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隨著近年來我國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文物浮出水面,受到了良好的保護。不過考古人員畢竟有限,不可能覆蓋到方方面面,並不是所有文物都是考古工作者發掘的。事實也是如此,在各地博物館收藏的文物中,除了部分是考古發現的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各界人士的捐獻上交。

為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根據我國的文物保護法規定,凡在中國境內的出土文物,其所有權都是屬於國家的,但凡發現文物,都應該在第一時間上交。不過對於主動上交文物的個人和團體,國家也會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不過近年來,關於上交文物似乎有點變味,大家一提到這件事,腦子裡浮現出來的就是500塊加錦旗。

為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為什麼會這樣呢?要知道雖然文物法中並沒有規定具體獎勵數額,但即便上世紀我們都能偶爾聽說有人上交文物後得到幾千甚至上萬元的獎勵,怎麼到了近些年就全成了500加錦旗了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細細道來。

為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首先就是文物法中沒有規定具體數額,導致剛開始各地文物部門沒有統一標準,加上這些獎勵並沒有專項經費,而是從文物部門的辦公經費中劃撥的。因此有些大的博物館可能給的比較多,小的博物館則給的比較少,各地無法統一,這也是一開始獎勵數額各異的原因。

為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其次就是近年來網絡信息媒介發達,越來越多相關事件被曝光到網絡,我們瞭解到這些事情的同時,各地文物部門也從網絡上了解到了其他地區的做法,漸漸開始學習,慢慢地大家就傾向於選擇一種使用得比較多且容易接受的方式,因為並不是所有文物價值都特別高。

為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最後就是根源了,這一做法的根源在於,幾年前陝西丹鳳縣丹龍橋水泥有限公司員工李磊在工作時意外發現一柄戰國古劍。隨後他將此文物上交給了丹鳳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獲得了500元加錦旗的獎勵,這一事件先後被央視等多家媒體報道,一時間舉國皆知,於是各地紛紛效仿。

為何提到上交文物,大家的印象就是500塊加錦旗?原因在這裡

當然,500塊加錦旗之所以流行,還在於廣大網友覺得這個獎勵過輕,不利於文物保護,因此對其瘋狂調侃,在網絡上越傳越開。各位看官,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