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這樣吃水果當心增加胃腸負擔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各類時令水果也是數不勝數。然而,如果不瞭解自己的體質和水果的屬性,進食不當,也會得“水果病”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水果病”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家不瞭解水果的屬性而盲目進食,且通常是在一次性進食過多的情況下發生的。比如內熱的人吃多了桃子,會容易上火、便秘等。

那麼,如何避免“水果病”,讓水果起到抵抗秋燥、滋養身體的作用呢?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鮮棗

在秋季的時候比較有代表性的水果就是棗。鮮棗的維生素C的含量居水果之首,是獼猴桃的10倍、蘋果的近百倍,被譽為“百果王”。鮮棗營養價值高,但一次最好別超過20枚,吃得過量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腹脹,有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

柿子

俗話說,“七月小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柿子能養肺胃、清熱去燥、健脾,加上其營養豐富,除了鋅和銅的含量不及蘋果外,其他成分均優於蘋果,故在金秋時節又有“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的說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慎吃柿子,在飯後吃更適宜。空腹吃柿子會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所以貧血患者應少吃為好。

柑橘

柑橘類水果中所含有的人體保健物質,目前已分離出30餘種,其中主要有類黃酮、香豆素、類胡蘿蔔素等等。如果一次吃得過多,柑橘內大量的胡蘿蔔素,入血後轉化為維生素A,積蓄在體內會使皮膚泛黃,繼而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等綜合症狀,所以柑橘不宜一次吃得太多。

蘋果

秋季的蘋果鮮甜多汁。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只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蘋果果汁可止瀉,空腹吃可治便秘,飯後吃能助消化。但是,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因此攝入過多不利於心、腎保健。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水果餐前、餐後吃,

各有什麼優缺點?

把水果放在餐前吃,有利於減少正餐的飲食量,攝入多一些膳食纖維、鉀等營養素,對需要減肥、控制血脂、血壓的人有利,但如果餐前吃太多水果,則可能影響正餐食慾,不利於瘦弱的人增加體重。把水果放在餐後吃,能幫助瘦弱的人多補充一些營養,但對於需要減肥的人來說,又容易額外增加能量的攝入,從而不利於體重的控制。

水果並不適合空腹吃?

對於健康人來說,並沒有絕對不能空腹吃的水果。很多人說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如果空腹吃,柿子中的鞣酸就會和胃酸發生反應,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堵塞,產生腹痛等不適。

答案其實是不一定的,未成熟的柿子中的確含有很高的鞣酸,但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柿子都是經過脫澀處理的,所含的鞣酸含量是很低的。因此,只要我們選擇成熟的柿子吃,且不一次性吃太多(如一天只吃1~2箇中等大小的),無須擔心“胃柿石”的問題。

「提醒」秋季要避免“水果病”!这样吃水果当心增加胃肠负担

哪些水果飯後吃會增加胃腸負擔?

其實並不存在飯後吃一定會增加胃腸負擔的水果。因為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和糖,相比正餐從各種肉類中攝取的蛋白質和脂肪,還是比較好消化吸收的。正確的吃水果時間,應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如血糖、胃腸功能)而定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吃水果不需要講究時間,可以把水果放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比如,餐前、餐後、餐中間。如當早餐質量不高時,可以吃點番茄、獼猴桃、橙子來補充一下;下午三四點時可以吃個蘋果作為加餐,既能補充水分,又能獲取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等營養素,以及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獲得健康效益。

但對於特殊人來說,吃水果就要講究點了。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得比較好的前提下,宜把水果放在兩餐之間,如早上10點或下午3點,避免在餐後馬上吃水果,以免血糖發生大的波動;需要減肥、控制血脂、血壓的人宜在餐前吃水果,因為能幫助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多攝入一些膳食纖維、鉀等營養素;偏瘦需要增重的人,適合把水果放在餐後吃,可以避免餐前吃水果影響正餐的攝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