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皇后嫂子的?

蔡贤毅


宋太祖总共有三位正妻,最后一位是左卫上将军宋偓的女儿。开宝元年,十七岁的宋小姐被四十多岁的赵匡胤看中,纳入后宫,立为皇后。史书记载:宋皇后温柔、懂礼数,每次太祖退朝,她都会专门守候,陪丈夫用膳。后来赵匡胤驾崩了,晋王赵光义继位,称她为开宝皇后。

因为接班人与自己平辈,宋皇后的身份非常尴尬。宋太宗把她迁到了东宫居住。至道元年,守寡多载的宋皇后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赵光义接到消息,降低嫂子的丧葬规格,本来牌位是要放到太庙的,改为放到别庙。有大臣为宋皇后打抱不平,竟然被皇帝贬官。

有观点认为,宋太祖去世当天宋皇后的行为触怒了赵光义,让他怀恨在心。见丈夫去世,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喊赵德芳过来,似乎有让德芳继位之意,王继恩没有去找德芳,直接把晋王叫来了。看到是赵光义,皇后大惊,赶紧求饶,说以后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赵光义虽然没有加害嫂子,但对她一直有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皇后的待遇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他原来的名字叫赵匡义,因为他的哥哥赵匡胤当了皇帝,为了避讳,所以他改名叫了赵光义。

赵光义有涉嫌杀害哥哥赵匡胤的嫌疑,赵匡胤死后,他的第三任皇后,也就是宋皇后才二十四岁,年龄比赵匡胤在世的长子还要小一岁。

宋皇后因为要服侍赵匡胤,所以,在赵匡胤死了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知道的。赵匡胤死前和弟弟赵光义在一起喝酒,他应该也知道。

当宋皇后在清早醒来,看到自己的丈夫死后,他没有声张,因为这是关乎到以后他身价性命的大事。

赵匡胤生前没有立接班人,也就是说这时候,无论是赵匡胤的弟弟还是儿子,只要谁先来到皇宫,谁就有可能是皇位接班人。

宋皇后最不想让赵光义当皇帝,他想让赵匡胤的小儿子年仅十九岁的赵德芳继位。

所以宋皇后叫了身边的太监王继恩,让他去把赵德芳叫来继位。

可是,这个太监出门后就到了赵光义那里,他把赵光义给叫来了。

宋皇后一看赵光义来了,他赶紧跪了下去。然后说自己的性命就掌握在赵光义的手中了,让赵光义善待他们。

赵光义答应要好好照顾他以及赵匡胤的儿子。

赵光义是个小人,还是一个色鬼。反正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不明不白的死去,赵光义托不了干系。

那么赵光义是如何对待他这个年轻美貌的嫂子的呢?

