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李牧,才智过人,英勇善战,曾为赵国立功。他在代郡、雁门等地戍守边疆防御匈奴时,呈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边备不足,匈奴不断侵扰的情况下,他并不急于应战求功,而是“先为不可胜”,首先着手进行各项必要的准备。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如安排好士兵的生活,做到兵强马壮,然后进行严格训练,使人人精通骑术射击;同时多方派出探子,做到对敌情的了解。又建造了很多的烽火台,做到一处有警,各方尽知。为防部下妄动,使匈奴有机可乘,又严令:“匈奴入境,只许退守城堡,不准出战。如有违令擅自追捕者,按军法处斩!”这样防守数年,边境安然无事。但是,由于一些人不懂得“先为不可胜”的道理,竟把这有备无患,不会失败的决策,看作是畏缩不前,毫无战功。

所属将士也埋怨主将畏敌怕事。这种议论传到都城,赵王未加分析,即派人前去斥责李牧。李牧受责后,并未改弦更张,依然照他的老规矩行事。赵王非常气愤,当即令人接替了李牧的职务。由于新任将领求功心切,一见匈奴前来侵扰,便仓促出兵应战,结果屡遭挫折。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仅一年,竟使边境连正常的耕作放牧都显得困难了。这时赵王才意识到李牧的才能,决定重新起用李牧。李牧担心作战指导思想不一致,仍会招来麻烦,因而不愿从命,借病推辞。赵王却一再严令其重返边防,李牧见无法推辞,才说:“大王一定要令小臣当此重任,必须允许我按照原来的办法行事。”赵王既已认识到他的才能自然也就答应了他的条件。

李牧重返边防后,仍然是闻警收兵,不许出战。如此数年之后,他见部属斗志高昂,求战心切,人人技痒难忍,跃跃欲试;匈奴兵却呈现出严重的松懈麻痹情绪,判定决战条件已经成熟,遂选好战车一千三百乘,良马一千三百匹,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进行阵法训练,准备决战。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他设下埋伏阵势,令边民四出放牧,人畜遍野,以引诱匈奴进犯。匈奴见此情景,即纵兵大掠。李牧军佯败奔逃。匈奴单于见守军如此胆怯,便麾军冲杀过来。李牧见匈奴兵进入埋伏圈,即令伏兵从两翼大举出击,将匈奴兵团团包围起来。匈奴单于虽拼死逃脱,其部属却死伤十多万人。李牧乘胜挥兵追击,大破东胡,逼使林胡投降。匈奴单于远逃塞外,十多年不敢侵犯赵国边境。这一空前的胜利,使李牧获得很高的声望,成为威震北国的名将。

此后,李牧又多次为赵国建树功勋。公元前244年,李牧讨伐燕国,取得大胜,夺得武遂、方城。公元前242,秦将桓齮大举进攻赵国,赵将扈辄率军迎敌,在平阳一战失利,赵军死伤十万之众,扈辄战死,秦军乘胜猛进。在此紧急情况下,赵王又令李牧率军迎战秦兵。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两军在宜安、肥下展开激战。秦兵大败,桓齮被迫撤走,赵军奏凯班师。赵王迁欢欣鼓舞,遂封李牧为武安君。李牧战功卓著,威名更高,使得秦兵望而生畏。十五年,秦军分路出兵,再次大举攻赵。一路进抵邺,一路到达太原,相继占领狼孟、番吾等地。可是,当桓齮闻知李牧率军前来迎战时,自知不是对手,便自行撤退了。

公元前229年,秦国又派大将王翦统率大军进攻赵国。赵王迁再用李收为将,抵御秦军。王翦深知李牧善于用兵,认为不除此人,难以取胜,便采用反间计,买通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令他在朝中散布流言蜚语。郭开不但私下对李牧百般诽谤,还直接在赵王迁面前造谣。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赵王迁竟不顾李牧尽忠报国、屡建战功的事实,听信谗言,在秦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令赵葱和严聚二人去接替李牧的抗秦统帅之职。李牧明知赵王迁为谗言所惑,才派这两个庸才接替这一重任,如果遵令行事,赵国便朝夕难保,遂设法暂缓交出兵权,以争取时间,陈奏利害。郭开乘机又进谗言,诬陷李牧图谋不轨。赵王迁又信以为真,将李牧处斩了。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赵王听信谗言将其斩杀,干城被攻破,赵王被俘

秦将王翦见反间计成功,赵王迁自毁干城,喜不自胜,立即麾军发起全面进攻。赵葱、严聚两个庸碌之徒,哪是王翦的对手,交战不久即被秦军击溃。秦军长驱直进,如入无人之境。赵葱被杀,严聚逃走,赵王迁也作了俘虏。曾经首倡合纵抵抗强秦的赵国就此灭亡了。赵王迁临阵斩将,自毁于城,造成国亡被俘的结局,实为用将之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