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年以上阿司匹林,需要從哪些方面預防副作用?

gys903


阿司匹林可有效抵抗血小板聚集,是預防動脈血栓形成的“神藥”。不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大劑量服用時,對胃、肝、腎、血液、支氣管影響較大,可產生相應部位的副作用。

掌握好用藥劑量、迴避可能加重副作用的因素等可有效降低出現副作用的風險。下面,“問上醫”為您詳細介紹具體該如何減少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適用症狀與作用機制

阿司匹林的化學名是乙酰水楊酸,屬於非甾體抗炎藥,有解熱、鎮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它主要通過抑制人體內環氧化酶(COX)的活性,減少局部組織前列腺素(PGs)和血栓素起效。對COX-2的抑制是發揮藥效的基礎,而被減少的前列腺素與炎症反應、痛敏感、中樞體溫調節、血栓形成等有關。阿司匹林通常用於:

  • 感冒發熱;
  • 慢性鈍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或關節痛、痛經;
  • 減輕炎症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 風溼性關節炎。

也可小劑量用於:

  • 預防血栓形成,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 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和腦缺血病患者。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通常短期小劑量使用阿司匹林反應較輕,但大劑量使用、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多且較重,且有些人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目前認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或毒性主要與抑制了COX-1酶、水解產生的水楊酸代謝異常、藥物相互作用有關。

(1)COX-1酶被抑制、局部組織前列腺素減少引起的副作用

COX-1主要存在於血管、胃、腎等組織中,可合成前列腺素來調節細胞的生理活動。與阿司匹林作用相關的局部組織前列腺素還有以下作用:

  • 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減少消化道不良反應);
  • 調節腎血流、增加腎小球濾過率(促進腎臟代謝)。

所以,COX-1被阿司匹林抑制後,前列腺素減少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或毒性作用。

胃腸道副反應:

  • 藥物刺激胃粘膜和延髓催吐化學感應區,人產生上腹不適、胃灼熱、噁心、嘔吐;
  • 高劑量長期使用可出現胃腸黏膜糜爛、潰瘍、出血、穿孔或胃腸道梗阻。

腎臟副反應:

  • 可能出現水腫、多尿等腎小管功能受損症狀;
  • 偶然情況下可能出現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甚至腎衰竭。

過敏反應:

  • 可誘發某些哮喘患者哮喘發作,這與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被抑制使某些脂氧酶代謝產物增多,支氣管收縮物佔優有關;
  • 少數人可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

(2)血小板環氧酶被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減少

血小板凝集受到抑制,使血液不易凝固,這會加重出血傾向,出現:

  • 鼻出血、瘀青;
  • 出血時間延長。

(3)水楊酸反應、中毒

阿司匹林在吸收過程中與吸收後,會迅速被胃粘膜、血漿、紅細胞及肝臟中的酯酶水解為水楊酸,可進入全身組織包括關節腔、腦脊液和胎盤。水楊酸大部分在肝臟中氧化代謝,代謝產物從尿中排出。

劑量過大時(阿司匹林5g/d),可產生水楊酸反應或中毒,導致:

  • 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視力和聽力減退;
  • 嚴重者可出現過度呼吸、高熱、脫水、酸鹼平衡失調,甚至是精神錯亂。

(4)急性肝脂肪變性-腦病綜合徵

也叫做瑞夷綜合徵(Reye's syndrome)、雷氏綜合徵,表現為肝衰竭合併腦病,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但預後非常差。主要出現在兒童感染病毒性疾病使用阿司匹林退熱時。這類疾病包括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5)藥物相互作用副反應

  • 與口服抗凝血藥雙香豆素合用,易引起出血;
  • 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用,易誘發潰瘍及出血;
  • 與磺酰脲類口服降糖藥合用引起低血糖反應;
  • 與丙戊酸、呋塞米、青黴素、甲氨蝶呤等弱鹼性藥物合用,可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除上述幾類副作用外,還有患者可能出現嘔吐帶血、黑便、心跳加速和昏迷的情況。


