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胃癌爲什麼不放過中國人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文 | 陳寶塔

來源 | 浪潮工作室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中國能夠統計到的胃癌發病率雖然低於日本、韓國,但由於人口基數極大,中國事實上貢獻了東亞地區絕大部分的胃癌患者。

中國每年約有67.9萬新確診胃癌患者。而且,大多數胃癌患者面臨的往往就是死亡——在2015年,約有49.8萬中國人死於胃癌。

為什麼胃癌這麼偏愛東亞人,特別是中國人?

一罈醃菜引發的癌症

1988年到2008年居住在洛杉磯的中國移民,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胃癌的發病率都比同時期的本土中國人要低,降低幅度均超過一半。

夏威夷日本移民的胃癌發病率顯著低於日本宮城縣人群的胃癌發病率,並且發病率的變化也趨同於夏威夷當地白人。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3年4月,日本宮城縣仙台市,生蠔是當地的美食之一 / 視覺中國

含鹽量高的醃漬食品已經被證明與胃癌有極強的相關,但不幸的是醃製的魚乾和發酵的水果蔬菜一直是東亞地區的傳統美食。無論是夏威夷的日本移民,還是洛杉磯的中國移民,他們只要更多放棄了本土飲食習慣,更傾向於選擇西方食品工業化的飲食方式,也就更加遠離胃癌。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4年11月,日本福岡縣糸島市,一蘭拉麵。日式拉麵雖然美味,但含鹽量較高 / 視覺中國

因為有辣得胃疼的體驗,人類曾經以為是吃辣過多引起了胃部病變。但真正的誘因是嗜鹹。

韓國的人均食鹽攝入量達到13.5克/天,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3倍。每一天韓國的傳統泡菜為愛吃鹹的韓國人提供了超過20%的鹽分。日本人的醃菜就更豐富了,從醃魚子、醃海參到漬黃瓜、漬蘿蔔,應有盡有。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6年11月4日,韓國首爾,民眾在首爾市政廳製作泡菜,準備捐給窮人過冬 / 視覺中國

而中國胃癌高發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某些局部區域的發病率甚至會離奇的高。1980年前後福建長樂男性的胃癌死亡率高達120.5人/十萬人,江蘇鹽城女性的胃癌死亡率也到達57.1人/十萬人。至今胃癌仍然是江蘇省發病率最高的癌症。

在中國南方的福建,由於高強度的體力的勞動再加上氣候炎熱,當地漁民每天都需要補充大量鹽分。福建人也一直保留著醃製鹹魚的傳統。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3年7月1日,福州蝦油製作過程。蝦油原材料都是由新鮮的魚乾醃製而成 / 視覺中國

當地人每天炒菜、拌麵和熬製高湯都離不開魚露。魚露——是一種用大量的鹽製作的調味品。

福建醫科大學和福建省衛生防疫站等機構的研究已經發現過量食用魚露是福建長樂地區人高發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一肚子幽門螺旋桿菌

高鹽食物會破壞胃壁,而受到破壞的胃壁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風險,有八到九成的慢性胃炎、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再加上長期的胃潰瘍會導致胃癌,世界衛生組織便宣佈幽門螺旋桿菌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6年1月12日,意大利,科學家從一具5300年曆史的木乃伊身上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的痕跡 / 視覺中國

那麼什麼樣的人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08年6月19日,深圳,農民工吃飯。一次性餐盒比起重複使用的碗碟,能減少感染幾率 / 視覺中國

勞務工主要居住在工廠、企業內部和建築工地的臨時居住點,住宿條件相對簡陋、居住密度偏高;大部分勞務工選擇在工廠食堂就餐,而且他們還合用茶杯、牙缸,不實行分餐或使用公筷。

除了窮人之外,幽門螺旋桿菌還盯上了中國的兒童。

中國兒童從一開始就暴露在極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環境中,兒童期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的劇增期。2006年上海瑞金醫院兒科調查了在上海市區和郊區學校就讀的學生髮現,無症狀兒童組中7歲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經到達了30.91%,在之後的5年,平均年遞增3.28%。西方發達國家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則很低,例如法國10歲以下兒童的感染率僅為3.5%。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7年5月25日,廣西柳州,百朋寄宿制小學的孩子們吃飯完晚飯在看電視 / 視覺中國

西方有冰箱,日韓有篩查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前,胃癌曾經是困擾世界的頭號癌症殺手。不過流行病學關於胃癌的研究觀察到,在沒有針對胃癌採取特定防治手段的情況下,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歐美各國平均胃癌死亡率降低到約20人/十萬人,降低幅度超過一半。

這場西方對胃癌的意外勝利正是由冰箱帶來的。1911年非進口機械製冷冰箱開始在美國出現,到1953年的時候已經有89%的家庭使用冰箱。美國男性的胃癌死亡率從1930年以前的高於150人/十萬人降低到1950年的27人/十萬人。在今天,胃癌在美國已經被排除在前十大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類型之外,死亡率低於3人/十萬人。

中國的冰箱普及相比於發達國家晚了幾十年。特別是中國農村,冰箱普及率剛從2000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77.6%。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7年9月28日,廣東東莞博夏村,即使農村人民擁有冰箱,製冷效果也常常堪憂 / 視覺中國

又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中國人對冷藏食品,特別是冷藏蔬菜類食品的依賴仍舊很小。事實上收割後的蔬菜如果清洗乾淨並迅速冷藏保存,可以極大的抑制還原酶把蔬菜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或許我們一時之間還難以改變飲食習慣,就像日本人和韓國人也不打算放棄漬菜和泡菜,但日韓的胃癌早期篩查率卻很高。1999年韓國啟動全國範圍內的胃癌篩查計劃,建議40歲及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進行篩查,2009年目標人群參與率達到56.9%。

日本則早在1983年開始實施全國範圍內的胃癌篩查。一項追蹤了13年涉及42150日本人的調查發現,有36%的人報告在最近12個月內進行了胃癌篩查,在考慮了年齡和性別因素後,這組人群的胃癌死亡率比不參與篩查的人群的死亡率要降低兩成。

2008年中國胃癌的發病率是29.9人/十萬人,略低於日本的31.1人/十萬人。但這不能說明中國的胃癌發病率真的低於日本,原因在於日本的高篩查率導致了高的胃癌診斷率,日本韓國的早期胃癌發現率已經達到了50%。

而中國由於缺乏早期診斷,約有80%的患者等到發現時已是晚期。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5年5月18日,西安。傳統胃鏡檢查十分痛苦,這個“膠囊機器人”旨在替代胃鏡 / 視覺中國

總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胃癌發病率看上去比日本低,而死亡率卻是日本的兩倍。在2015年,約有49.8萬名中國患者死於胃癌,平均每天死亡1364人。而得益於胃癌早期篩查項目,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了64.6%,韓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1.5%。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2014年7月2日,長春,一位正在昏睡的胃癌晚期患者,他的治癒希望非常渺茫 / 視覺中國

改善飲食習慣,早期篩查,胃癌可防可控。

↓↓↓參與話題得大獎

【今日話題】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你做了哪些事?你是怎麼堅持的?

【活動規則】在本文留言裡參與話題,我們將在22:00選取一位幸運兒送去我們的大獎。(禮品將在國慶後工作日發出,謝謝理解)

↓↓↓今日大獎

[華為充電寶一個]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關於這個多態世界,如果你也時刻充滿好奇,

揭秘|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