说实话虽然赵光义现在是皇帝,但是,他也不敢乱来,毕竟这个宋皇后是他哥哥的女人。更何况赵匡胤身边还有花蕊夫人和小周后。

花蕊夫人是一个才女,他原是后蜀国君孟昶的妃子,等到蜀国被赵匡胤给灭了之后,赵匡胤就把花蕊夫人据为己有了。

可是,这个花蕊夫人实在是太美了。赵光义对他是念念不忘,曾经有一次赵光义偷偷的抱了花蕊夫人一下,这件事正好被赵匡胤看到,赵匡胤顺手拿过一把小斧头就扔向了赵光义。

这说明赵光义不但好色,而且胆大包天。

李煜的妻子小周后,赵光义当皇帝后对他更是不客气了。他总是隔三差五的把小周后叫过去侍寝。

小周后很郁闷,他只能骂自己的丈夫李煜无能。李煜天天头上冒绿光,他只能借酒浇愁,酒不行了就写词。也正是那首虞美人要了李煜的命。

你看赵光义身边有这么多才女美女,所以,他根本不用窥伺宋皇后的美貌。

当然赵光义也没有陷害宋皇后,宋皇后还是平安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的。

到了宋太后死了,按理说应该要按照葬皇后的礼节把他给埋了。

可是,这一切赵光义全部给免了,只是草草的把宋皇后给埋葬了。

这说明赵光义对他这个嫂子还是有意见的,同时也反映了赵光义不但小气而且小气透顶。


史学达人


赵光义是怎么得到皇位的一直都是很让人费解的,因为当时赵匡胤死的时候,自己也是有儿子的,在中国古代把皇位传给自己弟弟而不是儿子的几乎是很少的,但是在爱宋朝就发生了,赵匡胤的死也是相当突然的,当时自己的儿子二十多岁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后世的历史学家对于赵光义继承皇位也是有很多质疑的。加上赵光义对于自己的皇后嫂子所作所为更是肯定了赵光义的皇位来的是有问题的。

赵匡胤有三位皇后,不过前两个都死在了赵匡胤的前面,后来赵匡胤在公元968年娶了第三任皇后,比自己小了25岁,当时才17岁,比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还小了一岁,典型的老夫少妻,不过两个人还是很恩爱的。而且当时这个皇后也就是孝章宋皇后,背景不简单,她祖母义宁公主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母亲永宁公主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她的七妹又嫁给了后蜀末帝孟昶之孙,幼妹则嫁给了鼎鼎大名的北宋莱国公寇准。所以赵匡胤娶她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仅仅过了几年,也就是在公元976年赵匡胤死了,这个时候皇后宋氏也才24岁而已,赵光义怎么对她的呢?

赵光义继位后不久就把自己的嫂子移居到了西宫,但是后来赵光义又觉得不妥,就囚禁在了东宫,这一下就是十二年啊,终于在公元995年,四十四岁的孝章宋皇后就这么去世了。而他死了之后赵光义也不允许,大臣参加她得葬礼,也不给自己的嫂子成服。也没有将她得排位供奉在太庙中。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赵光义对自己的嫂子这个做法实在是有点过了,所以后世史学家对于赵光义的这个做法就是认为宋皇后肯定是知道了赵光义的皇位来的是有问题的,宋皇后就是“斧声烛影”的知情人,所以赵光义才会一直囚禁自己的嫂子,甚至死了也不能给她应有的待遇。不过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这个还有待考证。


小伍讲历史


提到赵匡胤,“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究竟是赵光义弑兄篡位,还是杜太后与赵匡胤有约在先,兄终弟及,赵光义合法继位。除了当事人知晓外,注定已成千古之谜。

不过,在赵匡胤去世后,他年轻貌美的孝章皇后,年仅24岁的妻子宋氏的遭遇可是有史为据的。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了太祖赵匡胤去世后的情景。

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立即让内侍都知王继恩通知四子赵德芳。但王继恩没去,说:“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直接去了开封府召晋王赵光义入见。

等到晋王赵光义到来时,宋皇后非常吃惊,惊魂未定的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泪流满面的回答:“共保富贵,无忧也。”

(宋皇后剧照)

宋皇后出生显贵,名门望族,是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之女,其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宋史》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但她毕竟年轻,17岁就嫁给赵匡胤被封皇后,和太祖十分恩爱,“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等待太祖退朝归来,太祖对她也恩宠有加。太祖突然暴毙,对于24岁的宋皇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虽贵为皇后,但难免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但赵光义的“共保富贵,无忧也”的保证,又给了她一颗定心丸。

那么,赵光义兑现诺言了吗?

