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軍渡君:黎叔;美編:紫妖;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近日,在我加入的自由擇業群中,有位新自問大家:“你們後悔嗎?如果重新選擇一次,還會選自主嗎?”

作為群主的資深老自作答:“自主擇業,痛並快樂著。”

究其原因,才知道他最近到某部門辦事,遇到了曾經一起轉業的同事,那位同事選的計劃安置,正好管他這個事,因為以前在同一單位有過節,就被這位衙門內的同事冷嘲熱諷了一番,事雖然辦了,但這位戰友感到很沒面子,進而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我現在在公司當副總,是比以前多賺了一份錢,但是真的混成了有身份的人嗎?”他說。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要是能重新選一次,進入體制內做朝八晚五的上班族,會不會比現在過得更好?”這大概是每一個戰友在自主過程中,腦子裡時不時都會閃現的一個問題。

其實,對於大多數在社會上打拼的自主人來說,外人眼中任性瀟灑的自主之路,可能每一步都走得無比掙扎

少壯不賺錢,老大圖傷悲。年輕時在部隊奉獻,靠的是理想和情懷,儘管工資近年一漲再漲,但對大多數軍人來講,地位可能提高了點,但急需的錢包依然沒有鼓起來。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熬到能轉業的年紀,往往又是想走的走不了,想留的留不下,身不由己的同時,又會糾結計劃安置好,還是自主擇業強?庸俗的講,選擇進入體制內的,仕途通達、工作安穩便是成功,而衡量自主擇業的標準,無外乎是賺不賺得到錢。經濟社會就是這麼簡單粗暴,沒錢,你只是個有身份證的人,自主人的焦慮多半來自此。

賺不到錢的時候焦慮,懷疑自己的能力,思考是不是選錯了路啊,如果當初選擇計劃安置,到政府機構按部就班的上下班,領取一份每月必發的薪水,有臉有面有圈子,不是很“巴適”嗎?

賺到錢了也焦慮,思考自己的長遠發展,不像體制內的人,有組織有單位給安排好職業發展方向和崗位培養規劃,打工或創業的自主人,越往前越焦慮未來,會不會有一天失去這份工作,失去賺錢的能力?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擁有自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可以賺到比在部隊時更高的工資。

這也許是大部分自主人心中最理想的生活狀態。的確有部分自主人正在過著這種生活,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狀態。

從自主人的生存現狀看,年輕的要比年長的有更多就業機會,有軍地通用專業技能的要比純粹軍事、政工類崗位工作人員更快就業,在二三線城市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自主要比內地一線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自主生活壓力小一些。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從2001年實行自主擇業政策以來,全國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已有20多萬人,特別是軍隊改革開始後,出臺了軍齡滿18年可以自主擇業的政策,自主擇業人數逐年趕超計劃安置人數,特別是今年,我所在的某省會城市,自主擇業達960人,佔年度轉業員額的60%,遠遠超過計劃安置人數。

曾經有人說: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已發展成熟,主要看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否健全完善

當前,國家成立了退役軍人管理機構,並積極建立完善退役軍人的管理保障制度,對自主擇業這一塊,其職業規劃和生活保障已有較大改觀,但還遠沒有計劃安置人員完備。“有困難,找組織”不是自主人撒嬌的特權,自主群體中,也不大會出現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某書記辱罵軍轉事件。

體制內的軍轉可以哭爹喊娘要身份要待遇,自主人只能自生自滅。恐怕在一段時期內,大多數自主人還要靠自身的力量去探索、打拼,闖出一條成功的路子,並獨自去面對來自生活和心理上的壓力。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有人問:什麼樣的人才適合自主擇業?我都會說:要麼你有一項可以創造價值的技能,要麼就是家底雄厚(這裡包括有錢、有人脈資源等等)。如果你啥也沒有,就是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那麼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和定力也可以自主

劃重點:擁有專業技能,主要是軍地通用技能,比如通訊、醫藥、汽修、工程、財會、司法,等等,部隊和地方都通用,自主後能很快對接上崗,行業大拿更是薪酬不菲。

還有一些獨特的專業技能,比如寫作、攝影、編程、設計、心理諮詢,等等,既可以獨立創業,也可以打工合作。還有些純軍事、政工類的專業人員,只要肯轉行,找對路子,也能有所作為。

比如,有位工兵爆破專業的戰友,轉行去了專營工程爆破的建材公司,有體能良好的基層帶兵人去健身中心、心理訓練營當教練,還有的政工幹事去國企、醫院搞黨務工作。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總的來講,只要不太看重收入和麵子,自主人找份吃飯的工作還不是啥太難的事兒。但想要創業賺大錢,起步的原始資金和人脈資源是不能少的。現在這個階層越來越固化的社會,想要白手起家,靠吃苦打出一片天下的很難。

當然,做點小本生意有個營生幹,也是不錯的選擇,但要記得,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慎重使用轉業費,花光了就真的啥也沒有了。還是那句話,想要自主擇業有所作為,要麼有變現技能,要麼有錢有資源。否則,就安安穩穩過好小日子吧,一把年紀了,還折騰個啥。

還有個大家常問的問題:如果不打工不創業,自主擇業的退役金夠花嗎?顯然,自主擇業後,比上班時的工資賺得少了。大部分人還是會去打份工。不過,也有一部分自主人,只用退役金就可以維持基本生活開銷。這些人雖然賺得少了,卻樂於享受現有的生活狀態,並不急於重回職場。

還有一些人,只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來做,並不在乎賺不賺錢。這也許就是自主擇業的好處:

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更能看清自己的內心,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自律和熱愛生活,這些都是他們選擇自主擇業的理由。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不過,也有些自主人,脫離了上班的束縛和組織的監管,反而一下子放縱起來,自律什麼的完全做不到,呆久了就會焦慮不安,對社會和未來產生茫然之感。

即便有穩定收入,身份定位不明確的焦慮感仍然時刻圍繞著他們。也有的創業者表示,由於拖延症和懶癌時常發作,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都大打折扣。自主,其實並不比體制內的上班族更自由更輕鬆。

有意思的是,無論自主擇業曾給大家帶來多少焦慮和困惑,大部人卻選擇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

“萬事開頭難,我現在的出路在擴展,薪酬也在增長,嚐到了甜頭,誰還願意選擇到體制去?”一位從快遞員幹起,現在已經做到區域經理的戰友在自主群裡說。

就像衝出牢籠的鳥兒,雖然在外面的世界櫛風沐雨,也不會有人給定時餵食了,但一旦它嘗過自由的滋味,就再也不願回到籠中。

魯迅先生說:“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這或許就是計劃安置和自主擇業的最佳註解。

重選一次,曾經的軍官你還會選自主擇業放棄公務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