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老三届”沙晓林的创业三步曲

40年改革开放,对于不甘平常、勇于进取的人来说,是一个不断博击、改写人生的过程。在如东就有一位时代的弄潮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书写了创业传奇,他就是强生集团董事长沙晓林。

位于上海市繁华区域的国际贸易中心是上海第一栋中外合资综合楼,大楼的第18层就是强生集团驻上海办事处。近日,记者前去采访时,董事长沙晓林正与如东工厂的管理人员召开两地视频会议。

上海是前哨,如东是后方,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连通两地的现场办公,是这位古稀老人近十年来的工作日常。沙晓林是个“老三届”,曾任如东县原饮泉乡副乡长。因为妻子是上海知青回城,沙晓林调入央企华能上海分公司工作。1993年,沙晓林毅然放弃铁饭碗,拿出全部积蓄,收购华能公司濒临破产的下属企业上海强生轻工制品厂,成为上海私人资金购买国有企业第一人。

下海第一年就获得利润两百多万。1995年,沙晓林将工厂迁回如东,先后盘活了如东、如皋等地12家倒闭或濒临倒闭的国有、集体、乡镇企业的闲置资产。巅峰时期,强生员工超过六千人。

中国加入WTO后,不少国外手套业巨头抢滩中国,沙晓林敏锐地嗅到这一商机,短短几年内就在家乡投资四亿元,创办多家全资企业,成为世界生产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产品研发能力最强的安全手套生产基地。通过创建品牌、创新技术,企业逐渐摆脱劳动密集型,5%的高端产品贡献出了50%的利润。

2008年沙晓林迈进了60岁的门槛。坐拥“手套王国”本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但他却把视线投向了光电产业。然而,由于选择的薄膜电池竞争力不够,投资的5亿元几乎全部“付了学费”,这个时候,国家推广的金太阳项目为他挽回了局面。

2009年,强生集团又开始进军石墨烯产业,目前企业研发团队已在石墨烯复合纤维、净化过滤技术等领域取得成果。

从第一桶金两百万到如今的年利税超亿元,强生20多年来多次跨行业转型,形成了安防、光电、石墨烯三大产业,成为如东私营企业中少见的常青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