首先,赵光义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因继承皇位的赵光义是太祖的兄弟,宋皇后没法成为太后,赵光义只能封她为“开宝皇后”。

其次,赵光义将宋皇后移居西宫,不久后,又将她移到东宫。在其后的20年时间里,宋皇后一直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生活在东宫里,直到她郁郁去世。

(赵光义剧照)

再次,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不但自己不愿为皇嫂服丧,还不准朝中大臣前去吊唁。根本不按照皇后的礼仪置办丧事。

有一个大臣,翰林学士王禹偁实在看不过眼,上书赵光义,“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意思说,宋皇后好歹还是前朝皇后,不可违制。

赵光义据此“坐讪谤”,斥责王禹偁妄议皇室家事,将他贬到了滁州。

更为过分的是,赵光义不但不将宋皇后和赵匡胤合葬,先后将她的棺椁停于长公主的府邸和寺庙内。还不准宋皇后的牌位入太庙。只是让吏部侍郎李至撰写祭文,将宋皇后的牌位暂放在别处,直到宋神宗时,才将其迁入太庙。

按理说,赵光义的皇位承至于皇兄,理当善待皇嫂。而且,当初皇兄尸骨未寒时,他也曾许下重诺。

那赵光义为何如此薄情寡义呢?

其一,是防止宋皇后联合赵匡胤后人谋反。

当初,太祖去世时,宋皇后遣王继恩通知的第一个人就是赵德芳,如果不是王继恩背叛宋皇后,皇位上的人也许就不是赵光义了。

(赵匡胤剧照)

宋皇后的家族势力强大,祖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母亲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妹妹嫁给了后来两度入相的寇准。

这些都是赵光义所忌惮的。

其二,赵光义“得位不正”。

或许,赵匡胤暴毙的当晚,还有一个人知情,那就是宋皇后。如果真如赵光义所说,有“金匮之盟”存在,那为什么贤良淑德的宋皇后会一无所知,还会第一时间派人通知赵德芳?当赵光义赶来时,宋皇后为何会瞬间花容失色?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

但赵光义对宋皇后的薄情却是不争的事实。


张生全精彩历史


赵光义对嫂嫂宋皇后的态度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夺位之初,谎言安抚;

赵匡胤暴毙之前,没有公开确立皇储,这就使得皇位继承出现了重大变数。

若宋皇后此时十分冷静,就应该立刻将皇宫封锁,严谨外臣进入,同时,命令心腹出宫,将心中指定的继承人唤入,然后在赵匡胤灵前继位,造成既定事实。

然后,在第二天朝会之时,新帝登基,接受百官朝拜。

宋皇后大体上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每一件事都做的不严谨,致使出现了重大纰漏。

她也下令封锁皇宫,但是执掌宫门的宦官不是她心腹。她也派人出去传唤自己的养子、赵匡胤幼子赵德芳入宫,但是这位宦官同样不是她的心腹。

这位宦官叫做王继恩,领了宋皇后的旨意出宫,没有去找皇子赵德芳,反倒一溜烟去了晋王府找晋王赵光义。之后,赵光义在王继恩以及诸多武将的护卫下,打开宫门,来到宋皇后面前。

宋皇后十分惶恐。她知道大势已去,只好道:“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

官家是宋朝后宫对皇帝的特别称谓。宋皇后如此说,就是认输了。

但是,她也明白,自己试图立赵德芳为帝的事情必然泄漏,以后性命堪忧,于是只能流泪哀求。

此时,赵光义也流泪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这话就等于拍胸脯发誓了:“嫂嫂莫要担忧,我必定会与你共享富贵!”

只是,赵光义说这话没过几月,他就变卦了。

二、夺位之后,幽居冷宫。

赵光义第一天登上帝位,宰相等人朝会时十分惊讶,忽然发现皇帝换了人。

在公开场合,赵光义对兄长一家很不错。他告诉两个侄子,以后你们继续享受皇子待遇,并且先后给两个侄子封王,让其地位远高于自己的儿子。

对于宋皇后,赵光义也还算客气,在诏书之中称其为开宝皇后,大赞宋皇后如何深明大义。

只是,这一切只是缓兵之计。

不过数月时间,赵光义就将朝廷重臣来了一番大清洗。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十多年,手底下早就有一套班子。