該如何減少阿司匹林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1)銘記以下措施

  • 最好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
  • 餐後服藥或同服止酸藥可減輕胃腸道反應;
  • 合用米索前列醇可減少胃潰瘍幾率;
  • 用一整杯水送服阿司匹林;
  • 不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共用,如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等;
  • 若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則應限制含酒精飲料的量最好戒酒,嚴禁藥物與酒同服;
  • 若偶爾服用阿司匹林出現了副作用,可嘗試其它藥物;
  • 不要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擅自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
  • 規避可能的藥物相互作用,具體可參考上文藥物交互產生的副作用。

(2)出現以下嚴重症狀應立即就醫

  • 胃痛、吐血、虛弱、蕁麻疹、皮疹、氣喘、心跳加速、意識混亂或失去知覺。
  • 大劑量過量阿司匹林可能會致命,如果你或有人用藥過量,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去急診室就醫。

(3)有以下情況杜絕服用阿司匹林

  • 嚴重肝病;
  • 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
  • 產婦和孕婦;
  • 手術患者術前1周禁用;
  •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蕁麻疹患者;
  • 有凝血疾病,比如低凝血酶原血癥、維生素K缺乏症等。



對於需要長時間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血栓的患者來說,主要注意的不良反應是出血風險、胃腸道反應和尿酸增高。

阿司匹林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藥理作用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影響血栓素A2的合成,最終影響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預防血栓形成。

通過上面的藥理作用我們那就可以解釋前兩個主要的不良反應,首先我們說第一個,在生理情況下,血小板聚集是為了在血管破潰時開始凝血,堵住破口不再出血,而在病理狀態下就是血栓的出現。那麼在預防血栓的同時,凝血過程肯定會受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會出現皮膚淤青、瘀斑、牙齦出血、眼結膜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所有能影響整個凝血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藥物都會具有這個副作用。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時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牙齦、皮膚的出血症狀和程度,當出現大便變黑或者眼球鞏膜出現出血點時,一定要到醫院診治,調整劑量甚至是藥物。

其次是胃腸道反應,阿司匹林的胃腸道反應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化學刺激,另一個是藥理作用。阿司匹林的主要結構水楊酸是酸性較強的物質,儘管通過乙酰化之後酸性減弱,但仍然可以對胃黏膜直接產生刺激,因其胃黏膜的灼傷,糜爛。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是通過對環氧化酶產生抑制而達到的,環氧化酶主要分為1和2兩個亞型,1型酶產生的前列腺素主要是在胃腸道黏膜表現形成保護層和促進血栓素的合成,2型主要是在催化炎症反應和血管活性等方面。早期的非甾體抗炎藥,例如阿司匹林在抑制環氧化酶時是無選擇性、不分亞型全部抑制,因而減弱了胃腸道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減弱胃腸道黏膜、尤其是胃黏膜的自我保護,減少消化道對消化液刺激的抵抗能力,會出現明顯的胃腸道反應,甚至會引起胃腸道潰瘍的形成;而新型的選擇性非甾體抗炎藥物對環氧化酶2亞型活性高,1亞型活性低,胃腸道的反應少了,但是由於對血管功能產生影響,容易出現心血管方面的風險,尤其是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會有危險,也有相關藥物(羅非昔布)因此而退市的情況出現。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時要注意按照說明書服藥,非腸溶劑型可選擇在餐後服用,儘量減少阿司匹林直接接觸胃黏膜;腸溶劑型一定要在空腹時服用,是藥物儘快進入小腸,不要在餐後服用避免與食物長時間混合在胃內藥片或膠囊提前崩解增加刺激的幾率;或者掰開、碾碎,破壞腸溶結構增加胃部刺激。在正確服藥的同時,若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症狀,例如胃痛,胃燒灼,出現黑便時,要及時就醫,加用胃黏膜保護藥物、減阿司匹林藥量或變更藥物。

第三種情況比較特殊,經觀察大劑量服用阿司匹林時(2.0g/天以上,主要用於治療風溼、類風溼等),患者尿酸的排出不受影響;只有在小劑量使用時(75~325mg/天,用於預防血栓),才會影響尿酸的排出,導致血液中尿酸升高,痛風風險加大。對於此種情況,既往沒有血尿酸高或痛風的患者無需過分關注,只要減少一次性大量食用海鮮、少吃火鍋等嘌呤高的食物或烹調方式,時不時的查查血尿酸即可;對於已有血尿酸高或痛風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時就要定期複查並且觀察血漿尿酸的水平變化和關節症狀,若尿酸水平持續增高或誘發痛風發作時,只能就醫更換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