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如何利用八旗制度鞏固權力?

眾所周知,清朝獨有的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最初創建時僅有四旗,分別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隨後又在原先四旗基礎上增加了四旗,分別為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至此形成了滿洲八旗,其中收編的大多為女真人。皇太極初期,又分編出蒙古八旗,隨著八旗軍隊攻佔遼瀋一帶,招降了大量漢人,又形成了漢軍八旗,至此清朝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三軍正式組建完成。

皇太極是如何利用八旗制度鞏固權力?

那麼,八旗存在排序問題麼?讓我們先來看下努爾哈赤時期,第一、二分別為正黃、鑲黃旗,旗主由努爾哈赤自己帶領,第三、四為二子代善的正紅、鑲紅旗,第五是舒爾哈齊之子阿敏的鑲藍旗,第六是五子莽古爾泰的正藍旗,第七是八子皇太極的正白旗,第八是褚英之子的鑲白旗。可以看出來,努爾哈赤時期,八旗是遵循著長幼順序進行排序的,那麼也充分地體現著旗主的地位。

皇太極是如何利用八旗制度鞏固權力?

那麼,皇太極時期,八旗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在其當政期間,八旗的排序幾經改動,天聰六年後,八旗排序為第一是皇太極的正黃旗,第二是其子豪格的鑲黃旗,第三是代善的正紅旗,第四是多鐸的正白旗,第五是代善長子嶽託的鑲紅旗,第六是多爾袞的鑲白旗,第七是阿敏的鑲藍旗,最後是莽古爾代的正藍旗。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排序是有悖於努爾哈赤時期所遵循的長幼順序,按照“旗”進行排序的,而且他將兩藍旗置於後面,這說明了什麼呢?

皇太極是如何利用八旗制度鞏固權力?

其實這與皇太極繼承大統後打擊兩藍旗的目的相輔相成的,在其稱帝后,八旗順序又進行了最後一次的變更,最終排序為: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同時,滿族是以黃色為尊的,皇太極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尊貴,將權力從四大貝勒集中到自己一個人身上,於是進行了權力的再分配,將原領的兩白旗換為兩黃旗,以符合天子的身份,同時將自己所領之其置於幾大旗之前,以鞏固地位,就這樣皇太極初步達到了鞏固權力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