待帝位坐稳之后,他以宋皇后是嫂嫂,不宜继续住在中宫大殿为由,将宋皇后迁移去了东宫。这也罢了。在被迁去东宫之后,他还下令任何人不得私下拜见宋皇后。

这就等于将宋皇后给软禁了起来。

赵德芳当时已经十七岁,他从十岁左右就呆在宋皇后身边,与宋皇后感情极深。他听闻宋皇后染病,几次三番请求要去探望,都被赵光义拒绝。

为此,赵德芳经常在月下祷告,祈祷上天保佑宋皇后平安。此事被赵光义得知,他勃然大怒,派人申斥。赵德芳后来神秘死亡,与他曾被宋皇后召唤密不可分。

三、宋后身死,禁止祭拜。

一晃多年过去,赵德芳都死了。宋皇后也已经四十来岁。她被幽禁多年,最终寂寞身死。

不知怎么,宋皇后死去的消息传到外廷,有些遵循礼法的官员纷纷请求前去祭拜。宋太宗大怒不许。

那些官员就很不理解:宋皇后乃是太祖正宫,从未犯下大错,并未被贬黜。按照大宋礼法,宋皇后病故理当接受百官祭奠。

可是,宋太宗赵光义就是不肯,并且将上书的那些官员统统贬斥。因此,也有人怀疑,宋皇后并非正常死亡。

总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宋皇后跟着宋太祖赵匡胤享乐八九年的福,后来也做了十多年的牢,一生真是大喜大悲。


宛如清扬


唉!很不咋地啊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凌晨,宋太祖赵匡义突然驾崩,走的时候毫无征兆。

太祖皇帝驾崩当晚,太祖的宋皇后迅速遣人召皇长子赵德昭进宫继位,赵德昭是宋太祖的次子,由于宋太祖长子赵德秀早亡,赵德昭即为宋太祖的嫡长子。

按照汉人的传统和法律,赵德昭理应继承皇位,并且此时的赵德昭已经25岁了,虽然还是比较年轻,但也不是小孩子了,统领国家已无问题。

在派人去请赵德昭时,宋皇后一直在宫中焦急的等候,可让她吃惊地是她等来的不是赵德昭,而是宋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

在看到赵光义到来的那一刻时,宋皇后心中对事态的发展就已经十分明了了,她含泪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次日晋王赵光义登基称帝,成为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对于赵光义的继位,无需讳言,史学界大多认为他是篡位。因为宋太祖有儿子,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将大位传给弟弟。

而赵光义为了堵住悠悠众人之口,更是炮制了一个“金匮之盟”为自己的继位寻求合法依据。

但“金匮之盟”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任何的原文,盟约上写的到底是什么至今都不得而知。

而且“金匮之盟”这么重要的文件居然是在赵光义登基6年后才出现的,作为赵光义登基最重要的法理文件,为什么赵光义不在继位之初就将“金匮之盟”昭示天下,而偏偏要等到6年之后才拿出来呢?

在此我们不讨论“金匮之盟”的真假,但赵光义在继位后苛待自己的嫂子和侄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宋太祖的长子赵德芳在宋太祖死后仅三年就因赵光义的斥责而自杀了,年仅28岁。而宋太祖的遗孀皇后宋氏也没能得到应有的礼遇。

宋皇后出身名门,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母亲后汉永宁公主,祖母是后唐义宁公主,家世极为显赫。

宋氏17岁时入宫成为成为宋太祖的第三位皇后,她与宋太祖非常的恩爱,在宋太祖驾崩之时她也不过才24岁。

(宋皇后)

按理说作为大行皇帝的皇后,宋皇后此生应该是备受优待和尊敬才是。但作为小叔子的赵光义对自己的嫂子却是非常的刻薄。

在赵光义当上皇帝后,宋皇后被上尊号“开宝皇后”,此后常年居住于东宫,余生冷冷清清,在四十多岁时就逝世了。

宋皇后死后赵光义不仅自己不去吊唁,甚至也不许群臣前往吊唁,更不允许宋皇后与太祖合葬,可以说毫无人情而言。

赵光义之所以对自己嫂嫂如此苛待,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这是由于宋皇后在后宫见证了赵光义杀害宋太祖夺位的全过程。

