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那就是袁世凯。他既曾在晚清政局中一柱擎天,又曾一手开创了民国的政治版图。他曾是中国统一和稳定的强有力的象征,不管是土崩瓦解的大清王朝还是嗷嗷待哺的中华民国,都将他视为自己的救世主,但转瞬之间,他又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人生沉浮为何如此充满戏剧性?我们只有在传统帝国向近代转型的大历史背景下才能解释这一切。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袁世凯早年的经历其实是清末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代表。他们竭力维持大势已去的中华帝国在藩属国的威严;他们潜心实干,试图以新政拯救国家的危局;他们放弃清王朝,尝试在中国实现共和。他们距离成功曾经只有一步之遥。

少年英雄叱咤朝鲜

袁世凯于1859年生于河南省的项城县。祖父辈因镇压捻军起义有功而三代显赫。少年袁世凯生性浮嚣,只喜爱驾驭悍马,习练拳术,先后两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他带着几十个人跑到山东,到父亲的好友、淮军统领吴长庆手下当了兵。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当时还是大清帝国属国的朝鲜正处于李朝末年,国王高宗性情怯儒,他的妻子明成皇后与他的父亲大院君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1882年,大院君发动兵变,闯入王宫,迫使明成皇后易装逃走,又纵火焚烧了日本公使馆,史称壬午兵变。朝鲜不得不请中国派兵戡乱。日本则以侨民被杀为由出兵朝鲜,结果这一场兵变变成了中日两国的明争暗斗。

吴长庆奉命紧急渡海平乱。入朝以后,毫无锐气的清军暮气沉沉,拖沓敷衍。袁世凯毅然下令斩杀七名行为恶劣的兵丁,立即军威大震,一路如疾风劲草,终于赶在了日本人的前面抵达汉城。袁世凯策划摆下了“鸿门宴”,智擒大院君,用一台小轿抬回保定幽禁起来,三年后才送回朝鲜。大院君一去,乱军无首,自然散去,一场惊天动地的“壬午兵变”就此结束。日本人师出无名,朝鲜局势随之平静了下来。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这一场事变其实是中日这一对百年冤家民族和国家较量的真正开始。削平壬午兵变为年仅23岁的袁世凯树立了在朝鲜的形象。汉城人为他立了生祠,时时瞻拜,以感谢他在平乱中治兵严厉,秋毫无犯。国王拜他为上将,帮助朝鲜编练新军。

1884年,日本与朝鲜国内亲日派勾结发动政变,劫持国王,处决亲华派。这就是朝鲜的“甲申政变”。袁世凯一看情况危急,不等请示国内,一人带队直冲王宫,苦战一日一夜,将朝鲜国王救出带往清军大营。日本公使见大势已去,连忙狼狈出逃。朝鲜的亲日势力被一鼓荡尽。

甲申政变一役,若不是袁世凯一人临机应变,敢于负责,击败了亲日派的政变,“甲午战争”就要提前发生10年。这一次胜利,是中国在朝鲜和日本交锋的最后一次胜利。在平息这次事变过程中,袁世凯所表现出来的果断干练、临危不惧、临难不惊、勇于承担责任的魄力和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的外交才能,迅速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被正式任命为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从此,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袁世凯实际上控制操纵了朝鲜的内政外交。然而,咄咄通人的日本给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1894年,完成一切战争准备的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李鸿章避战求和。朝鲜孤立无援,只好自行宣布独立,脱离中国。袁世凯也只能乔装打扮,黯然离开自己惨淡经营12年的朝鲜。

维新运动的实干家

中日甲午战争随即爆发,中国惨败。曾经帮助朝鲜王室编练新军的袁世凯大声疾呼编练新式军队的紧迫性,获得了朝廷的支持,从1895年底开始在天津小站练兵。

袁世凯所练新军统称“北洋军”,全军装备西化、齐一,一律习洋操,按照德国陆军教条进行训练。至1905年建成了北洋六镇,近9万人,成为北方最大的武装力量。北洋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陆军,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渊源,其组织、制度、思想、军纪甚至一直影响到后来国共两党的武装。当年全国举行了一次新式陆军大演习。观摩的俄、德武官甚至认为,中国军队已可以与日本匹敌。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在袁世凯看来,中国的出路归根结底还是要变法自强,因此力主维新。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袁世凯也捐款入会,被列为发起人。袁世凯表现活跃,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维新人士亲密接触,逢人大谈变法维新,练兵求强,尽其所能为康、梁、严等维新派掀起变法维新热潮做了不少协助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当康有为等人孤注一掷地策划包围颐和园、抓捕慈禧太后时,会向袁世凯求助的原因。但是袁世凯似乎并不喜欢以流血的形式进行变革,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把这场维新进行下去。

