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爲什麼沒有像紅軍一樣搶奪瀘定橋,從瀘定橋過大渡河呢?

要解決石達開為什麼沒有搶奪瀘定橋,從瀘定橋過大渡河呢?

這必須要搞清楚石達開當年所處的地理位置。

石達開為什麼沒有像紅軍一樣搶奪瀘定橋,從瀘定橋過大渡河呢?

石達開當年巧渡金沙江後,直插四川寧遠府(治所在今四川西昌,範圍與今涼山州大體相當)境內,棄走越嶲大路,徑取冕寧小路捷徑,急趨紫打地(今安順場附近),擬從紫打地渡河。

紫大地地勢低下,前為大渡河所斷,後有馬鞍山所阻,左邊為松林河所封,右邊有老鴉漩河所鎖,乃是兵法上所說的死地。

石達開為什麼沒有像紅軍一樣搶奪瀘定橋,從瀘定橋過大渡河呢?

所以,石達開到後,不敢怠慢,馬上展開渡河行動。

再一次強調,紫大地前面的大渡河是沒有橋的。

石達開要渡河,就必須打造舟楫。

石達開好不容易弄出了十幾條船,當晚卻突然降雨,河水暴漲,無法渡河。

有很多野史軼聞說,石達開到了紫打地的當晚,因為王妃誕子,為給新生兒慶生,命令軍士就地駐營,連續慶祝了三天三夜。

這完全是沒有根據的一派胡言。

按照《越巂廳全志》記敘,清同治二年二月二十七日(1863年5月14日),即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到紫打地的當晚,“俄而陰雲四合,日夜滂沱大雨,河水陡漲不得渡”,即當晚大渡河洪水已經陡漲,已不能徑渡了。

土人賴進學《述石逆被擒事》也稱:“彼時兩河水陡漲文餘。”

四川總督駱秉章在其《生擒石逆疏》也說:“是夜松林小河及大渡河水陡漲數丈。”

大雨連下了三天,三天之後,清軍唐友耕部趕到大渡河對岸佈防,太平軍要渡河,就必須以命相搏,與清軍展開強攻。

補一句,參與大渡河戰役謀劃的清軍將領唐炯也在他的《成山老人年譜》裡記載了石達開沒的在清軍到達之前渡河的緣由:“石達開至大渡河,遊騎數百人已濟,招還,下令多備船筏,明日齊渡。是夜水陡漲數丈,連日不退,而振武軍前隊始馳至對岸。”

石達開在強渡作戰中死傷慘重,且大渡河又再次暴漲,致使從紫打地渡河成為了不可能。

現在,有人認為石達開在那個時間點走大渡河是不瞭解天時,自取滅亡。

這也是不對的,清廷四川總督駱秉章《生擒石逆疏》中坦承,據當地人說,大渡河水從來不曾在這個季節如此盛漲,據水汶統計資料,大渡河的漲水期本來應該在半個月之後,石達開遇上的是極其罕見的提前漲水,可見,石達開之亡,是天要之亡,非戰之罪也!

72年之後,紅軍基本也是在同樣的季節、同樣的時間,來到了同樣的地點。

但紅軍比石達開要幸運得多。

首先,紅軍沒有遇上漲水。

石達開為什麼沒有像紅軍一樣搶奪瀘定橋,從瀘定橋過大渡河呢?

其次,紅軍剛到達大渡河南岸安順場渡口,就找到了一艘木船。

當時奉命在南岸守衛安順場渡口的,是國民黨彝務總指揮部下屬的川軍營長賴執中,北岸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第五旅第七團一個營。賴執中從南岸撤到北岸時,本已將南岸的渡河船隻、糧食全部轉移到了北岸,並在南岸安順場滿街堆積柴草,準備放火燒盡民房。但安順場南岸一大半房屋和財產是他家的,在沒有確定紅軍是否來安順場之前,他抱著僥倖心理沒有舉火,則還留有一張擬在舉火之後駕渡北岸的小船。陰差陽錯,這艘船就落入紅軍手中,由此上演出了“紅軍十七勇士孤舟橫渡大渡河”的好戲。勇士們在渡河後控制住了渡口,並在後續部隊不斷渡河增援的情況下,擊潰劉文輝的川軍,鞏固了渡河點。

紅軍抵達大渡河前,蔣介石於5月中旬飛抵昆明,調動中央軍十餘萬人,川軍五萬餘人,在大渡河沿線組成封鎖線堵截紅軍,蔣致電各軍:“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大軍覆滅之地,今共軍入此漢彝雜處、一線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險要、給養困難的絕地,必步石軍覆轍,希各軍師長鼓勵所部建立殊勳。”

為此,紅軍高層專門到石達開的敗亡作了細緻而詳盡的分析,儘可能避免出現石達開的錯誤,並把石達開沒有實施、卻可能成功的所有辦法都反覆謀慮了個遍。

可以說,是石達開的敗亡給紅軍提供了經驗。

主持中央軍事工作的毛澤東、周恩來及紅軍總司令朱德沒有專注於在安順場渡河,而向各軍團首長髮出電令,兵分兩路,分別沿大渡河兩岸北上,相機誓奪上游320裡之外的瀘定橋!

瀘定橋建於1705年,是康熙在平定“打箭爐(今康定)之亂”後,為加強對西康地區的控制而下令建造的,是成都平原通往西康、西藏地區的交通要道。

紅軍奪取了瀘定橋,從橋上渡河,當然比駕船渡河更快、更好、更安全了。

那麼,問題來了——石達開為什麼沒有搶奪瀘定橋,從瀘定橋過河?

前面說過了,石達開所在的紫大地前為大渡河所斷,後有馬鞍山所阻,左邊為松林河所封,右邊有小水(即鹿子河)和老鴉漩河所鎖。

松林河是大渡河的支流,當時大渡河河水暴漲,松林河河水雖然不深,卻湍急異常,而且對岸有番族土司王應元鎮守,強渡松林河的難度與強渡大渡河是一樣的。

在多次搶渡失敗後,石達開只好向東突圍,最終又被老鴉漩所攔。

正所謂,時來天地齊努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時也,命也。

紅軍比石達開最幸運的地方就是:在紅軍渡河的時代,松林河已經改道,即當年石達開所面對的天塹松林河已成了一條徒步可過的小溪!不得不說,這是上蒼在眷顧我中國工農紅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