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喜阅童行作文“六根六尘”法指的是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客观准确,更加真实生动。

“六根六尘”法简单易记,直观易学,便于操作易会。

一、“六根六尘”的出处

“六根六尘”源自《心经》。原文是

“眼、耳、鼻、舌、身、意;

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是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根有能生的意思,是说“六根”能生“六识”。

“六尘”是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观察、感受的对象,也可以说是物体呈现的的六种形式,即:色、声、香、味、触、法。因为外境能染污人的心灵,所以叫六尘。

“六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和六尘一一对应,眼睛所看的为 “色”,耳朵所听的为“声”,鼻子所闻的为“香”,舌头所尝的为“味”,身体所接触的为“触”,

意中所思想的为“法”。六根对六尘的观察、感受所产生的判别标准和意识,称为“六识”。

佛教观察宇宙人生分三个层面,生理的、物理的、心里的。

六根是生理层面,六尘是物理层面,六识是心里层面。六根、六尘、六识相互作用,如影随形,缺一不可。

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二、作文“六根六尘”法

人们观察事物,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甚至用舌头去舔、用身体去触摸,以及用我们的大脑去想象。

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动起来,观察事物才能更加仔细生动,才能更加全面。比如,我们观察一个桔子,不仅要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还可以听到它落地的声音,还可以用鼻子嗅它的气味,用舌头感受它的酸甜,用身体去触摸它的质地纹理、温度粘度。

最后,我们还可以用意识来想象,它象什么?如同什么?仿佛什么?好比什么?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写下来叫色法;

把耳朵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叫声法;

把鼻子闻到的东西写下来叫香法;

把舌头尝到的东西写下来叫味法;

把身体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叫触法;

把头脑里想象中的东西写下来叫意法。

这六种方法的运用称为“六根六尘”法。

“六根六尘”法只是一个方便的提法,便于理解记忆,它不是佛经里的本意,只是假借而已。

色法:

眼睛看一个东西,它是红的还是黑的,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是圆的还是方的,是厚的还是薄的等等,把这些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写下来,称为“色法”。

声法:

每个人的耳朵,总是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小狗的叫声“汪汪汪”,小鸭的叫声“嘎嘎嘎”,小羊的叫声“咩咩咩”,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打雷的声音“轰隆隆隆”,下大雨的声音“噼里啪啦”,把这些听到的声音写下来,称为“声法”。

香法:

《三字经》里讲: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用鼻子去闻闻,这个东西是香的还是臭的,有腥味的还是发霉的,把闻到的气味写出来,称为“香法”。

味法:

《三字经》里讲: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有些东西,可以用舌头去舔一舔、放进嘴里尝一尝,是甜的还是苦的,是酸的还是辣的等等,把这些尝到的味道写下来,称为“味法”。

触法:

有些东西,还可以用身体去触摸一下,是软的还是硬的,是冰的还是烫的,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把触摸到的感觉写下来,称为“触法”。

意法:

用头脑想一想,接触到的东西看起来像什么,听到的听起来像什么,闻到的闻起来像什么,尝到的尝起来像什么,触摸到的感觉像什么,我们把这些通过大脑想象出来的东西,称为“意法”。

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比如,用“六根六尘”法写雪花:

1、色法:

下雪了,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我伸出手,晶莹的雪花落在掌心上,像棉花似柳絮,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就融化了。

2、声法:

雪花,一片一片飞落了下来,仿如一首妙曼的乐曲从天上传来。雪花飘过,阵阵沙沙,不知是风声,还是雪声,抑或是我内心里发出的声响?

3、香法:

雪花,一片片落下来,我深作一口呼吸,贪婪的就像把整个雪的世界吞进胸肺。那是一种凉凉的,湿湿的,有一种沁人心脾、润人肤肌的舒畅。吸进去的是空灵,吐出来的是所有的烦恼。这雪,难道就是天上的气息?

4、味法:

如果你有雅趣,拈起一小团雪花,放入嘴里,用舌蕾感觉,用意念品尝,你会觉得,有一种比奶香更纯静,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那是一种洗涤人灵魂、不知不觉让你与自然混为一体的味道。

5、触法:

小心翼翼地黏起一叶雪花,雪花仿若精灵,没有重量,你能感受到它,却永远也捕捉不到它,它出现在你眼前,当你的手轻轻地捧起它的时候,雪花,却幻化成了一滴水,透明,晶莹。

6、意法:

雪花,漫天的雪花,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洒人间的鲜花吧?一定是宇宙之神突发慷慨,大把大把的把星星扔到凡尘吧?那银装素裹,真如天堂一般的圣洁,如天堂一般神奇。因为只有仙神才可能用如此神功——用一种颜色,却能把人世装缀的如此华美。

