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樂專欄」答「渡過」家長問(二)

「韩笑乐专栏」答“渡过”家长问(二)

問:孩子拒絕去醫院,不接受任何治療,不肯說話。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走出門接受治療?

答: 輕度抑鬱可以自愈,中重度抑鬱必須“藥物+心理+康復訓練”多管齊下。孩子自我封閉、不能上學,明顯不是輕度抑鬱能解釋的。青少年抑鬱自殺風險也高。建議你動員孩子去醫院,由專業醫生評估病情和風險。如果醫生判定有必要用藥,會和孩子溝通,醫生談用藥比家長談更有技巧和說服力。

勸說孩子看醫生,不要直接說孩子有病。可以說去解決失眠、心煩等問題。實在不行,說您自己需要看看睡眠,請孩子陪您去看病(到診室提前跟醫生暗示一下就行)。

問:女兒為了一個根本不愛她的男孩深陷其中,稍有不順就要吃藥自殺。說如果醫生強制她住封閉病房她會瘋掉。這種情況,住院做無抽搐電休克能夠好轉嗎?

答:正常的情感需求如果用強制住院來應對,只會適得其反,令孩子更加叛逆、牴觸治療。無抽搐電休克對抑鬱發作時的木僵、遲滯、拒食、自殺等症狀效果最好,但搞不定“單相思”。

建議採用內緊外鬆策略,例如密切觀察自殺徵象,是觀念?企圖?姿態?還是行為?一旦出現自傷和自殺行為,立即送醫,這是底線。

平日多與孩子溝通傾聽為主,提建議為輔。引導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既轉移注意力,也能增加自身魅力。

問 : 孩子說心理治療中心理暗示,就是明明不行還說自己怎麼行,是自己騙自己。該怎麼跟孩子解釋?

答 : 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其實每個人都會受到 心理暗示的影響,這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現象。暗示就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命令的作用更大,就像廣告對購物心理的影響以及追星效應對青少年生活的影響,等等。

暗示既有積極作用(正性暗示),也有消極作用(負性暗示)。積極暗示更好,例如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而人受負性情緒困擾時,會不自覺地出現許多消極暗示,看不到自己的優勢,也就無法取長補短。就像趙本山、範偉的小品《賣柺》一樣好腿都能給忽悠瘸了。

醫生通過心理干預,引導孩子學會採用正性暗示來影響自己,並不是自己騙自己。即使是安慰劑效應,也能起到30%作用,相信自己能行,就有了30%的成功率。

當然了,如果只往好處空想,沒有行動跟上,也是紙上談兵。所以要知行合一。

問: 怎樣才能讓孩子恢復社會功能?

答: 做康復訓練。康復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幫助孩子恢復社會功能,例如職業康復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學得一技之長。

就像腿骨折了,醫生手術接好了腿,患者不敢走路,依然是廢腿,必須通過功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行走能力才行。

問:孩子服藥後體重增加,精神科藥物是不是激素啊?

答:精神科藥物不是激素,但藥物可以改善情緒、改善睡眠、改善食慾,體重就容易增加。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有時候很難界定是藥物所致還是生長髮育所致。但如果體重增長過快,勢必增加心臟、肝臟負擔,也影響孩子形象,所以要動態監測體重、腹圍,定期查血脂、肝功。

體重增加一般在服藥頭三個月尤為明顯,所以要管住嘴,邁開腿,儘早控制。一旦體重增加很多,再往下減就很難了。

問:孩子總點外賣,怎麼幫他控制體重?

答:要想幫助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孩子控制體重,首先,家長要懂得以下幾點:

1. 正常青少年,不吃藥也會漲體重,因為正在長身體;

2. 正常人,吃垃圾食品也會發胖;

3. 精神科藥改善情緒和睡眠後,體重也會較前增加,心寬則體胖;

4. 精神科藥導致的代謝綜合徵是目前治療繞不開的難點。

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帶動和督促孩子一起做到:

1. 儘量遠離垃圾食品,偶爾聚餐可以,儘量堂食,杜絕外賣食品。因為外賣食品用油用料無保障,包裝盒也會因盛放熱菜析出致癌物;

2. 儘量不喝飲料,我的一個患者僅僅一個月沒喝可樂就減重8斤;

3. 簡化冰箱食品,保留酸奶、蘋果、黃瓜、大西紅柿(聖女果含糖量高)。尤其孩子不上學,家裡不要儲備太多零食,美食的誘惑最難抗拒;

4. 飯前半小時先吃一小把乾果或半個蘋果。乾果裡的促膽囊收縮素可以控制暴飲暴食的衝動。蘋果裡的果酸會產生飽腹感,吃七、八成飽時就感覺飽了;

5.總想吃東西時,嚼木糖醇口香糖,喝酸奶(100g的,杜絕大桶裝),多吃低糖果蔬;

6. 利用正念的葡萄乾療法,把食物分成小塊,盛於小盤,定時間定地點吃東西。不看手機,專心致志、細嚼慢嚥地吃,享受食物對味蕾的刺激。越是胡吃海塞,食慾越強;

7. 實在不愛外出運動的,在家裡平板支撐、貼牆直立、蹲著馬步看電視也行,貴在堅持;

8.惰性是人的天性,更何況人在抑鬱時處於低動力狀態,確實很難逼著孩子運動。但有氧運動是最公平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循序漸進,必然獲益!

