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導讀:

你的企業是否存在以下這幾種情況

1,貪圖安逸者很多,不勞而獲者很多,磨洋工混日子者很多

2,上班就發呆,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不到4小時,還沒下班時間還沒到就準備走人。

3,工作丟三落四,只做過程,不對結果負責,經常有頭無尾。

4,做事情非常沒有效率,一件事拖拖拉拉,還喜歡推卸責任

5,做什麼事都要老闆盯著才行,不盯就不動,非要趕鴨子上架

......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這些問題其實不全是員工的錯,和企業也有很大的關係,馬雲說過員工為什麼不認真工作,只有兩個原因,1:心裡委屈了,2:錢不夠。大多數的員工對自己的收入狀況不滿意,對工作沒激情,沒歸屬感認同感,這些都說明企業薪酬激勵模式做的不到位。

薪酬做不到位直接導致員工不積極工作,最終結果就是企業利潤低,對員工和企業都有很大的傷害,

傳統的薪酬模式在剝削員工勞動力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比如:固定薪資,底薪+提成....

很多企業因薪酬模式使老闆和員工衝突不斷

員工認為的薪酬:

  1. 薪酬是我該得的,不管老闆發多少,一定只會少發,不會多發
  2. 給多少錢,就幹多少活
  3. 是工作積極性的來源
  4. 物價在上漲,加薪也是應該的

老闆認為的薪酬:

  1. 是資本也是成本
  2. 企業一定不能虧本,所以要想方設法讓員工剩餘價值得以發揮
  3. 如果在員工創造了更多利潤的前提下加薪,老闆是願意的,如果跟以前做的一樣,企業成本越來越高,到時又該如何生存?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現實很多中小企業,做績效為什麼容易走向失敗?

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還是: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小結:底薪+提成的弊端:

  1.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 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3. 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4.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5.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6.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小結:我們要反思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是否能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能否讓企業自主運轉。

所以,中小企業要改變薪酬激勵機制,激發員工,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去工作。

如何解決?

1、短期激勵:變固定薪酬模式為KSF薪酬績效模式

不要給員工薪酬設置天花板,讓應該給予發揮的空間,讓他的收入取決於工作結果。很多企業,不管是升職,還是提級別,歸根到底,都是給員工加薪的噱頭。

固定加薪是員工想要的結果,但於是對應的結果是,企業工資費用率提高了,利潤下滑了。員工是留住的,但是企業卻上升了。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KSF薪酬設計步驟

  • 第一步 :崗位價值分析,

選定崗位,這個崗位對企業經營有哪些價值?

  • 第二步 :選取6-8個指標

可量化的,具體的,可實現的指標。切記選取主觀性的東西。

  • 第三步 : 設立權重、定義

每個指標設定權重,經營性指標,比如利潤額,銷售額等指標可以提高權重。

  • 第四步 :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不同指標的數據如何?有哪些是企業需要改善的?

  • 第五步 :選定平衡點

設計重點:傳統薪酬方案只需調整為這個點)

  • 第六步 :測算、套算

測試新模式下的薪酬,是否有提升,工資費用率是否下滑?

以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為例: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2、中長期激勵——讓人才變成事業合夥人。

想讓員工敬業?先學會使巧勁。即用明天的錢來做今天的事,把職業經理人變成事業經理人。

在不增加當期成本的前提下打“時間差”,讓經理人把目光放長遠。讓他們知道多少年之後自己能得到一個更大的回報,把只顧眼前利益轉化為追求遠期利益。能讓人才轉變思維,死心塌地跟隨企業一起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利益的趨同。

而能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趨同的模式就是——合夥人模式。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在某種程度來說,李氏合夥人是以協議作為約束的對賭模式,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鬥志,讓其以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即當一個職業經理人擁有了公司期權,或者是分紅權的時候,就變成了不同層次的事業經理人。因為他們會分享企業的成功,而且只有企業成功了,他們的股權、期權、分紅權才會帶來效益。

企業越成功,事業經理人的回報也越大,這樣形成良性循環。為了自己的利益,事業經理人一定會努力工作。

否則,不管你付多高的薪水都很難留住傑出的員工,總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碼來挖人,所以必須給經理人戴上“金手銬”。當然不是強制他們戴,而是他們自覺自願地戴,爭先恐後地戴。讓員工看到希望,不是給他畫大餅。

3、精神激勵,獎勵積分、及時認可,即時激勵。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積分式是薪酬績效激勵的延伸和補充,能以極低的成本,激勵員工,讓員工不僅明確工作的方向,還會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再為錢斤斤計較。舉個栗子:當員工遲到了,不扣錢,扣分。做了好人好事,不獎錢,獎券。

積分的核心價值:

  • 用分值量化員工的變現,清晰記錄與展現員工的貢獻
  • 不直接獎錢,卻比錢更有意義,比傳統評分方式更客觀具體
  •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 將欣賞、快樂、激勵、福利融為一體,創造屬於員工的快樂文化,讓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總結:老闆要學會用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董明珠:激勵員工,盤活企業,激勵機制必須改變!(附模板)

對於以上,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分享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