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沣东新城始终坚持生态立区,以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按照市委关于沣东治水“再接再厉,走在前列”的批示要求,大力推进“工程治水”,辖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打破传统思维 树立生态治城新理念

在城市规划及发展上,只有融入生态理念,才能提升城市结构的合理化、节能化和效益化。为此,沣东新城始终把优化以昆明池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打破传统、创新理念、开拓思路。一是树立系统化治理思路,最大程度预留和保护河湖周边的生态绿地空间,构建大开大合、疏密有度、显山露水的城市格局,实现融水于城、水城融合;二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河流和坑塘大小共治,构建自然生态系统,凸显城市品质;三是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按照堤岸缓坡化、隐形化治理思路,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提高人水融合度,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发挥优势合理布局 打造生态城市板块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影响城市宜居水平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沣东新城水资源丰富、历史深厚,兼具经济、文化及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现代田园新城,将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合理布局,确立了“一轴、两带、五板块”的城市空间格局,生态板块包括了“昆明池生态旅游板块”及“沣河生态景观带”。

昆明池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昆明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始于周、凿于汉,是汉唐两朝皇家园林“上林苑”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我国水利史上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见证了周秦汉唐长安盛世的辉煌。昆明池原是汉武帝训练水兵之用,后来兼具旅游、蓄洪、养鱼、航运等多种功能,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废弃,于唐时干涸为陆。为提升大西安生态环境,重现昆明池盛景,2015年,沣东新城启动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昆明池项目是列入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一个综合性水生态治理项目,旨在构建青山绿水生态回廊,与秦岭生态圈、渭河生态圈有机相连,形成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进一步改善大西安的生态环境。在规划设计方面,为高品质打造昆明池千年工程,沣东新城邀请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工程勘察设计领域专家学者为昆明池建设出谋划策;在水质治理方面,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前做好昆明池上游水环境污染监管和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沣河、太平河水质改善,彰显天蓝水绿生态本色;在项目建设方面,昆明池试验段(七夕公园)已于2017年建设完成并向游客开放,新增水域面积707亩,景观绿化1300亩,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已成为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在运营管理方面,深入挖掘昆明池历史文化特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等国际赛事以及央视七夕晚会等传统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力争把昆明池打造成为大西安最美的城市会客厅。”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沣河

沣河是渭河一级支流,长安“八水”之一。历史上西周的沣、镐两京隔沣河相望,那时沣河“水清如镜、白沙细软,河岸葱郁,环境优美”,但随着历史变迁,沣河多次改道,河道宽窄不一、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单一,景观效果差。为恢复沣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景,沣东新城以“让世界重回诗意”为理念,以诗经文化为主题,建设在沣河诗经绿色廊道,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运动休闲相结合,最终实现水静林密、鸟语花香、自然人文完美结合,老少咸宜的诗意生活。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2013年,沣东新城实施完成了沣河综合治理一期6.8公里的生态治理,并创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3A级旅游景区,治理后的沣河新增水域面积1390亩,新增景观绿化面积8506亩,2017年9月,总投资5.9亿元,以沣河I期水生态景区为依托、以诗经文化为主题,将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沣滨水镇·诗经里”向游客开放。沣河景区目前已成为西安及周边市民喜爱的集景观游赏、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户外休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滨水生态景区,沣河水质稳定达到三类,驻留水生鸟类五十余种,植物一百余种。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目前,沣河综合治理Ⅱ期项目正在建设,将利用防洪、水面、景观和市政配套工程一起把沣河治理成“安澜、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生态河道,有效改善沣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未来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出一条“绿色生态环境美、宜居宜商宜旅游”的城中河,着眼国际提高规模层次,提升品味形象,打造特色旅游名片。

太平河

太平河是皂河一级支流,位于西安市西北郊,其主要接纳西高新二次创业区域及河道沿途经过雨污水排放。太平河贯穿沣东辖区,地理位置特殊,沣东新城以生态安全与和谐理念为指导,以确保河道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为前提,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治理,把太平河打造成生态城市之肺。投资8000万元的太平河截污工程彻底杜绝了污水直排河道。总投资23亿元的太平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河道平面形态改造、生态护坡营造、生态景观及功能打造,建立融园林景观、自然湿地、亲水享水等为一体,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河道生态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一期试验段(汉溪湖)已基本完工,新增水面及绿地面积共计230亩,汉溪湖水质稳定达到三类;绕城高速改线段及绿地段两个节点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可增加水面面积290亩,增加绿化面积358亩。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念好绿字决 建设生态美丽乡村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村距城市的距离越来越短,农村作为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城乡联系日益密切,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具有全局性意义。我们在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的进程中,特别注重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

一是做好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治好地球“肾细胞”。

正如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一样,农村坑塘、涝池等小微水体就是“肾细胞”,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2017年,沣东新城启动了农村污水生态治理项目,重点开展小微水体综合治理,通过截污纳管、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和生态涝池的方式,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农村污水生态治理,在消灭黑臭水体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使小微水体充分发挥生态调节作用,最终形成水中荷鱼蛙与岸边花草虫和谐共生的生态有机体。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绿化,建设“美丽新村、绿色新村”。沣东新城依托《沣东新城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平台,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财政奖补为主要方式,重点向农村绿化美化倾斜,引导农村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分批次打造“美丽新村、绿色新村”。重点发展以高端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农业,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建章路街道八兴滩村多肉小镇项目和斗门街道608亩农业创孵园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绿色经济。遵循规划先行理念,沣东新城编制了《沣东新城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沣东新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发展规划,沣东新城积极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2017年新增城市生态森林1200亩,花卉苗木产业850亩;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参考沣东百亩“沣彩梅园”模式,利用闲置土地继续打造“沣彩桃园”、“沣彩杏园”、“沣彩银杏林”、“沣彩红枫林”等“沣彩园林”系列,形成一点一景、一村一景。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力提升了辖区生态环境,目前,沣东新城总绿化面积达到1323.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40平方米,超出国家森林城市标准3倍,总水域面积达到414.2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12.6平方米,昆明池、沣河景区、诗经里成为西安旅游新热点,沣东新城向建设生态宜居田园城市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同时,生态环境的提升使辖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670亿的华侨城、投资400亿的绿地501米超高层“丝路国际中心暨绿地西北总部”、投资90亿的西电智慧园区项目、全球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排名第一的瑞士通用公证行(SGS)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沣东。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将深入落实河湖长制,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明确职责、紧盯目标、夯实措施、加强协调,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破传统、突破创新、提升水平。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城。

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咱沣东人这样做

“一把手”谈规划丨中央商务区、自贸区、昆明池……沣东新城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现代田园新城

四改两拆!这场擂台赛,聚力“建设美丽宜居品质沣东”!

沣东新城新建4所幼儿园学校 新增学位4千余个

沣东的“颜值”高在哪?终于有答案了

西咸新区备案“小饭桌”,看看您孩子去的是哪一家

昨晚 昆明池再度让国人惊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