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悲劇,就是抹殺了孩子的未來合理性

教育最大的悲劇,就是抹殺了孩子的未來合理性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到底是為了滿足“歷史合理性”,還是要去適應“未來合理性”?若是教育不在今天為未來作準備,而只是侷限於眼前,我們的孩子能擁有未來嗎?

其實,孩子的教育不應插上短視者所高舉的實用主義大旗,而要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全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趣味以及獨立的思考,能夠直面現代社會的挑戰,同時,也能意識到自己對社會的責任。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時一個母親跟另一個感慨說,“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再過這樣的日子。”我們的教育並不是讓學生學會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而是用外在的分數衡量自己。在少數家長為孩子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的同時,大部分家長卻對孩子的學習感到無能為力。

現在的教育為何如此,說起來總有種種理由,這叫做“歷史合理性”。但是這些理由經不住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教育所培養的孩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嗎?這個標準叫做“未來合理性”。我認為,我們中國的絕大部分教育模式,都有歷史合理性,但缺乏未來合理性。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再過這樣的日子”

有一次我在一個咖啡館坐著寫東西,旁邊兩位家長在聊他們的孩子。事實上我發現,只要家長們聚在一起,他們唯一的話題就是孩子。而說起孩子,一個幾乎唯一重要的話題又是孩子的教育。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時一個母親跟另一個感慨說,“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再過這樣 的日子。” 我不知道在座的多少家長會有這樣的共鳴。事實上我知道當我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我就在想:“我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也不希望以後的學生要過這樣的日子。”

這裡究竟在說什麼樣的日子呢?一個外國人可能會不明所以,但只要是中國的家長其實都知道。 目前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是一種淘汰的教育。不斷淘汰,層層淘汰,讓大多數人成為灰溜溜的“被淘汰者”,讓少數人在對失敗的恐懼下競爭勝出。

這樣的教育並不是讓學生學會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而是用外在的分數衡量自己。在少數家長為孩子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的同時,大部分家長卻對孩子的學習感到無能為力。

對孩子來說,他們常常沒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喜歡的東西可能沒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而不喜歡的東西也難免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應付。最可怕的是,孩子並沒有機會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我覺得有趣的是,在對教育不滿的情況下,社會上出現的諸多選擇:有人會一邊抱怨一邊死磕,有人會選擇掙錢送孩子出國,然而在國內為孩子創造優質教育機會的,卻是少數人。


教育最大的悲劇,就是抹殺了孩子的未來合理性


我們缺乏的,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現有的教育為什麼如此,說起來總有種種理由。這叫做“歷史合理性”。但是這些理由經不住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教育所培養的孩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嗎?或者說,未來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有怎樣的教育?這個標準叫做“未來合理性”。我認為,我們中國的絕大部分教育模式,都有歷史合理性,但缺乏未來合理性。

面向未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僅僅回頭看過去十年裡的發展,我們就可以意識到,未來世界一定是一個不斷創新的世界,舊的規則被挑戰,新的規則被建立。在這樣的世界,我們的青少年是成為跟隨者,還是引領者呢?

舉個例子,他們會是創造Uber的人,還是被Uber搶走飯碗的人呢?問題就是,我們的孩子能否成為創新者?

關於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者,哈佛大學託尼·瓦格納教授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我有幸成為這本書在國內出版的譯者。書中提到,童年時有意義的玩耍,青少年時代探索的激情,成年後的覺悟和使命感,是創新者的典型成長路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接觸到的家庭、夥伴、導師,都會在生活中對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重要的是他所在的群體在一起形成的文化,一種場。

教育最大的悲劇,就是抹殺了孩子的未來合理性


什麼是好的學習體驗?

試著總結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體驗應該具有哪些特點:

a、豐富的學習環境,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

b、特定領域深入學習的空間

c、學習過程中及時有效的指導、反饋和激勵

d、與現實生活結合的成果展示/應用


教育最大的悲劇,是用錯誤的尺子,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研究(包括多元智能理論和創造力研究),以及肯·羅賓遜教授的TED演講和著作,都告訴我們:人類有著多元化的潛能,而創造的才能又跟所從事的領域密切相關。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天命之所在,而教育最大的悲劇就是用錯誤的尺子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所以我們希望學生在理解自我需求和外界需求的基礎上,思考自己在塑造未來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希望讓中國的青少年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者和領導者。

溫馨提示:世界記憶大師網上免費公開課開始了,只要您認真聽課就能讓您或者您孩子迅速愛上學習,同時至少提高十倍以上的記憶力。機會難得。(感興趣的朋友留意下方評論區)【愛孩子,就讓他比別人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