因为在宋太祖驾崩的前一天晚上曾与赵光义一起饮酒,而当晚则发生了著名的“烛影斧声”事件。虽然这件事情的真伪还有待考证,但后世认为赵光义杀害哥哥宋太祖的可能性极大。

而此时身在后宫之中的宋皇后应该是知道事件真相的,所以赵光义一直容不下宋皇后,因此对自己的这位寡嫂也是极为的薄情寡恩。


千佛山车神


对于这一问答,我对这个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即赵光义如何对待嫂子许多人都介绍过了,我也就不再重复。

(1)对古代政治人物的评价,不能以普通人的评价作为标准

宋代对于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对文人待遇也比较高,给予的容忍度也比较高。但问题是,儒家文化本来是统治阶层用来统治老百姓的,而不是用来规范自己的。对普通人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对政治人物的评价只能是:他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让大部分人得利,是否有利于王朝稳定和发展。

总体上,宋太宗在方向上符合历史要求,例如不忘记“恢复幽云”。但对外军事上则能力不行,导致对辽主动却总打败仗。对内则有些“睚眦必报”。但是,在北宋皇帝中,宋太宗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皇帝。

(2)宋太宗至少没公开把嫂子、侄儿或者扔进河里或者一杯毒药,或者直接杀死,在历朝历代已经算是比较仁义的皇帝了。不要忘记,皇帝对皇权的保护是极其残忍的,就算这么做了,当时的人也只会遵从。因为,评价皇帝是不论“品德”只问政策好坏的群体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赵匡义)对待赵德昭、赵德芳、嫂子孝章皇后宋氏都不咋样。赵光义打了败仗正没处发火,赵德昭建议虽然败了也该对有功之臣去封赏。结果赵匡义说了句:等你当了皇帝后再说。结果,因为这句话,赵德昭自杀了。

赵德芳22岁就去世了。

对大哥的两个儿子都如此,年轻的嫂子宋氏也不会太好。但总的来说,衣食无忧、生命野物忧,就是精神上会受到打击。赵光义如何对待孝章皇后宋氏大部分都说了,一句话就是没有按照皇后应有的礼仪去做。主要原因就是宋氏想让赵德芳登基。赵光义很不舒服,对寡嫂心生怨气。

针对这件事儿,总体上对赵光义持批评态度。但问题是,赵光义的这种作为在封建社会“权力斗争场”上已经很任性了。要是换在其他朝代早就没命了。


坐古谈今


我们可以从侧面来看一下这个事情。

赵匡胤没有死的时候,南唐后主李煜虽然被灭了国,但是赵匡胤还有好吃好喝的待他,并没有欺辱他的意思,还封他为违命侯。

而赵匡胤死后,其弟弟赵光义继位,不仅废掉了他的爵位,改封为陇西公,而且还看上了李煜的媳妇儿小周后,看上也就看上吧,你居然还强幸,不仅强幸,而且还当着众人,不仅当着众人,还令人绘画,更是留下题为《熙陵幸小周后图》的这幅画。

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到现在连媳妇都不能保护,寄人篱下,受此大辱。

李煜的诗词也变得无奈和对故国的眷恋。

家国不幸诗家幸,而后李煜的一首虞美人,名留青史。

然而这首诗,也成为他的绝命词。

随后,赵光义一杯“牵机鸩”当着小周后的面毒死了李煜,而后不久,小周后自杀。

赵匡胤,陈桥事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自此武将难乱国,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可见非凡气度。

赵光义呢?连一个亡国之主都容不下,连一个亡国之后的美色都忍不住要贪恋一番。

高低立判。

那赵匡胤死后,24岁的皇后嫂子又是怎样一般的下场呢?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赵匡胤死后,宋皇后迁居西宫4年,而后移居东宫,之后抑郁而死。

死后,赵二既不让松后和赵大合葬,有禁止大臣为宋后治丧,此间奥妙,颇令人寻味。

但是从上面的那个事情,你会觉得面对赵二这个荒淫好色之徒,这位皇后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吗?

