾分令人唏噓的厚重與積澱。

而讓壹哥頗感新奇的,便是以貓之眼,去發現一座千年古都背後,滿是人文情懷的隱藏魅力。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繼而,便是滿滿的羨慕,並愛上這座如此特別的城市。

“貓在如今的伊斯坦布爾,已經生活了幾千年。他們見證了帝國的崛起和隕落,以及這座城市的興衰。”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在這塊歐亞相接的古今要衝之地,從拜占庭帝國到後來的奧斯曼帝國,從君士坦丁堡到如今的伊斯坦布爾,

歷史的車輪始終滾滾向前,貓在一旁,靜靜旁觀。

在貓的眼中,千年的歷史,風起雲湧過,一切興衰,只需要一個靜靜的午後。

醒來,即從當年拜占庭帝國的輝煌,瞬間穿越,來到這戰火已熄的21世紀。

這份看淡一切的態度,由貓傳遞給這座古城,再由這座古城,傳遞給生於斯長於斯的土耳其人民。

這其中蘊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靈,相互依偎著走過歷史長河的情感,越是想來,越是令人生出“歷史只在一瞬”的慨嘆。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這裡的人們說,“不愛動物的人,也註定無法愛人。”

情感總是共通的,這一點,無論中外,皆是如此。

而記憶中,那些人與貓的動情典故,又何止一二。這其中,最是那些文人與貓的故事,傳奇中,透著生命的力量。

70年代,當夏衍回到離開多年的南竹竿衚衕的家,四壁空空的平房早已面目不識,

感傷之際,那隻老黃貓“博博”,來到這位離家數年的主人腳邊,輕聲呼喚著。

家人連連稱奇:早已因為家中變故、而在外流浪多年的老貓,怎地忽的,就知道主人歸家?

次日,終與夏衍見了最後一面的老黃貓,平靜死去。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夏衍與愛貓

這故事有些過於傷感,多數時候,文人與貓的故事,更像是“貓奴”鏟屎官與貓主人的身份互換。

李叔同留日期間,因思念家貓而常常不顧當時電報的昂貴,隔三差五發封電報詢問家人:愛貓,安否?

錢鍾書的貓性子頑劣,常在街口與其他貓打架,老爺子便備好一根竹竿,待到戰火起,撐杆一旁,護衛一般,為愛貓助陣。

季羨林愛貓,寵貓,到了任其在腦袋與脖子上撒野的地步。在家中為所欲為,不但不加管教,反倒視為自由主義的大加發揚。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季羨林與自己“為所欲為”的貓

貓喜獨居,喜歡自由。這一點,似乎與文人風骨,不謀而合。

但換個角度,貓身上那些看似矛盾的存在——它們的慵懶與堅強、傲慢與忠誠、高貴與善良、熱情與淡然——不正是讓我們深陷的原因所在嗎?

當貓成為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座城市的一部分,壹哥想來,感慨之中,亦夾雜著嚮往,還有一丟丟的羨慕之感。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說回《愛貓之城》。

這部娓娓道來的紀錄片,從頭至尾,乍看好像從未出現任何高潮。

很多時候,沒有臺詞,只有攝影師的鏡頭,靜靜地對準了伊斯坦布爾這些悠然生活的貓。

靈動的配樂之間,我們跟隨著貓的腳步,觀察著伊斯坦布爾最為平民化的一面,注視著這座城市裡,那些揹負著生活重擔的普通人,以及他們傳遞給每一隻貓的,溫情與暖意。

能在大銀幕和TA對視,我知足了

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氣質,讓壹哥在看片之後,依然沉浸其中,念念不忘呢?

想來,還是那與我們平常認知中,有所不同的暖意吧。

看著伊斯坦布爾人,隨心愜意地喂貓、愛貓、撫摸著貓的樣子,全然沒有許多“愛貓人”眼中瘋狂的佔有慾。

簡單的愛,彼此呵護、陪伴,感受來自生活的暖意。

這份戳動人心的暖意,這份需要細細品味的超然之感,事實上,也只有在大銀幕上,才更顯那份去除雜質的靜謐。

而這份靜謐,著實讓人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