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有收藏家曾說:古董古玩是文化,但絕對不是產業,文化和產業是兩回事。不能把古玩當衣服、快消品類來生產。

中國有著強大的生產能力,但是批量生產的古董只是工藝品。

如果古董成為產業被大量生產,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古玩市場的洗牌,古玩行業的虛假繁榮景象像泡沫一樣,被一點一點的擠破。

這是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能熬過來的都是英雄!

其實,中國收藏品真正的市場在民間,古董古玩的最大潛力也在民間。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對於現在一些人還對古玩市場的迷惘,這裡給大家一些古玩收藏知識解答,供參考。

問:現在市面上的各類古玩有多少是贗品?揀漏的可能有多少?

答:現在全中國古玩市場上有五花八門的所謂“古玩”,其實幾乎都是贗品假貨。揀漏如同在大海里撈針一般。

問:那麼國外其他國家是否也有製造假古玩的風氣?國外製造假古玩是否也合法?

答:縱觀全世界各國,除中國外均無製造假古玩的惡習。

不僅如此,國外各民族均視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物品為其精神支柱(中國各少數民族也是如此)若有人膽敢隨意偽造則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和唾罵,而且各國的法律也會嚴懲這種墮落行為的。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問:中國古玩市場自解放六十年以來一直不都是贗品氾濫嗎?

答:錯。共和國成立後,古玩行業由國家控制著,市面上只有國營的文物公司經營,取消了私營的古玩店。

而且國家也不允許個人間買賣古玩文物,因此八十年代以前造假古玩根本無從談起(古玩市場是九十年代中期才開放的,之前是隻有舊貨市場)。

問:那麼古玩贗品是何時開始的呢?

答: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陝西、河南等地有人偽造唐三彩和陶器等物品。八十年代中葉至九十年代是古玩贗品的萌芽期;

九十年代中葉市場開放後造假之風逐漸猖狂起來了;

2003年至現在古玩造假已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問:有人說古玩造假是數百年來中國人的習慣。比如明清時期就有許多字畫贗品。

答:書法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代代傳承的藝術(一張紙一根筆無本錢可言)書法和繪畫均有臨摹的傳統和習慣。

現有許多人誤把那些臨摹作品當成了古代造假的作品,這真是天大的誤會!

當然書法繪畫無論是古代還是解放後都有人做偽,但大多不是為了經濟目的,更鮮有批量偽造的現象。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問:有專家稱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古玩造假氾濫時期:

第一次是宋代;

第二次是清乾隆時期;

第三次是民國時期。

這是否屬實?

答:這是錯誤的說法。

理由如下:在民國以前均是封建王朝,其特點是等級森嚴,法典嚴酷。

任何違反規制規典的行為會招致殺身之禍。

如數百年間各朝代,明黃色、五爪龍、九級臺階等均代表著皇權,

就連貴為親王若違規使用也要以謀反論處。

再如:官窯瓷器是為皇家燒製的,燒造時皇上派專人任督陶官來監製。

燒成後,挑選出官中所需外,其餘一律打碎,深埋地下。

若有人膽敢偷留,則殺無赦;若有人仿造官窯器,則以謀逆罪誅殺九族!

因此,自宋朝到清代,官窯器基本上是由皇帝賞賜後才流入到民間的。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把宋代文化上的復古主義風氣和乾隆皇帝的崇古習慣誤會成了造假風氣。

這甚荒謬!

宋代有過復古主義的文化風潮,尤其在一些禮制禮器等方面更是崇尚商周文化。

因此,一些宋代瓷器(主要是禮器)許多是仿造商周青銅器形的,但都是宋代特有材質和工藝基礎上仿造了商周器形罷了。

而宋代是嚴禁用銅仿造商周的青銅器物的。

再如,清代乾隆皇帝最推崇宋代四大名窯和明代永宣青花,他一生都努力試圖恢復這些失傳的工藝。

然而折騰了畢生,花了無數的錢財卻全部以失敗告終。

所獲成果倒由此而創燒了許多清代特有的瓷器新品種。

只有民國軍閥混戰期和孫殿英挖了清東陵後,京津一帶不法奸商的確颳起一陣仿燒各朝官窯的風潮,

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以圖矇騙從國外風湧而至的外國古董商人。

但這種造假風只延續了幾年,(燒造瓷器成本很高,風險很大,因此規模並不大)而且這類器物大多工藝上有著鮮明的民國特色。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問:既然古時並無規模性的造假古玩的風潮,

那麼一些清代瓷器上卻署者明代款識,這又怎麼解釋呢?

答:這種後代署前朝款識的風氣恰恰是明朝天啟年間大太監魏忠賢時開始的。

魏忠賢把持朝政駕空了皇帝后,野心勃勃夢想自己登基,他授意其爪牙在一些器具上書寫前朝款識,以此來降低皇權和混淆歷史的真實性。

而清代乾隆皇帝有時把自己燒製出來的有特色的瓷器上卻署明代款識,

這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成就,然而對近似於明代瓷器的器物反而不許署明代款識,這是為了防止給後代造成混亂。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問:除了瓷器、字畫、還有青銅器和玉器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物品,過去這兩類是否有造假的風氣?

答:

1、銅在封建朝代是鑄錢用的原料,因此從銅礦到原材料由朝廷控制著。

民間百姓及手工業商戶獲取銅原材料受到嚴格限制,而且銅本身價值很貴,誰還肯來造假呢?

再則老百姓也好富戶也罷,若有一件古代青銅器就等於發了大財,有必要造假來降低自己寶貝的價值嗎?

還有造假後果是掉腦袋,因為收藏青銅器的都是王公貴族、朝廷大員,敢矇騙嗎?

2、玉器造假在生產力落後的封建時代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塊十來公斤的玉料鋸斷都需要一月以上時間,加工成為成品往往需要數年時光。

何況,一件好的玉器價高過金器,有誰捨得造假做舊,冒此風險有必要嗎? 玉器行是極艱苦的行業。

直到解放前,玉工要用腳踏工具和純手工來磨製玉器的。

如果現在有人能找來一件民國以前造假做舊的玉器,那可真要成為神話了。


古玩藝術品的問題:扒開來,原來是這樣的……



問:這樣說來中國古玩造假風潮是這近二、三十年間的事情了?

答:是。

問:這麼多如山如海的造假的“古玩”將對中國文明文化產生什麼後果呢?

答:這是毀滅中華文明文化的墮落行為,將招致後人世代唾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