第一,宋皇后不是小周后,无根无落的亡国之后,他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妻子,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赵二束手束脚,即便是做了,也不敢留下蛛丝马迹。

第二,宋皇后,可是出自三朝国戚的宋家,名门望族的贵女,就算身为皇帝,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了吧。

随手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赵匡胤当年发动陈桥兵变,效仿郭威“黄袍加身”,灭了后周建立宋朝,对柴荣的妻儿老小还算优待,十七年后,正值壮年的赵匡胤却在酒后身亡,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之后,赵光义继位,那么他会怎样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宋皇后呢,还有赵匡胤的两个儿子?

毕竟野史里,赵光义曾经觊觎过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频繁临幸南唐后主李煜的小周后。赵匡胤先后有过三个皇后,第一位是孝惠贺皇后,贺皇后比赵匡胤小两岁,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婚后夫妻恩爱,只是贺皇后在958年去世,时年三十岁,彼时赵匡胤还只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

后来赵匡胤又迎娶孝明王皇后做继室,赵匡胤做皇帝后,王氏被册立为皇后,只是王皇后也是个命短的,963年去世,时年二十二岁。

968年,孝章宋皇后被赵匡胤纳入宫中做了皇后,那一年,赵匡胤42岁,宋皇后17岁,赵德昭18岁,赵德芳10岁。

宋皇后出自大家,母亲安宁公主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父亲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宋偓。宋皇后自小见多识广,进退有度。

据说宋皇后身上有赵匡胤原配贺皇后的影子,虽然相差25岁,但赵匡胤和宋皇后很恩爱,每当赵匡胤下朝的时候,宋皇后都换好衣服去迎接,然后伺候赵匡胤进膳,如平常夫妻一般,只是两人之间也没有长久。976年,十月十九日晚,赵匡胤和赵光义在宫中饮酒,赵光义离去后,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莫名其妙的死了,时年五十岁。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宋皇后是在场的,她马上让心腹太监王继恩去宣赵德芳(赵匡胤第四子,《七侠五义》和《包青天》中的那个“八贤王”)入宫。但是王继恩却另有主张,他去了赵光义府上,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

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宋皇后不可谓不镇定机智,瞬间就明白天下将是赵光义的,于是说:“我孤儿寡母,就全仰仗您了。”赵光义心里跟明镜似的,嘴上是共富贵的话,转眼把宋皇后迁到了西宫软禁起来,后来又迁到东宫。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赵光义就没有把年轻漂亮的嫂子占为己有?毕竟赵光义劣迹斑斑。当年,赵匡胤灭了后蜀,纳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为妃,就有传说赵光义看上了花蕊夫人,调戏不成找了个机会把花蕊夫人解决了,赵匡胤也并没有说什么,实际上当时花蕊夫人很可能是牵扯进立嗣问题里去了。触动了赵光义的利益,所以赵光义才除去了花蕊夫人。

又传说赵光义强占小周后,当年后唐灭亡,李煜举族迁往宋都,赵匡胤还好吃好喝的软禁着他们,到了赵光义继位,就开始召小周后入宫,每次回来,小周后就哭着骂李煜,后来李煜被赐死,小周后也很快死去。关于这件事,还有一幅画为证。即《熙陵幸小周后图》。

这件事包括这幅画都很值得怀疑,正史里丝毫没有任何痕迹,况且赵光义继位本就不服于天下,他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事。

赵光义继位并非名正言顺。所以他坐上皇位后,一直在努力证明他是合法的继承人,并且是个明君(虽然他确实比赵匡胤弱很多)。所以五年后有了赵普所谓的

“金匮之盟”,说是杜太后病重之际,找来赵普记录,然后劝说赵匡胤去世时将皇位传给赵光义,防止出现幼主失国的情况,赵匡胤应了此事,这份盟书藏在金匮中,由妥善之人保存。

