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能在冬天寫字,不讓硯台結冰,中國古人發明了一種暖硯,暖硯是什麼樣子?

西安晚報


天寒地凍 古人寫字全靠暖硯

\t \t   古時一到冬季,許多居住於北方的窮文人總會叫苦不迭,他們哀嘆的不僅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更嘆息硯臺結冰,沒辦法“筆耕不輟”了。為了能在冬天寫字,不知何時有人發明了一種暖硯,這種實用性極強的文具後來引起了各級官吏乃至清代皇帝的高度重視,並由此發展成為一種工藝價值極高的觀賞品。


  暖硯讓古人四季筆耕不輟

  對於古代的北方人而言,冬天最麻煩的事莫過於寫字,因為室溫一旦降至冰點以下,硯臺就會結一層薄冰,此時若用筆去舔墨,筆和墨就會凍結粘在一起,字也就寫不成了。除了文人外,衙門公署也有許多專門負責文字記錄的小吏,他們每天須謄抄文件,寫信札諸事也要動筆用墨,而北方冬日天寒,硯臺裡的墨汁很容易結冰,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能辦公了。面對這種情況,一些人會趁做飯時把陶硯扔到灶裡烤一下,之後取出來繼續使用,但這麼做硯臺溫度也不能維持太久,還沒寫幾個字硯臺又凍住了。

  為了能在冬天繼續寫字,稍有財力的文人會使用到一種特殊的硯臺,這就是暖硯。暖硯的材質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歙石和松花石的,還有用金、銀、銅、玉、錫、鐵、陶瓷等材料製成的。暖硯造型多為正方形、長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圓形、鼓形等,一般都是底座較高,有二層至三層結構。暖硯的功能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水暖型”,即在墨堂之下鑿出空腔,通過注入熱水使硯面的溫度升高。另一種則是比較常見的“火暖型”,即在硯面之下製成空腔,引入炭火燒烤或置放油燈加熱。火暖型暖硯要經受炭火的長時間烘烤,端石、紅絲石、洮石等滋潤柔滑的水坑石很容易被烤焦開裂,故只能選用質地緻密、硬度更高的歙石或松花江綠石制硯。

  到了清代中晚期,江蘇宜興紫砂陶藝進入文房,工匠們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強、透氣性佳和耐高溫的特性,製出了新型的紫砂暖硯。紫砂暖硯常見的為清末至民國時期的,硯形多為扁圓或呈長方形、正方形,一般由多件組合;硯中間為夾層中空,留一如意孔,可貯存墨汁或熱水,硯面可研墨。硯下部為盒狀,中空可置炭加熱,一側圓孔是爐口,對面有出氣孔,設計十分精巧,實用性極佳。

  明清時期暖硯檔次越來越高

  暖硯起源於何時尚不明確,只知其在明清最為流行。據記載,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由於天氣寒冷,暖硯成為各級政府機構中掌管書牘記錄官員的辦公標配。官員所用的暖硯還有兩個硯池,可同時研磨黑墨與朱墨,方便批閱公文。據說,當時官員手中的暖硯造型絕無雷同,且多選用名貴材質加工製成,工藝水平極高,非一般的寒門士子所能用。

  時至清代,暖硯更是受到皇室貴胄的青睞,清宮內務府有專門為皇帝制作御用暖硯的工匠,暖硯的功能已不再侷限於日常書寫,而是兼有陳設欣賞的效用,清代最關注暖硯的人當屬雍正皇帝。根據清代內務府造辦處遺存的檔案和故宮收藏的清代實物統計,雍正皇帝收藏使用過的硯臺多達上百方,而其中最令雍正皇帝感興趣的是一種用火加溫的銅硯臺。他認為在銅硯底部生火加熱不妥,多次下諭旨命令造辦處工匠改進。雍正十年有一道上諭中提到:“看前做過的暖硯,其形俱高,因火在底下,不得不如此做高。何必將火做在硯底?硯旁另做一爐,爐下安足,上安銅絲罩,使火氣透入硯底。硯既然可熱,爐亦可以燒香。”

  如此看來,雍正想給暖硯加配“暖氣”,真可謂別出心裁。九個多月後,造辦處果然做成兩方帶有“暖氣”的暖硯。然而進呈雍正皇帝后,他並不滿意,還說:“暖硯做得高了,再做時矮些。其盛水處亦深,再做時高矮留一指。”於是翌日又傳旨:“暖硯做得不如意,火爐下的如意腳不好,或懸著,爾等酌量改做。”據說之後造辦處又費時十個月,才做出了讓雍正皇帝看得上眼的暖硯。

  極盡奢華的清宮暖硯

  暖硯集制硯、鑄造、雕刻、陶藝等工藝於一體,構思精巧,造型獨樹一幟,有著其他文具所不具備的獨特文化魅力。清宮舊藏的暖硯因受皇帝督辦,因而工藝價值極高。目前清宮御製較早的暖硯是清康熙松花江石夔龍紋暖硯,該硯石長14.3釐米,寬11.2釐米,高2.5釐米,炭火盒長14.7釐米,寬11.5釐米,高5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該硯為青綠色松花江石所制,通體光滑,四腳處各有一獸面紋方足。硯面上沿邊緣有陰刻方框一,內雕荷葉狀墨池一,池邊有一小孔用於蓄水。硯堂凹陷,上有墨痕。硯體四側各雕凹底陽紋兩兩相對的夔龍紋,硯下置匣式銅胎掐絲琺琅炭火盒一,盒體上部環繞鏤空夔紋一週,下部為藍色琺琅釉地上飾“雙龍捧壽”紋,兩面為藍龍金桃,另兩面為金龍紅桃。盒內有炭火燒過的痕跡,盒外底有“康熙年制”四字篆書印款。本暖硯雕刻細緻,炭火盒精緻華貴,是康熙皇帝的御用珍寶。

  現存清代暖硯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銀鎏金嵌琺琅暖硯了,該硯長27.2釐米,寬22.1釐米,高22.5釐米,硯盒為長方體,盒上有蓋,盒下有如意雲頭矮足八隻。盒通體鏨花鎏金,蓋頂中心嵌一鎏金銀圓片,內飾燒藍琺琅雲龍戲珠紋,銀片四周鏨以凸起之纏枝花卉紋。蓋邊抹角,外沿飾一週“=”字紋。盒中空,四壁及底為分別製成後焊接,盒頂嵌一層凹入兩個硯池的銀屜。四壁正中均有與蓋頂式樣相同的銀圓片,三片為鑲嵌,一片可活動,連接一儲墨錠的半圓形銀抽屜,可插入盒內的一個密閉圓筒內。該硯材質名貴,做工精細,是清代文具中的代表性作品,對於研究清代宮廷生活及帝王興趣愛好,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西安晚報>\t\t \t\t2017年11月19日>\t 版次: \t <05> 收藏天下 (陶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