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沒有接盤俠敢接下金立這個手機大佬?


為何沒有接盤俠敢接下金立這個手機大佬?


金立已經消耗了太多機會,打也打不動了。

今年5月,有消息稱一國資背景的企業將全面接手金立,將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詳細重組事宜。對此,金立官方回應:有意向,還未確定,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但這一等就是三個月沒有動靜……

曾承諾絕不跑路、會一步步償還債務的劉立榮,已滯留香港數月未回了。

自去年12月金立陷入債務危機,至今未能給出自救方案,9月27日,近50家中小供應商聚集在深圳金立總部討要欠款。


為何沒有接盤俠敢接下金立這個手機大佬?


今年1月16日,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被爆出41.4%股權被凍結,金立由於資金鍊危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但金立在上海和深圳同時陷入多起訴訟被曝光,金立多家子公司陷入動產抵押、債權轉讓的糾紛也浮出水面。

資金鍊危機爆發後,金立官方稱,“自發生危機以來,前期我們採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採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他表示金立正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必要時可以放棄公司控制權。

整個深圳都在尋找劉立榮,他手握的這家曾最有望躋身第一梯隊的手機公司,很可能最終以破產收場,一個年銷量3000萬部、營收200億元的手機公司正在黯然落幕,似乎也在預示,手機行業將近十年的紅利週期結束了。


為何沒有接盤俠敢接下金立這個手機大佬?


而且單看金立名下的資產,價值真的不菲。除金立大廈外,還有微眾銀行及南粵銀行的股份。有債權方當初看上的正是這些主營業務外的投資,而並非手機業務。以當前樓價計,2015年投入12.36億元的金立大廈,至少值20億元。加上微眾銀行與南粵銀行的兩筆金融投資,按照劉立榮自己的說法,僅這三項就價值70億元,三年翻了三倍不止。

但去年12月以歐菲為首的供應商捅破窗戶紙後,引發了金立信貸及供應鏈的雙重危機。上述資產幾乎都被債權人多輪反覆司法保全,無論是位於前海的金立大廈還是,大概率已成為抵押物。

如果接手金立及旗下資產,也意味著承擔金立的所有債務,而這個數字超過百億。無論對金立還是接盤方,都是利與弊的複雜考量。

自去年12月底開始,金立至少經歷兩輪戰略投資談判,不僅包括TCL這樣的硬件廠商,也有佳兆業、寶能一類的地產商。這些談判不是卡在公司的控制權上,就是價錢沒有談攏。

這意味著,接下來市場幾乎不會給二三線品牌留下空間,寡頭格局將進一步加劇。


為何沒有接盤俠敢接下金立這個手機大佬?


2002年創立的金立在手機行業算得上是“高齡”了。在這長長的十六年裡,金立雖沒有在手機市場上登頂過,但其在手機市場上的威嚴也不是誰都能侵犯的。

“金品質,立天下”、“只需998,金立語音王帶回家”相信不少人對這兩句廣告語不陌生。那時的金立,是手機市場上跑的最快的黑馬。其憑藉著與代理商的強大聯繫和產品的實用性拿下了2006年到2009年間的線下銷售冠軍。特別是在2008年時,金立市場銷售量更是直逼三星與諾基亞,排在第三位,加入我國手機行業巨頭行列。

當金立在國內站穩腳跟之後,便開始向海外市場進軍。金立與印度手機制造商Micromax合作,不斷加大對印度市場的佈局。

那時的金立,雖說沒有進入第一梯隊行列,但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可以說,金立曾無限接近第一梯隊,但慢慢地,市場起風了。

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小米,穿過傳統廠商的重重阻礙,打造粉絲經濟,一路火花帶閃電地在市場上快速發展,2011年推出的第一款新機,僅兩年時間就進入我國手機Top3。

此外,在年輕一輩中還有OPPO、vivo也在不斷前進中。在“顏值即正義”市場下,精緻、時尚的手機外觀加上領先的拍照技術與影音技術讓這些“後輩”得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為何沒有接盤俠敢接下金立這個手機大佬?


賽諾公佈的《中國移動通訊市場-2017年12月份快報》顯示,OPPO以1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接著便是佔市場份額16.5%的vivo、13.8%的蘋果、12%的華為、7.8%的榮耀、6.2的小米,排在第七位的金立市場份額僅為3.3%,同比下滑了0.1%,儘管名次還不錯,但與前幾名相比,金立市場份額佔比差距過大。

相比較其他手機品牌不斷擴展自身業務範圍來說,劉立榮更熱衷於佈局金融、地產領域。但金立的造血速度遠遠跟不上這些項目的吞金速度,特別是在金立印度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少之後,企業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最終除了導致企業債臺高築之外,還一步一步侵蝕了金立多年來的供應鏈與渠道體系,導致現在這樣。

可能金立的生存和滅亡,也只是商業戰場的泡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