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爲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爲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清朝有位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山東淄博人。今天每逢高考,就有人把他名字寫出來,和那些歷屆的狀元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段子。後世的人們只記得蒲松齡,而很多當日風光的狀元,卻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裡面。當日,張騫這樣的狀元是要除外的。蒲松齡這個人非常奇特,他少年得志,他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當時整個地方。但是,他的人生,確實典型的高開低走,此後,他屢次鄉試,卻怎麼樣也中不到舉人。直到70多歲,再也走不動了,才沒有參加鄉試,比范進還慘很多,到死也沒有中到舉人。那麼,一個問題來了,蒲松齡這樣的才子,為何就是中不到舉人呢?

蒲松齡為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為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蒲松齡為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為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有些人說清朝的科舉制度,是要託關係,送禮走後門的,蒲松齡沒有送禮,走關係,自然中不到舉人了。這一點,筆者是不贊成的,清朝的科舉制度,還是很公平公正的,能夠在裡面做文章的人,要冒巨大的風險,而且必須是手握重權。再說,每次和蒲松齡競爭的人,難道就沒有貧民子弟嗎?難道就沒有寒窗書生嗎?蒲松齡的家境雖然不怎麼樣,但他好歹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做了那麼多年,至少不是貧寒困苦家庭。所以,蒲松齡不能中舉,問題不出在送禮上面,只能這樣子說,如果蒲松齡有錢打點上下,出生在官宦人家,那麼他中舉的概率,或許會大一點。

蒲松齡為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為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蒲松齡為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為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蒲松齡不能中舉,他的最大問題,就出在他所寫的文章,不符合八股文的規定。或許是少年得志,第一次名震一時,帶給了他一個誤覺,認為文章這樣子寫,是能夠輕而易舉的中到舉人的。蒲松齡的文學筆法,在寫妖寫鬼這些故事上面,可能白話文,一些通俗的語言,反而讓他的受眾更加容易看的明白通透。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蒲松齡寫這些短篇小說寫多了,自然就成為了自己一種熟練的動作。這就好比一場籃球賽一樣,你平時的動作做多了,到了真正打比賽的時候,用到的動作,往往是自己習慣的動作。但是,這個致命傷就在於,當時的考官們,他們都是八股文選拔出來的人才,他們最在行的也是八股文,你這種打野球的路子,只有市井之人喜歡,在他們眼裡,蒲松齡怎麼樣就難等大雅之堂。不要覺得那些考官們是故意去壓制蒲松齡,而是,壓根蒲松齡的文章在他們眼中,水平都還不夠。當然,鄉試三年一次,蒲松齡也大概就考了十次的樣子,給他調整的時間,說多,也多,說不多,也能說不多,畢竟,給他上場打球的機會,真正的比賽,也就十次。再加上屢試不中,蒲松齡上場都緊張,蒲松齡48歲那年,在鄉試過程中,他竟然因為寫得得意忘形,結果文章隔了一頁空紙沒有寫,也就是“越幅”,這在科舉考試中是大忌,不但要取消資格,還要張榜公佈批評。而隨著年歲的增大,他和年輕人競爭的機會更是渺茫。

蒲松齡為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為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蒲松齡為什麼中不了舉人,是因為他沒有花銀子打點嗎


​不過,蒲松齡的屢次不中,也造就了這樣一位中國著名文學家,筆者今天為何寫這篇文章,更多的被蒲松齡這個人物所震撼。他少年得志,在人生高開低走的情況下,命運好像在玩弄他一樣,他卻一直在堅持,他的心態,從來都命運崩盤。我想,這種闊達的心態,是最難能可貴的。特別是他這種懷才不遇的才子,寶刀太鋒利,往往容易折斷,而蒲松齡才華橫溢,卻能夠在逆境下熠熠生輝,確實令人欽佩。蒲松齡讓筆者震撼的第二點,就是在人生失意的情況下,他潛下心思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去做好一件事情,最終寫下了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打開了另外一條光輝大道,而且,他開闢的這條道路,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讓他青史留名,可以這樣說,他一生致力在做一件事情,可是也是無意中闖進了一個寶殿,這個寶殿,卻是很多科舉考試的舉人,狀元永遠都想進卻進不去的文學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