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曾经流传过“南张北周”的说法,“南张”指的是南方实业家张謇,而“北周”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了,他就是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周学熙。周学熙是唐山近代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唐山成为北方工业重镇做出了贡献。71年前的今天,即1947年9月26日,周学熙病逝于北京。

今天大牌哥就带大家一起回顾周学熙在唐山的实业之路。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周学熙1866—1947


周学熙生平简介

周学熙,字缉之,1866年(清同治十一年)生于安徽建德(今东至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1892年后他曾任开平矿务局会办、总办。1899年,他着手恢复停办的唐山细绵土厂(今启新水泥厂),1906年,终于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被掠走的唐山细绵土厂,随后组成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1907年创办滦州矿务公司和华新纺织公司。周学熙是唐山近代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唐山成为北方工业重镇做出了贡献,被称为“北方实业巨头”。1947年9月26日,周学熙在北平(今北京)病逝。

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1899年,周学熙着手恢复停办的唐山细绵土厂(今启新水泥厂),1906年,终于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被掠走的唐山细绵土厂,随后组成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1907年,唐山细绵土厂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商标定为“龙马负太极图”牌 (俗称“马牌”)。并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开创了我国利用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历史。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马牌”水泥经英国亨利菲加公司和小吕宋科学研究会试验,其细度、强度、凝结、涨率和化学成分均超过英、美两国的标准。1912年,启新洋灰公司向美国洛杉矶出口水泥1万余桶。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口水泥。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以及马牌洋灰历年所获奖状奖章

1909年起,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立了马家沟机器造砖厂(今马家沟耐火材料厂)、启新磁厂(今唐山陶瓷厂)、启新机修厂(今唐山水泥机械厂),初步形成了今天唐山建材工业的格局。

滦州煤矿有限公司

庚子战乱后,开平煤矿被英人霸占,周学熙对此耿耿于怀,发誓要将之收回。他认为能源是一切工业的基础,“煤为制造之根本,根本不立,他事皆无基础”。他提出“以滦制开”的策略,就是在开平矿附近,再开办一个比开平大十倍的滦州煤矿,将开平矿区的矿脉团团围住,然后通过竞争压垮开平,使其就范,最终达到收回的目的。


1907年,滦州煤矿有限公司成立,周学熙出任总经理,以50万两官银启动,另募200万两商股,注明“招股权限为华商,概不搭入洋股”。周学熙在滦州开矿时,手脚并用,土洋齐上,既使用了最新式的采煤机械,也土法上马挖了很多小煤窑,一时间开平矿区四周矿井星罗棋布,顿成被围之势。从1908年正式投产到1912年,滦州煤矿产煤130多万吨,在京津市场的销量不断上升。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1912年11月,开平、滦州达成“合办条件协议十款”,同意合并成中英开滦矿务有限公司,股权对等平分,利润则由开平得六成,滦州得四成,管理权由英方把持。周学熙对开滦合并的结局当然是十分伤感,他拒绝出任新公司的督办。在日记中,他慨然曰:“吾拂虎须,冒万难,创办滦矿,几濒绝境,始意谓,将以滦收开,今仅成联合营业之局,非吾愿也。”他还在家中写了一副对联:“孤忠惟有天知我,万事当思后视今。”壮士未竟之意,斑驳落寞纸上。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开滦煤矿之恨史》用简洁、详实的文字记录了这段历史


华新纺织公司

1907年,周学熙创办华新纺织公司。1918年,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厂开始筹建。1921年,厂房建成,随即安装试投产。随着设备、股本的不断增加,

唐山厂成为继青岛厂之后华北地区第二个纺织染全能厂。在其发展历史中,鼎盛时期拥有7万枚纱锭、1700台织机,年产1.2万吨棉纱、4000万米布。在华新纺织厂的卷宗中,罗列着“华新纺织有限公司总事务所关于公司章程”、“华新纱厂组织系表”、“民国政府工商部关于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商标类别注册证、商标标样”等内容,厚厚的卷宗就是工厂缩影,无声地诉说着它创业之初的辉煌、日伪时期的艰难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壮大。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唐山华新纺织公司的章程工厂组织系统表等资料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20世纪30年代的华新纺织厂细纱车间

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松”牌棉纱在京、津东北和冀东各县以物美价廉受到用户欢迎,销路通畅。“三燕”布投产后就以质高价廉博得美誉。那时天津是北方纺织业最发达的城市,但唐山华新“三松”纱、“三燕”布同样畅销津门,在用户中流传有天津“五蝠”、唐山“三燕”之说。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三松”棉纱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三燕”布的注册商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纺织工业部接管,为公私合营企业,后为国营企业,曾是河北冀东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原址进行重建(另在唐山新区建成分公司)。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李元妮在华新纺织厂工作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唐山华新纺织公司细纱机、织布机

除此之外,1914年,周学熙等人集资兴建华记唐山电力厂,唐山公用电力事业从此发展起来。

他在唐山建立了这家企业,竟成了唐山近代工业的奠基之举

周学熙投身实业,实际上是在追寻一个强国之梦,他一生所经过的创业的艰苦、守业的辛酸、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构成了一幅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奄奄一息中苦苦挣扎,在寒风严霜中努力培植民族工业的悲壮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