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皇太極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努爾哈赤與葉赫納喇氏孟氏所生,在努爾哈赤諸子中排行第八,自幼受到努爾哈赤的鐘愛。

經常跟隨父兄出兵東征西殺,鍛鍊了軍事才能,豐富了閱歷,後因戰功顯赫而升為貝勒,成為八旗中鑲白旗之主和重要的軍事將領。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患毒宜不治而死,四大貝勒中皇太極無論政治眼光、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都在眾貝勒之上,被擁舉為汗。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皇太極塑像

九月一日,皇太極在瀋陽故宮大政殿舉行了莊嚴的即位典禮,接受群臣九叩之禮,改明年為天聰元年。在接受禮拜之後,皇太極又率諸貝勒向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行三拜之禮,不以君臣之禮相待,這一舉動使得離心的親兄弟墊時攏到了一起,也表明皇太極能屈能伸,很有魄力。
皇太極即位以後,在後金內部實行全面的社會改革措施。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皇太極像

一、政治方面的改革和加強中央集權:

  • 重用漢官:

皇太極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重用漢官。他對努爾哈赤曾大規模屠殺漢人衿紳和儒生非常後悔。他從實踐中認識到,要統治一個國家,單純依靠武力的征服是不夠的,還需要文化和教育。天聰三年,他決定考選儒生。考取者分為三等,一等賞緞二匹,二等三等賞布二匹,各免二丁差舶,並候錄用。通過幾次考試,散處於遼東地區略通文義的知識分子大多數被吸收到後金政權中去,成為後來入關文職官員中的骨幹。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重用漢官

  • 設立文館與內三院:

文館也稱書房,是後金國汗召集部分儒臣起草文書詔令的處所。皇太極於天聰三年(1629年)四月,正式將文館的工作分作兩值(班),巴克什達海與筆帖式剛林、蘇開、顧爾馬渾、託布戚四人翻譯漢文書籍,巴克什庫爾纏同筆帖或吳巴什、查素喀、胡球、詹霸四人記注後金國朝事。從此文館成為一個正式的辦事機構。其授官為參將、遊擊者稱巴克什,次之稱筆帖式,其以儒生入館工作尚未授官者稱秀才、或稱相公,無定員。文館的設立,使文人參與後金政治併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文館

由於文館作用的重要與皇太極稱帝的需要,天聰十年三月(1635年)將文館改為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內國史院掌記注皇帝起居詔令、編寨書史、寨修實錄、撰擬郊天告廟表文、功臣告命。內秘書院掌撰外國往來書狀、及刺謝祭文、並錄各衙門章奏。內弘文院掌註釋歷代政事得失、御前進講、並頒行制度。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內三院之一:弘文院

  • 六部與都察院、理藩院:

皇太極根據寧完我的建議,依照明制改革後金官制,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統一管理全國的軍事、民政、刑獄事宜,每部由一貝勒主管,下設承政四人,滿承政二員,蒙古承政一員,漢承政一員,啟心郎一員,承政之下各設參政八員,唯有工部參政滿洲八員,蒙古二員,漢官二員。餘為辦事人員稱筆帖式。全國重大事情仍由皇太極主持的諸貝勒和八旗大臣議政會議解決,但六部要直接向皇太極負責。六部的設立使後金有了全國統一的行政機構,提高了辦事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給予蒙古和漢官相當高的地位。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寧完我像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皇太極稱帝以後,根據漢官建議設都察院,以大淩河降將張存仁、祖可法為承政,都察院的職責是勸諫皇上、彈刻糾察六部以及諸王貝勒的不法行為。

天聰九年(1635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投降,漠南蒙古全被後金統一,為了妥善地管理蒙古事宜,在崇德元年(1636年)設蒙古衙門,以尼堪為滿承政,塔布囊達雅齊為蒙古承政。三年六月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因為理藩院是專管外藩及蒙古事務的,故無漢人參政。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六部與都察院、理藩院

六部與都察院、理藩院合稱八衙門,是當時清王朝中央一級的最高行政機構,基本上是按照明王朝的模式建立的,但也保留了一些清王朝的民族特點。

二、建立專制皇權:

