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真的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

“起跑線”,真的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




據調查,現代父母對子女的發展期望,已經排在中國人9大生活動力的第一位。

對子女有期望是好事,只是許多父母在期望中迷失了,一味追求“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你還在對孩子說嗎?

1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一對年輕夫妻為了女兒上名校想盡了辦法:

買學區房,走關係賄賂,製作假文件,裝窮人、騙取貧困招生資格……

妻子米塔說:“不能進入好學校,就沒有好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覺得被排擠,會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棄,就有可能開始吸毒……”

深深的恐懼籠罩在夫妻倆的心頭。

他們帶著女兒,找到顧問學校,看到密集的課程清單後,夫妻倆瞪大了眼睛,孩子有時間吃飯睡覺嗎?

校長不可思議地看著他們:“你們來得太晚了,很多父母在懷孕初期就來了,你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追趕才行!”


“起跑線”,真的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


“起跑線”,真的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進不了頂尖的學校,那她就進不了我國任何一所好的大學。

如果她的履歷表上填的不是好的大學,那她就不可能進跨國公司上班。

她一針見血的話,扎中夫妻倆的心。


“起跑線”,真的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



怕孩子太晚學,會來不及,怕別人跑太快,孩子趕不上,怕現在起點低了,就永遠是低起點。

這是父母內心最深的焦慮和恐慌。

鄰居小女孩璐璐讀小學5年級,週末被奧數奧語塞滿了。

璐璐媽媽說:“沒辦法,初中有兩個奧數班,要想進這兩個班一定要學。”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說:

對‘教育落後’的恐慌導致每個人都鉚足了勁,都想排在前面。沒有人甘心孩子屈居人後,所以家長就推著孩子往前、再往前。結果卻是水漲船高,弦越繃越緊,所有人都騎虎難下。

不允許孩子落後,時刻盯著孩子,盯著別人。尤其自認為沒有比過別人的家長,更不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正是這樣一輩子和別人比較的心理,才是父母為起跑線焦慮和恐慌的根源。

2


只是,有了“非常高的起點”,人生的跑道就真的完美了嗎?

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4歲選入申奧形象大使,同年學習鋼琴,8歲學習書法,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14歲讀人大附中並留學美國。

完美贏得了起跑線的他,卻在2013年涉嫌輪姦案被刑事拘留10年,至今仍在獄中。

澳門科技大學的學生薛千里,從小成績優異,初高中一直擔任班長,是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秀學生幹部。

與老師同學關係融洽,是媽媽心中的驕傲,身邊人學習的榜樣。

沒想到,最後卻在大學宿舍跳樓身亡。她在最後一篇博客裡寫道:

即使沒有抵達最後的終點,即使沒有獲得世俗名譽的認可,我仍然是一個成功者。這樣想來,自然讓自己輕鬆很多。也許是因為一直以來太累了,為了追求夢想跑得太辛苦,想給自己的懶惰找尋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說出上面這番話的吧。


看到這裡,我覺得好心疼,不知道為了這不斷地“跑”,她承受了怎樣的壓力!

而即便她在眾人眼中那麼優秀的跑,也覺得需要自我安慰,才能假裝自己是成功者!

跑得再快、再好,總有在前面跑得更快、更好的,父母心中又都以什麼為標準,催著孩子必須跑贏起跑線?

即便贏了未來,卻也可能輸了親情。

有個媽媽為了孩子很拼命地工作。

有一次,她開車送孩子去貴族學校住校,臨走前,對孩子說:“媽媽為了讓你以後上名校,需要掙很多錢,所以沒有時間陪你。你恨媽媽嗎?”

孩子搖搖頭:“不恨。我長大以後也拼命掙錢,送您去最好的養老院。”

媽媽的心被震住了。

大概,只有到了這樣的時候,父母才會覺得起跑線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孩子平安健康,一家人相親相愛,才最重要吧。

教育,要量力而行。

如果為了所謂的高起點教育,傾盡財力、精力,一味催孩子快跑,壓得自己和孩子喘不過氣,卻疏於陪伴孩子,疏於道德上的引導,疏於對孩子心理的關注。

不僅不會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發生。

3


知乎上一位網友,講了他和父親之間的故事:

小時候,父親從不催著他學習,也不主動給他報特長班。

經常帶他去爬山,去野外捉蟲子、採集植物的種子和葉子,帶著他種花,畫觀察日記,告訴他天上的星星就是一個遙遠的園丁種出來的花。

燒開水時給他講熱能,講為什麼水能燒開。

帶著他一起打羽毛球、排球,學游泳,玩各種遊戲,比賽說繞口令,給他講古代的故事。

家庭經濟不寬裕的時候,父親咬牙給他買了一臺電鋼琴,他沒興趣學,父親就自學,沒幾個禮拜就能自彈自唱簡單的歌,他也興致盎然學起來。

買了各種顏料,和他一起畫畫,畫得滿手滿臉的花。

捨不得買的娃娃、拼圖,父親都和他一起做畫。

這樣下來,他從小就對各種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品學兼優,多才多藝,後來攻得美國博士學位,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他至今和父親關係親密,稱父親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人。

最重要的是,他的生命中充滿了樂觀和自信,他說:“童年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都像自帶金色濾鏡一樣美好。”

事實上,他的父親工作一直很忙,陪他的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

他曾問父親:“你怎麼能有那麼多時間帶我玩,陪我學這學那,編各種故事。”

父親哈哈大笑說:“所以我才每天跑步,鍛鍊身體,保持充沛的活力呀!”

這樣的父愛實在令人動容,他懷著何等的深愛,幾乎用工作之外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在陪伴和引導孩子啊。

有個工程師問臺灣作家蔣勳:“5歲的女兒應該學鋼琴還是小提琴?”

蔣勳回答說:“11點才下班的你多抱抱女兒,比較重要。”

父母是否真正在孩子身上花心思和精力,是否給了孩子大量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與關懷,又是否和孩子一起在不斷成長。

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起跑線其實是父母自己。

4


有人問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母親,是否為自己有一個當總統的兒子感到驕傲?

這位母親回答說:“是的。但我還有一個兒子正在田裡挖土豆,我也為他感到驕傲!”

  好的父母,沒有攀比之心,欣賞每個孩子。

《搏擊俱樂部》有句臺詞:

“工作不能代表你,銀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也不能代表你,皮夾裡的東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


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無需比較的你。


“起跑線”,真的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



願我們都不再以外在事物為標準看待自己和孩子,平和對待“起跑線”。

不在乎別人跑得多快,跑的哪條道。

只珍視孩子獨特的個性,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引導孩子在屬於他的跑道上,用心跑出風采。

  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最完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