問:孩子經過藥物治療後情緒有改善,但是總犯懶,怎麼辦?

答:改善低動力的方法很多,藥物是一方面,改變生活方式尤為重要:

一、規律睡眠

1. 午休儘量不超過30min;

2. 規律作息: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同一時間醒來,醒後不睡“回籠覺”;

3. 睡前放鬆:如洗澡、讀書、正念等;

4. 利用光線:白天的自然光線能夠提高人的警覺性,而晚上關燈睡覺,有利於褪黑素分泌,幫助睡眠。

二、有氧運動

許多研究都表明運動可以改善情緒,但抑鬱時懶言少動,導致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先從健步走開始,循序漸進,適可而止,慢慢增加步數,出微汗止。

也可打太極(陳氏24式即可)、瑜伽或做操。若還動不起來,就做平板支撐、腹式呼吸、蹲馬步。記住,越躺床上越難受。

三、食療

生的蔬菜水果有助於改善情緒,排在前10位的是:胡蘿蔔、香蕉、蘋果、深綠葉蔬菜如菠菜、柚子、生菜、柑橘、新鮮漿果、黃瓜和獼猴桃。但如果服用氟伏沙明,不要與柚子同服。

問:孩子診斷雙相,社區醫生怎麼就知道了?孩子的隱私是不是被洩露了?

答:不是隱私洩露。是國家規定有六類嚴重精神障礙實施報卡管理,無論住院還是門診,確診如下疾病的需要報卡: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

報卡後社區建檔,患者可以得到連續的免費健康管理服務,社區醫生主動與患者和家屬聯繫,每年4次隨訪,瞭解患者病情,如病情有變化,可提供轉診;在患者病情許可下,徵得家屬與患者本人同意,每年還可以進行1次健康檢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訓練,控制病情進展。上述服務各地區會有所差別,可諮詢當地社區衛生機構。

我建議,即使不願意接受社區隨訪和免費贈藥服務的患者和家屬,也要積極配合社區醫生的電話隨訪,告訴他們目前在哪家醫院取藥,病情是否穩定。否則隨訪系統可能會認為患者屬於失訪、失聯狀態,歸口為公安系統管理,當查驗身份證時(如住宿、買機票、火車票)可能會被警察問詢。

當然,社區和公安都有義務保護好患者隱私,如果洩露當然會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問:我家孩子雖然是雙相障礙,但從來不打人罵人,憑什麼雙相障礙屬於嚴重精神障礙?

答:躁狂發作時因為自我感覺特別好,往往做事莽撞,不計後果,甚至行為失控,比如賭博、酗酒、性行為不當、亂花錢、做冒險的商業投資等。也可能因為情緒高漲、易激惹而出現易怒、急躁、好鬥、攻擊他人等行為。

而且雙相障礙的自殺率在精神障礙中是最高的(在成人雙相患者中,有25%-50%在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次自殺嘗試;8%-19%的患者完成自殺;青少年雙相的自殺風險並不低於成年人)。

當然,有的患者沒有躁狂發作,僅僅是輕躁狂,但也符合雙相障礙診斷;而法律都是大的框架,制定起來不可能特別細,所以只要診斷雙相障礙,都按嚴重精神障礙來管理。

問:要不要辦精神殘疾證?

答:精神殘疾同其他軀體殘疾一樣享有法律保障,比如社區和街道必須按一定比例為殘疾人安排工作。精神殘疾如果鑑定為1、2級的,每月還享有一定的國家補貼,3、4級因為程度輕,沒有國家補貼。

抑鬱障礙和雙相障礙往往是發作性的,間歇期如常人,殘疾程度常為3、4級,享有的福利不多,許多家長也怕孩子有思想包袱,所以沒有辦理。

也有家長怕孩子肇事肇禍,覺得有殘疾證可以規避法律責任,但真有違法犯罪時是通過司法鑑定,看患者當時是否處於急性發作期,再進一步確定是完全/部分/無責任能力。總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怎麼對孩子有利怎麼來。

本公號讚賞二維碼: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掃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