这里有一个疑问,杜太后去世的时候是961年,彼时赵匡胤35岁,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11岁,而杜太后何以认为赵匡胤会早死,儿子们继位就成了幼主,实际上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18岁。

即便“金匮之盟”存在,那么究竟是只让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还是还有下文,赵光义之后传位于弟弟赵延美,再传之于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怎么想,后者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去世的很早,979年,赵德昭随赵光义攻打幽州,赵光义短暂的失联,军中有人想要让赵德昭做皇帝,赵光义记恨在心,回朝后并未论功行赏,赵德昭议及此事,赵光义一句:“等你做了皇帝,再来论功行赏吧”打发了赵德昭。回去后,赵德昭就自杀了。时年29岁。而到了981年,赵德芳病死了,时年23岁。

宋皇后欲扶立赵德芳的事实惹恼了赵光义,赵光义将她软禁起来,直到995年去世,时年44岁。宋皇后去世后并没有享受到前朝皇后该有的礼仪规制,赵光义拒绝为皇嫂成服,也不让群臣临丧,甚至不让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神主也不升祔于庙。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说了句打抱不平的话,赵光义把他贬到了滁州。

可见赵光义对宋皇后有怎样的恨意。

至于宋皇后欲扶立赵德芳是不是赵匡胤的意思,赵匡胤是不是赵光义谋害的,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死有没有赵光义的身影,“金匮之盟”究竟是怎样的,都还是迷。


萧晓四姑娘


赵光义是什么角色?强幸小周后,调戏花蕊夫人,面对赵匡胤遗留的年轻美貌皇后,他干出来的事比耍流氓更狠,俩人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

赵匡胤死时,儿子有两个,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赵德昭25岁,赵德芳17岁,年轻貌美的宋皇后则只有24岁。

赵匡胤驾崩,宋皇后最早得到消息的。赵匡胤没有遗嘱,按一般道理,继位的应该是25岁的赵德昭,但宋皇后却做出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让宦官首领王继恩宣赵德芳进宫。

按照史料记载,宋皇后和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德昭关系比较疏远(可能是为了避嫌),而和年龄较小的赵德芳关系比较亲密(17岁也不小了),不排除她想借此机会让赵德芳捷足先登的可能。

但王继恩何许人也,他是个政治老手,出宫以后既没有叫赵德昭,也没有叫赵德芳,而是直接跑到晋王府叫来了赵光义,还告诉赵光义:你赶紧去吧,去晚了皇位就是别人的了!


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一看,完了,自己的阴谋破产了,立刻口称“官家”,说我们都靠官家您了,表现出一番孤儿寡母,柔弱可怜的模样,相当于承认了赵光义的皇帝身份。

对这一切,赵光义心知肚明,他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小心眼儿,喜欢睚眦必报,当然不会对这个试图阻挠自己继位的嫂子有任何好感,换作你我任何一个人,恐怕也会恨的牙痒痒。

赵光义登基后,宋皇后这个寡妇就没了消息。赵光义一向以好色闻名,他是否对这个可怜的年轻嫂子动过手脚?都是未知之数。


995年,宋皇后去世,赵光义继续发泄自己的不满,他本人不为皇嫂成服,也不让群臣临丧,完全不符合皇后应享有的礼仪,就连宋皇后的梓宫(棺材)都没能与赵匡胤合葬,神牌也没能祔太祖庙——恨一个人也不过如此。

赵光义的薄情寡义固然可恨,但这恰恰证明宋皇后曾想要赵德芳继位一事属实,不过是她太过幼稚,手段不够高明,被赵光义阻挡了而已,他对宋皇后的冷淡也就可以理解了。我想换作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对这样一个皇嫂有任何好感,让安安稳稳活到最后就不错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