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开始反清,左宗棠会站在谁一边?

一观海听涛一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说一下,天平天国覆灭后,当时存在的国内外形势。从外部形势来看,外国势力其实还是想在中国国内扶持新的势力,这种势力是列强希望合作的势力。要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虽然清廷和洋人打打停停,打不过就议和。但是清廷一直都排斥洋夷对封建思想及制度的渗透。西方列强说到底是希望西方的意识形态能渗透到中国各阶层,从而达到中国对西方的完全开放,从而保证他们在华利益,获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虽然鸦片战争后,清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但具体到实处,多多少少都受到封建王朝的干扰。比如,詹天佑当年修建铁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所建路段有没有扰动龙脉、风水?涉及到老百姓家的祖坟?等等。所以,甲午战争失败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自强富国”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曾国藩作为封建思想的洗脑者,他不可能全部接受洋夷的思想,所以处于传统理念和个人名节的考虑,他都不会与洋人合作去反清。

其次,早在咸丰四年(1853年)曾国藩攻破太平军占据一年多的军事重镇武昌。如此辉煌战果换来的不是朝廷的喜悦,而是清廷的警惕与猜忌。从那时起,清廷已经开始对他有所戒备。在天京(南京)沦陷前夕,清廷在南京上游武昌、下游镇江、淮扬战场重兵设防,僧格林沁率领重兵坐镇皖北就是为了防备湘军作乱。而湘军收复的两江地区已经是满目疮痍,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粮税重地了。战前战后的兵乱和瘟疫致使人口减少8000万。曾国藩名为两江总督、湘军统帅,但湘军大旗下的30万军队,他实际能控制的只有他的兄弟曾国荃的吉字营5万人。两江之地也不在具有和清廷对抗的经济基础和后备兵员了。

第三,内部矛盾。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之间就有粮饷之争,基于之间的师生关系,李鸿章在曾国藩第二次索饷时,凑齐6万两白银奉上,算是缓和了关系。但李鸿章和左宗棠毕竟没有师生关系,再加上彼此都看不上眼,左李之争一直延续到光绪年,最终以左宗棠的失败告终。其弟曾国荃因为江西巡抚沈葆桢不供给粮饷,索性弃守宣城、广德,故意放江浙战败的太平军流窜到江西作乱,给沈葆桢添堵……曾国藩这样的聪明人对此不是不知,汉人官僚之间的内斗自古有之,内部都不消停,又怎么和清廷作对呢?

第四,曾国藩本人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朱子理学等等,尤其推崇王阳明的思想。对于他这样自幼受封建思想洗脑的人来说,造反是很难走出的一步棋。况且多年征战,身心疲惫、身体渐衰,曾公是个有忠君报国思想的人,性格上也是心思缜密、做事谨慎、思想保守,所以他断然不会去造反的。况且也有前车之鉴:当年吴三桂平定南明小朝廷,坐拥十几万精兵,最终兴乱不也走的是自我覆灭的道路吗?

综合以上分析,曾国藩是不会去造反的,史实表明也确实是这个结果。即使他真的反清了,左宗棠也不会真的去支持他。

左宗棠早年中过举人,但后来参加乡试屡试不第。遂对朝廷的科举制度心生厌恶,索性回乡教书。但此人除了四书五经这些科举之书外,别的方面可谓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史书、兵法都有造诣,且声名远扬。湘地官僚士族喜欢与之交往,那时的左公已经有了官场的朋友圈,入仕是迟早的事,只是他还在等待机会,准备卖个好价钱。机会终于来了,咸丰三年(1852年)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邀请出山抗敌。高手出招,果不寻常。太平军围攻三月未果,最终撤退。且此战,还灭掉了太平军的西王萧朝贵(洪秀全妹夫),左公一战成名。胡林翼举荐他于曾国藩,曾国藩上书朝廷,为左宗棠求的一任知府之职。但左公嫌官小,不干。从这就能看出,左宗棠此人极为自负,恃才傲物。举人功名,知府职务已经算破例任命了。不过牛人就是看不上。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划拨部分湘军归左宗棠指挥,让他独当一面。左宗棠攻克杭州后,曾国藩向朝廷举荐,担任浙江巡抚,终成封疆大吏。后期,左宗棠遂迅速崛起,独树一帜(楚军)。说到底,他的政治进步离不开曾国藩提携,但后来两人交恶。天京(南京)攻破后,洪秀全的儿子、天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下落不明。因下属误报战况,曾国藩上报朝廷说发逆幼主战乱中已死。这个时候,左宗棠做了件不厚道的事,找出来挑刺说洪天贵福在逃未死,并攻击曾国藩欺君瞒上,误国误君。曾国藩一生深受封建伦理教育,名节看的很重,左宗棠的反戈一击搞得他很狼狈。因源自下属误报,朝廷也未追究。从此后,两人再也没有书信往来。自两人交恶后一直到晚年,左宗棠逢人说话离不开两件事:一、自己平定新疆;二、抹黑曾国藩。直到曾国藩死后,他才心有愧意。毕竟他的仕途最初幸有曾公相助。平定新疆,除了胡雪岩,好多的粮饷也是曾国藩帮他筹措。他在送去的挽联中,表示对曾公的敬佩。

综上分析,左宗棠一生恃才傲物,刚愎自负。骨子里没有服过谁,尤其在湖口大战后,湘军水师尽失,曾国藩跳水自尽未果。左宗棠劝导曾国藩时,还把曾公大骂一通。同治元年,湘军攻克安庆后,左宗棠曾密信曾国藩,暗有劝其造反之意,但凭左宗棠的高傲自负的个性,他也不会屈从曾国藩之下而去做背逆之事。再说他后来也曾因为天平天国幼主之事告发曾国藩,谁又知他是不是有意密信曾国藩以此做试探呢?毕竟以左宗棠的智慧,他已经看出天平天国大势已去,剿灭发逆只是时间问题。而他一个入仕不顺的人刚刚坐上浙江巡抚才两年,再加上他在浙江的战事越来越顺利,会不会自己有些个人膨胀,而也要去试探下别人的野心会不会比自己还要大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曾国藩最终没去造反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而对左宗棠的性格和处事的分析,笔者也断定即使曾公造反,左宗棠也不会随波逐流而去附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