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再比如,用“六根六尘”法写春天

1、色法

公园里,岸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小芽苞,枯萎的草地上吐出了一点点绿色,人工湖中的冰也融化了,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2、声法

清晨,我来到公园。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公园中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着,那声音真好听。

3、香法

春天来了,一派生机盈然,微风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4、味法

春天来了,风轻悄悄的,吹绿了山川大地。山坡上,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红的、粉的,白的竞相媲美。花中带着一点点甜味,如果闭上眼睛,你会觉得树上仿佛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

5、触法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走在田间小道上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偶尔吹来一阵微风,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刺骨了。

6、意法

春天像一位小姑娘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她来到小溪边,和溪流唱起了歌;她来到大树旁,和小鸟跳起了舞;她跑向田野,给田野披上了绿装……

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再比如用“六根六尘”法写人物

色法:

1、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长得非常漂亮,白白的皮肤,小小的瓜子脸,两条柳叶眉下是会说话的大眼睛。

2、爸爸的耳朵

爸爸的耳朵白里透红,耳廓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声法:

1、拔河

大课间的时候,我们班参加了学校的拔河比赛。“嘟!”哨声一响,操场上的加油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参加比赛的同学拼命拉着绳子,围观的同学拼命喊“加油,加油……”,操场上一派欢乐气氛。

2、爷爷的笑声

爷爷的笑声很爽朗,一笑起来,那“哈哈哈”的声音震得人耳膜直响。

香法:

1、爸爸的酒气

昨晚爸爸回来后,一身酒气。他跟我说话时,嘴里的酒气真难闻。

2、我的妈妈

端午节那天,妈妈煮了很多粽子。中午放学刚到家门口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妈妈把粽子端上来,有黄色的、白色的,就像美玉似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我想,妈妈真是心灵手巧啊。

味法:

1、妈妈做的豆腐

今天晚饭时,妈妈烧了一盘豆腐,吃起来软软的、细细的、滑滑的,我不禁大声叫道:“真好吃!”转眼间,这盘豆腐就被大家吃光了。

2、我爱吃西瓜

一到夏天,我最爱吃西瓜了,特别是天热的时候,吃一块西瓜,甜滋滋、凉丝丝的,那感觉爽极了。

触法:

1、妈妈病了

放学回到家里,妈妈说她病了。我用手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好烫,于是我赶紧用一条湿毛巾来给妈妈降温,妈妈说我长大了。

2、爸爸的胡子

爸爸的胡子很硬,每次他一亲我,胡子就会把我的脸扎得痒痒的,就像有小毛毛虫在脸上爬一样。

意法:

1、我的同学

我的同学小琪,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娇俏的身材配上粉色连衣裙,就像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2、老人

今天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瘸腿的老人,她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我想,这位老人好可怜啊,她有家吗?她的亲人又在哪里呢?

大作文最实用写作技巧方法篇(上)

三、“六根六尘”的通感用法

“通感”是指感觉的转移、迁移。色法、声法、香法、味法、触法、意法,是“六根六尘”

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对这“六法”灵活运用就可以做到色意通用,声意通用,香意通用,味意通用,触意通用。

比如,对于一个东西,一种感情,一个事物,看上去是什么,看上去像什么——色意通用;

听起来是什么,听起来什像么——声意通用;

闻起来是什么,闻起来什像么——香意通用;

尝的是什么味道,这个味道像什么——味意通用;

摸着是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像什么——触意通用。

在描述具体事物的时候,用形象的语言将属于某一系统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系统上,凭借感官上的想通之处,让人产生别样的联想,产生新的意境。这种方法,称为“六根六尘”的通感用法。

人的六根,六个感觉系统,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是相通的。

佛经上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就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如,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其他四根也是一样。

现实世界,我们大多是凡夫俗子,难得六根清净,能做到六根互用的人也就很少了。但是,六根相通总归是事实,也是常识。

比如,我们吃了很麻很辣的东西,眼睛就会流泪,这是味觉系统与视觉系统想通之故。

再比如,我们听到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就能想像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这就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了。

再比如,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士兵们听后,仿佛把梅子吃进嘴里,直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

这是因为条件反射,因为以前吃过梅子,所以在见到梅或想到梅的时候,就会刺激神经中枢,分泌唾液。这样就把想吃梅子的意识转移到味觉上了。

同理,画饼充饥也是这样。画出来的饼,本身并不能吃,但是看到这个画,就让人想到了松松脆脆、香香甜甜的饼。从意识上用这个饼充了饥。这样就将视觉形象的饼转移到意识上了。

因为人具有通感功能,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想像出很多奇异灵动的景象,

可以感觉出颜色有温感,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