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用量及服用方法詳解,最全攻略,藥該怎麼吃終於懂了

中草藥用量及服用方法詳解,最全攻略,藥該怎麼吃終於懂了

用量

中草藥的用量,直接影響它的療效。如果應該用大劑量來治療的,反而用小量藥物,可能因藥量太小,效力不夠,不能及早痊癒,以致貼誤病情;或者應該用小劑量來治療的,反而用大量藥物,可能因藥過量,以致克伐人體的正氣,都將對疾病的治療帶來不利的後果。此外,一張通過配伍組成的處方,如果將其中某些藥物的用量變更以後,它的功效和適應範圍也就隨著有所不同。由於這些原因,所以對待中草藥的用量,應該有嚴謹而細緻的態度。一般說來,在使用藥物、確定劑量的時候,應該從下列三個方面來考慮:

1、藥物的性質與劑量的關係:在使用劇毒藥物的時候,用量宜小,並以少雖開始,視症情變化,再考慮逐漸增加;一旦病勢已減,應逐漸減少或立即停服,以防中毒或產生副作用。在使用一般藥物的時候,對質地較輕或容易煎出的藥物如花、葉之類,用量不宜過大;質重或不易煎出的藥物如礦物、貝殼之類,用量應較大;新鮮的藥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較大些,乾燥的應較少些。過於苦寒的藥物,多用會損傷腸胃,故劑量不宜過大,也不宜久服。

2、劑型、配伍與劑量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同樣的藥物,入湯劑比丸、散劑用量要大一些;在複方應用時比單味藥用量要小一些。

3、年齡、體質、病情與劑量的關係:成人和體質較強實的病人,用量可適當大些;兒童及體弱患者,劑量宜酌減。又病情輕者,不宜用重劑;病情較重者,劑量可適當增加。

現在臨床處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

1、一般藥物:乾燥的一錢至三錢(如麻黃、荊芥、知母等),新鮮的藥物一兩至二兩(如鮮茅根、鮮生地等)。

2、質地較輕的藥物:三分至五分(如燈芯草等),或一錢至一錢五分(如白殘花、薄荷葉等)。

3、質地較重的藥物:三錢至五錢(如熟地、何首烏等),或一兩至二兩(如石膏等)。

4、有毒藥物:毒性較小的用五釐至一分(如雄黃),毒性較大的用一毫至二毫(如砒霜)等。

5、其它用量:一支(如蘆根)、一條(如蜈蚣、壁虎)、三隻至五隻(如蔥白、番瓜蒂)、三片至五片(如生薑)、一角(即四分之一張,如荷葉、)、一札(如燈芯草)、數滴(如生薑汁)、十至二十毫升(如竹瀝)等等。

現在由於中草藥運動的普遍開展,臨床上對於草藥的用量一般多用五錢至一兩,在用藥藥味較少、藥性沒有毒性或副作用的情況下是可以的,而且在應用過程中還打破了舊習慣的框框,發現了許多藥物的新療效,對推動中醫藥的發展起了一定促進作用;但是處方用藥藥味已經很多,或者有些藥物具有不良副作用,用量就應該適當小些。特別是有些藥物,一方面固然有良好療效,但價格又比較昂貴,如犀角、羚羊角、麝香、牛黃、猴棗、鹿茸、珍珠....等,更應該注意它們的用量。

現在臨床處方中草藥的用量,是採用“g”為單位的公制。舊制一斤十六兩與公制計量單位換算率如下:

1斤(16兩)= 0.5kg = 500g

1市兩= 31.25g

1市錢= 3.125g

1市分= 0.3125g

1市釐= 0.03125g

服用法

外用的,一般用於外科、傷科、針灸科、以及眼耳口腔等疾病,應用方法很多,如灸法、敷藥法、洗浴法、吹喉法、點眼法、溫燙法、坐藥法等。內服法,有湯、丸、散、膏、露、酒等,適應範圍較廣。由於內服法的“湯”劑,在臨床應用上最為廣泛,而且它的服用法對於藥物的功效、病情的需要都有著重要的關係,所以這一節著重介紹“湯”劑的服用法。

“湯”劑的服用法,又可分為煎藥法和服藥法,前者是在將藥物煎煮成湯藥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後者是在服藥時必須注意的方面。

(一)煎藥法:首先關於用水問題,以清淨而無雜質的河水、井水以及自來水為宜。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將藥物淹設並略高一些,浸泡半小時後再煎。

其次關於火候問題,需要根據藥物性質而定。如氣味芳香、容易揮發的花葉類藥物,一般須武火急煎,煮一、二沸,即可服用,否則煎煮過久,可能喪失藥效;如滋膩質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莖一類藥物,一般須文火久煎,否則沒有煮透,浪費藥材。

關於煎藥時間,一般藥物煎煮15~20分鐘左右。但是對於一些礦石貝殼類藥物,如石膏、珍珠母、生牡蠣等不易出汁的,就需要先用水煎15~20分鐘,然後再加其它藥物同煎,處方時要註明“先煎”或“先入”。另外,還有一些含揮發油的芳香藥物,如砂仁、豆蔻等久煎容易喪失藥效的,就應該在其它藥物將要煎好時,再放入煎一、二沸,處方時要註明“後下”或“後入”。

其它方面,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種子類藥物,應該“包煎”,即用布包起來煎煮,以免燒焦或使藥汁混濁;有些藥物需要“另煎”或“另烊”,如人參、阿膠等,再衝入煎好的藥汁中飲服;有些藥物不必煎煮,如芒硝等,只要將藥汁衝入溶化後即可服用。

(二)服藥法:首先關於服藥量問題,一般每天一劑;病情嚴重的,如急性病發高熱等,可以考慮每天服二劑;至於慢性疾病,也可一劑分二天服用,或隔一天服一劑。每劑藥物一般煎二次,有些補藥也可以煎三次。每次煎成藥汁250~300毫升,可以分頭煎、二煎分服,也可將二次煎的藥汁混合後分2~3次服用。

其次,關於服藥時間問題,一般每天服藥二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下午一次、臨睡前一次,在吃飯後2小時左右服用較好。但也有認為病在上焦的適宜於飯後服,病在下焦的適宜於飯前服。至於驅蟲藥最好在清晨空腹時服用,治療急性病症就隨時可服,不要拘泥規定時間。

關於服藥冷熱問題,一般應該在藥液溫而不涼的時候飲服。但對於寒性病症則需要熱服,對於熱性病症則需要冷服;真熱假寒的病症,用寒性藥物而宜於溫服,真寒假熱的病症用溫熱藥而宜於冷服。

所有這些,都必須根據病情靈活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