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秋更寒


寒露至,秋更寒


寒露(英文名:Cold Day)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過了寒露節氣,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我國古代又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鴻雁南遷,雀鳥不見,菊花普遍盛開。寒露時節宣告著天氣由涼爽慢慢過渡到寒冷,冬天的腳步臨近了。中國恰有俗語“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來描述這個節氣特徵。

寒露至,秋更寒

節日習俗

一、登高

到了寒露時節,天氣轉涼,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霜凍,多地出現深秋景象。紅葉遍山,秋高氣爽,藍天白雲,好一派美麗景象。所以,人們紛紛登高賞景,很多地方更是迎來旅遊熱潮,遊客絡繹不絕。

二、飲菊花酒

寒露時節,菊花普遍開放,為除秋燥,多地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成的,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延緩衰老的功效。

三、吃母蟹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但過敏體質、胃寒者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四、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故寒露時節也是一個豐收祥瑞的時節。

寒露至,秋更寒

時節養生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節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多食胡蘿蔔、冬瓜、藕等蔬菜,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也不能少。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