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今天是2018年9月24日 農曆八月十五 星期一 中秋節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月缺又月圓,轉眼又是一年中秋日,天上那一輪圓月,此時,寄託了多少人的鄉愁?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有人說,萬水千山走遍,所見的月亮,始終都沒有故鄉的月亮皎潔明朗。

山一程,水一程,只有故鄉的一切,在那一輪圓月中,淡淡的永不會被黑夜抹去。

就像父親的嚴肅,母親的慈祥,在每一個異鄉的日子裡,溫柔呵護著內心最柔軟的脆弱。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圓時,思念也圓,家鄉與異鄉,共賞一輪圓月,它是父母殷切的目光,它是遊子歸家的渴望。

倘若不能回家,就把所有思念,化作天上一輪明月。

離家在外的遊子,卸下你們所有的堅強吧,對著家鄉的方向溫柔說一句:我想家了。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節日傳說

嫦娥奔月

傳說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捨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從此長居廣寒宮。后羿回家後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節日美食

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記得兒時的月餅,並沒有太多的花樣,父母會為你留下你最喜歡的口味,卻騙你說自己不喜歡吃。

一壺清茶,幾枚月餅,在桂花的香氣裡,聽老人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幾乎是一生永恆的美好記憶。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越長大,家就離我們越來越遠,偶爾回家,一雙筷子配上鄉音,就足以讓人熱淚盈眶。

偶爾回頭看看,父母早已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模樣。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如果你來得及回家,放下你的手機,推掉一些聚會,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就算只是給他們做一頓飯,他們也會驚喜不已。

如果你依然在外拼搏,無論你過得好過的差,無論你有多忙,別忘了給家裡去個電話,中秋到了,讓心團圓。

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中秋團圓時


吃一塊月餅,願自己心想事成;

陪一次家人,願親人平平安安;

留一個祝福,願未來幸福圓滿。

願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掛念,

願在家中吃團圓飯的你份暖心。

即使歲月可回首,不改初心溫柔待此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