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1901年又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封疆大吏的身份使袁世凯有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天津几乎被他变成了一个新政中心。1901年,袁世凯在天津成立了中外合资的济安自来水公司。1902年,他在天津建立了第一家发电厂。1903年,他设立了天津电话局。1905年,他设立了天津一北京电话交换局,开通了京津复式长途电话。

同年他又开通了无线电报学堂。他在天津修筑公路,购置现代化交通工具,用电车把天津城区和租界连成一片,黄蓝白三色六路电车往来行驶,给天津市民带来极大便利。他还在天津采用西法,建造了大置工业建筑、公共设施,诸如衙署、学校、西洋住宅、洋行、教堂、俱乐部、影剧院。天津俨然成了现代意义的都市,也有了“万国博览会”之誉。中国人今天热情传诵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功绩,但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用中国人和中国资金修建等,也主要是袁世凯的功劳。那时袁世凯几乎成了新政的楷模。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1905年7月,衰世凯奏请大清国体实行立宪,西方舆论一派叫好之声。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撰文称“中国出现了改革的转机,大清国一个握有实权的改革家,他的名字叫袁世凯”。也是在这一年,袁世凯与张之洞联名上奏,废除了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此举被认为是1905年中国最大的新闻,轰动国人,轰动世界。

这一切使袁世凯声望大噪,他已成为新政领袖人物,映亮了国人眼眸,袁世凯早已成为当时中国叫得最响的名字。

众望所归的大总统

1908年,名高盖主的袁世凯受清皇室排挤,被迫下野,隐居家乡。但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廷又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主持军政,镇压叛乱。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革命形势似乎是一片大好。但革命派内部成员复杂,许多旧官僚和立宪党人也混迹其中,各持观望态度,争权夺利。从欧洲匆匆赶回来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根本无法节制。而清廷仍牢牢控制着东北三省、直隶、山东、河南,袁世凯刚一出山,立即就从革命军手中夺回了汉口、汉阳。假如清军胜利的话,中国的共和进程至少还要再拖后一二十年。即使革命军胜利,也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无论哪种结果,广大黎民百姓都会遭受灭顶之灾,甚至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亡国的危险。

叱咤朝鲜的少年英雄,维新运动中的实干家,为何被认为是窃国大盗

但此刻的袁世凯却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南北问题,积极追求同革命党和谈停火。在袁世凯的强大压力之下,隆裕太后及王室在2月11日下退位诏。长达268年的清王朝便宜布结束。袁世凯通过和平的手段终结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避免了多少人的流血。

过去中国学者多认为袁世凯是周旋于革命阵营和清廷之间,玩弄权术在两边借刀杀人,最终夺权的“窃国大盗”,为孙中山轻易让出大总统职位感到惋惜。但是近年来,这种看法受到了若干的批评和修正。因为袁世凯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威望实在太高了。不说列强各国、立宪派、清朝文武官员期待和欢迎袁世凯成为建立新秩序的领袖,即使是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黄兴等人对他也是相当地拥护和信任,甚至将他誉为中国的拿破仑、华盛顿。他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是顺理成章的事。

1912年3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无论以后袁世凯如何,他作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按照当时的法律程序公开选举产生的,并得到国内外的支持和承认。

当土耳其、奥匈等老大帝国在近代化的浪潮中四分五裂的时候,清朝灭亡后的中国却免遭厄运。从传统帝国转变为近代国家,就如同在惊涛骇浪中将一条破旧帆船拆板卸缆,改造成一艘远洋巨轮,脱胎换骨之际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之时,不过幸好我们躲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