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80後小伙17年畫上千張秦腔臉譜 向全世界展示臉譜藝術

陕西80后小伙17年画上千张秦腔脸谱 向全世界展示脸谱艺术

陳耀武畫秦腔臉譜 本報記者 黨運 攝

吼一聲秦腔,吃一碗羊肉泡饃,道出陝西人的真性情。80後小夥陳耀武畫了17年秦腔臉譜。

昨天上午,陳耀武正在繪製一張秦腔臉譜。約20餘平方米的房間掛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臉譜,和真人比例同等大小的“聞太師”頭戴全套頭面,身背令旗,胸前一副美髯,看起來煞是威風。

陳耀武31歲,原來是一名秦腔花臉演員。他14歲進入長安戲曲職業技術學校開始系統地學習秦腔。

第一次給自己勾臉、畫臉譜時,陳耀武看著濃墨重彩的油彩暈染成一張精美的臉譜,就覺得自己“淪陷”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迷上畫臉譜了,覺得秦腔人物臉譜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每張臉譜後面都有一段故事,越畫越覺得有樂趣,越畫越上癮。”陳耀武畫起秦腔臉譜顯然胸有成竹,不用鉛筆,直接用白筆勾底,再依次用紅、黃、藍、黑等色彩上色,最後點睛,兩三個小時,一個色彩誇張的秦腔臉譜就在他的筆下誕生。

2001年,他從秦腔戲曲劇團辭職後,專心繪畫臉譜,17年下來,已有上千幅作品。

“我是打心底喜歡秦腔臉譜。”陳耀武說,戲曲演員上臺前一般都是自己給自己畫臉譜,一些老藝人去世後,他們的手法技藝就可能失傳了。另外,秦腔劇種歷史悠久,戲曲角色多,臉譜的畫法也不盡相同,有著地域特色。

秦腔裡有上千個人物,沒有臉譜就缺少了誇張的意味和靈動的色彩,而且每個臉譜用什麼顏色、怎麼畫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有半點馬虎。為了能讓自己製作的臉譜與人物的身份和故事相符合,陳耀武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幾乎跑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尋訪秦腔臉譜老藝人。

製作臉譜,先要做模具,經上色、晾乾、上漆等步驟,遇到精細繁複的造型,有時要兩三天才能完成。陳耀武向記者介紹,秦腔講究一身戲在於臉,一臉戲在於眼,秦腔臉譜不管是在人臉上還是模具上,圖案關鍵在於臉譜眼角的高低定位和眼睛周圍圖案大小的密集把握,這是臉譜的精氣神。

“畫臉譜要有系統的學習過程,先把手上功夫練到家,筆法、色彩、經驗,沒有多年的練習不行。”他說,現在全身心學習繪畫秦腔臉譜的人很少,年輕人大多靜不下心來,他希望更多的人能瞭解秦腔,把秦腔臉譜這項古老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本報記者 宋雨 實習生 杜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