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爲體,定爲張

再說軒轅黃帝那裡,在後稷的指導下,老早就把五穀收穫完畢,曬乾入庫。這幾天正忙著籌備九月九的慶典大會。他暗自尋思:這一次慶典大會,是安居樂業,慶賀豐收的大會,一定要比上次打敗蚩尤的慶典大會更隆重些。他接受丞相常伯和文官蒼頡的建議,不光要給后稷賀功,還要表彰在開荒種地中貢獻卓著的臣民們,有功的王子們封姓賜號,宣佈文字的用,號召人們學文化,由一個遊牧部落轉變為以農業為主的明強大的國家。最使他放心不下的,就是七王子到現在還不來,不知那裡情況如何,大月姑娘要是來不了,那后稷老人會安安生生在這兒坐著嗎?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九月初八這一天;七王子和大月終於回來了,七王子的母親螺祖娘娘和大月的父親后稷都十分高興,他們都看出了兒的心思,螺祖命人把常伯找來,常伯樂於從中竄掇合,當下決定,在慶典大會上就為他二人舉行婚禮。

九月九這天,晴空萬里,豔陽高照,慶典大會熱鬧非凡,再加上七王子和大月姑娘的婚禮,更使人們歡呼雀躍,盛況空前。這次慶典大會上,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字,賜七王子姓張,以激勵他的弓箭之術更加長進。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七王子和大月姑娘成婚後,在山下住了一段時間,告別了軒轅黃帝和螺祖娘娘,帶著原有的一幫人來到大月姑娘住的地方,定居下來。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大月姑娘生了個男孩,取名張小月,還不到十歲,便學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尤其是騎馬射箭,百步穿楊,箭不虛發。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突然,有一天,山下跑來一匹快馬,騎馬人宣讀軒轅黃帝旨意,命七王子即刻還朝,說是有蚩尤餘孽在北方興風作浪,命七王子掛帥討賊。國難當頭,七王子只好離開嬌妻愛子,領兵出征。

哪知道七王子一走,竟又是幾年,大月又送小月去戰七王子助戰,張小月趕到戰場,見一杆龍虎旗下,爹爹七王正指揮人馬和敵人血戰在一起,他不顧一切跑過去,大喊:“爹爹,兒子小月找你來了。”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聽到小月的喊聲,七王子扭頭一看,見兒子小月向自己跑來,慌忙下馬,小月摟著爹爹的脖子,喃喃地說:“爹爹,俺媽好想你喲。”

一句話勾起了七王子的思妻之情,他精神恍惚,對兒子說:“你等著,打完這最後一仗,咱們就回去。”誰知他剛一馬,耳邊就響起了愛妻“張郎!張郎!”的呼叫聲,他方寸亂,稍不注意,一杆大槍刺來,正中咽喉,便跌於馬下,為國捐軀了。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此景此情,快要把張小月急瘋了,他飛身跨上父親的馬背,和將士們一起衝殺,很快把敵寇全殲在山場裡,徹底平息了這一場暴亂。

小月含悲掩埋了父親的屍體,當他率領眾人回家之後,尋找母親不見,原來,小月走後,母親大月茶飯不思,每天爬到山頂向北眺望,後僵死在山頂上,變成了一塊化石。

軒轅黃帝封小月接替七王子的王位,把太行山一帶方園八百里領地封給他。小月領著人馬來到這裡,繁衍生息,很快便出現了繁榮景象。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到了明朝建文四年,明朝皇帝號令天下,大舉遷民。在山西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設立移民局,安排山西省高平縣米山鎮中十字村一戶張姓人家遷到河南懷慶府趙寨村,對他們說:趙寨村北山上是你們祖先居住過的地方,你們還去那裡吧。”這張姓家族來到趙賽後,很快繁衍起來。至今,這一帶大部分的張姓,包括西向、西萬、山王莊、常平等鄉鎮的張姓,大都是從這裡分流出去的。就連孟縣的北辰、溫縣的楊磊、番田和鞏義市的部分張姓,有的和這裡同宗同族,有的也是從這裡岔開的。

軒轅黃帝把七王子的弓長二字合為體,定為張

後人為了紀念大月姑娘,就把她住過的地方取名叫“大月她登上的山峰叫“大月峰”,她變成的化石叫“望夫石”。大月溝的前面還有一個山溝,取名叫“小月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