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一谋臣高颎:口才虽好却因说话而死

在小说中,高颎是“开隋九老”之一的大元帅,其他8人是忠孝王伍建章、靠山王杨林、上柱国贺若弼、大都督鱼俱罗、昌平王邱瑞、上柱国韩擒虎、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

但正史上高颎的确是隋文帝的第一谋臣,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隋朝也是在他辅助隋文帝20年的发展下走上正轨强大起来的。

公元577年,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大丞相杨坚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从北齐灭亡到隋朝建立,只有几年时间。高姓虽然不再有皇室国姓的辉煌,但作为门阀势力、望姓大族,仍占据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继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后,少有的几个望姓大族。

隋朝高姓最有影响的人物则是高颎(jiǒng),他是渤海郡蓧县人(今河北景县东),与北齐皇室同宗。

隋朝第一谋臣高颎:口才虽好却因说话而死

高颎

高颎,字昭玄,又名高敏,鲜卑名叫独孤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

高颎十七岁时,被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不久又迁下大夫。以平齐之功拜开府。宣帝即位后,隰州稽胡叛乱,高颎随越王宇文盛讨平之。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阴图禅代。杨坚素知高颎精明强干,又通晓军事,多计略,便想得其辅佐。

杨坚先派邗国公杨惠前往示意,高颎也知杨坚今后必成大业,便欣然承命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隋书·高颎列传》)。就是说,哪怕事情失败了也不怕灭族之祸。杨坚遂引高颎为相府司录,从此,高颎便成为杨坚的心腹之臣。当时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纵而被杨坚疏远,而和高颎的关系却更加密切。

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敦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

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

隋朝第一谋臣高颎:口才虽好却因说话而死

杨坚

杨坚怕诸将不能齐心,恐生变故,要派心腹一人前往监军。欲派崔仲方前去监军,但崔仲方以父在山东为辞。又叫刘昉、郑译去,刘昉说他没有带兵打过仗,郑译说他母老不便远行。杨坚此时正愁无人可派,大家也都不敢去,高颎便主动请战,之后大败叛军,尉迟迥自杀。

由此,高颎晋位柱国,改封为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在杨坚心中的地位更加提高。

杨坚废周立隋,任命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宰相),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能比,以至杨坚“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此后近20年里,高颎辅佐杨坚攘外安内,为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颎的女儿嫁给太子杨勇,杨勇失爱于杨坚,杨坚私下里有废太子的想法,问高颎的意思。

高颎长跪不起说:“长幼有序,怎能废太子呢?”杨坚默然。

一心想让晋王杨广当太子的独孤皇后知道后,想除掉高颎。

独孤皇后多次在杨坚面前说高颎的坏话,杨坚渐渐疏远高颎。

隋朝第一谋臣高颎:口才虽好却因说话而死

紧接着,高颎的国令上书揭发他的阴事,说:“其子表仁谓颎曰:'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隋文帝大怒,把高颎囚禁起来加以审讯。法司又奏称沙门真觉曾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

尼令晖也说:“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隋文帝听了更加恼火,当着群臣说:“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垂世,宁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有司请斩高颎。

隋文帝说:“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隋书·高颎列传》)?于是将高颎除名为民。

高颎刚做仆射时,母亲曾告诫他说:“你现在富贵已到极点,只有一个东西没有,那就是杀头。”高颎被免职后,很是高兴,以为这样就可以免除灾祸了。

聪明一世的高颎想得太简单了。

杨广即位后,任命高颎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面对杨广的穷奢极欲,高颎多次进谏,惹得杨广很不高兴。

此后,他对杨广有所议论,被人告发,如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

炀帝认为高颎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其诛杀,时年六十七岁,其诸子也被徙边。同时被杀的还有宇文弼、贺若弼,苏威也被免官。

高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隋代的统一和发展zuo'chu做出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皆为高颎所推荐,各尽其用,终为一代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