皇太極名義上是後金國汗,實際上與幾個大貝勒的權勢區別不大。在處理政務上是執行努爾哈赤天命六年(1621年)的規定,四大貝勒每人輪流執政一個月,在朝會、宴會接見群臣時,皇太極與三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並排而坐,倆然如四汗。這種局面既不利於後金政權的鞏固,也不利於對明鬥爭的形勢需要。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皇太極與三大貝勒

皇太極為了加強以汗為首的中央集權,削弱八旗貝勒的權勢,逐步廢除反映氏族社會軍事民主落後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度。他採取各種辦法,狠狠打擊足以與自己爭權的三大貝勒的勢力。最後不僅削去三大貝勒每月輪流執政的大權,而且拉攏和團結其他貝勒為己用,從而提高了後金汗的地位,也使汗權得以加強和鞏固。

三、建立蒙古、漢軍八旗:

皇太極之所以建立蒙古、漢軍八旗,一則是為了團結和拉攏漢族地主與蒙古貴族,加強統治基礎;二則是為了增強軍事力量,以適應對明作戰的需要;三則是為了削弱滿洲八旗主旗貝勒和旗內貝勒的勢力,藉以加強汗權。

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組成雖然與滿洲八旗相同,但是漢軍八旗,蒙古八旗的固山額真是由皇太極任命,而且可以撤換,他直接指揮這兩支八旗軍,因此軍事實力大增,其他貝勒無法抗衡。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蒙古、漢軍八旗

四、發展經濟:

努爾哈赤晚年,由於政策失誤,致使後金的經濟形勢很糟,人民缺衣少糧,漢人的處境更是困難。皇太極認為要擺脫和克服經濟困境,根本的出路就是千方百計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發展生產,活躍經濟,實行改革。

  • 分屯別居:

努爾哈赤時,實行編莊,“漢人每十三壯丁編為一莊,按滿官品級,分給為奴。於是同處一屯,漢人每被侵擾,多致逃亡”。皇太極針對這種情況,他即位不久,就採取滿、漢“分屯別居”的辦法,以緩和民族矛盾,使漢民安心生產。規定:“乃按品級,每備禦(即牛錄)止給壯丁八,牛二,以備使令。其餘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擇漢官之清正者轄之。”這樣就有百分之四十的漢民從滿官的奴役下解放出來,成為由漢宮管理的自由“民戶”。因此許多漢民壯丁變為國家管理的民戶編民,而且實行“分屯別居”,協調了滿漢關係,促進了農業生產。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影視劇皇太極形象

  • 離主條例

皇太極為了調整生產關係,解放束縛在八旗貴族莊園裡的生產者,使其變成自由民。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頒佈《離主條例》,崇德三年正月,皇太極下令直接解放部分奴僕。這些措施,不僅打擊了奴隸主,削弱了奴隸制,而且許多奴僕成了自由民,有了自己的經濟支配權,從而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奴僕

  • 重農政策:

皇太極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認為農業是“立國之本”,“國之大經”,因此頒行一系列保護和鼓勵農業生產的法令。

首先是不許擾農,把農業生產放在第一位。他即位不久就下令停止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天聰元年(1627年)九月,皇太極明令禁止屠殺大牲畜。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耕牛

其次是保護漢民耕種,鼓勵滿族務農,確保農業生產有充足的勞動力。皇太極很清楚,後金的農業生產,主要依靠漢人,他們有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所以滿漢分屯別居後,禁止滿人到漢人居住地“擅取莊民牛、羊、雞、家”等財物。皇太極為了改變滿族壯丁只戰不耕的現象,天聰年間開始實行“三丁抽一”,就是說三丁中一人披甲出征,二人留家生產,稱為餘丁。披甲人和餘丁的關係是:餘丁專事農業生產,保證披甲人的生計,而披甲人所得戰利品也分給餘丁,耕戰相輔。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漢民耕種

再次是重視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益。由於以上農業措施得法,收到很好效果,天聰年間後金的農業生產有了明顯的發展,隨之手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從而使後金的經濟逐步擺脫了困境。

皇太極: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他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

交通運輸

皇太極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統一了漠南蒙古和黑龍江流域,改革了官制,後金的經濟也因無戰火迅速發展,而且意外地得到了傳國玉璽,於是順天應人,稱帝上尊號便順理成章地擺上了日程。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正式即皇帝位,受“寬溫仁聖皇帝”的尊號,改元崇德,定國號大清。皇太極開闢了清朝歷史的新紀元。他是名副其實的清朝第一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